对课程开发者而言,传统的课程开发虽然好用,但显得复杂、难以掌握与操作,更适合做大型复杂的课程开发项目。同时,由于受到电子学习、移动学习、微课、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影响,企业课程开发的需求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也给传统的课程开发提出了挑战。
本文是2017年7月推送的第5篇干货,计2926字。您今年累计阅读了9.29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本文根据《培训》杂志过刊整理而成。
近年来,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领域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很多企业在传统课程开发模式的启发上,积极地进行了很多创新与探索。我们先看看传统的课程开发是什么样的~
传统课程开发模式转型需注意六点:
第一,企业变革转型加速,长周期开发的课程无法很好的匹配企业动态需求。课程开发的速度必须跟上企业的快速发展变化,应需而变;
第二,由于学员工作繁忙,企业需开发的大部分课程是2~4个小时的迷你课程,以便于日后的组织和实施;
第三,课程开发必须紧密贴合业务,与业务部门捆绑在一起甚至以业务部门的业务专家为主开发课程;
第四,培训部门必须提供简单易学的课程开发方法,以便业务专家们掌握和使用,尽量提供模板,简化不必要的表单、样稿,实现好上手、易获得成就感;
第五,负责开发课程的业务专家大都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在工作中完成课程开发效果很差、周期过长,最好的方式是把他们集中封闭起来,在学习课程开发方法的同时就完成课程开发的任务;
第六,负责开发课程的业务专家对高标准的交付成果有抵触心理,应当灵活调整交付标准,允许业务专家先开发出一个可以上课的毛坯产品后,再不断地对课程进行迭代升级。
运用传统的课程开发课程,不仅周期过长,而且对环境变化的应对性差,课程的交付标准和品质要求也都非常高。因此,企业急需一个简化的高效课程开发方法,能够让普通员工迅速掌握并大规模推广,使他们也能快速开发出课程。
今天,我们来看看京东大学和阳光保险的两个敏捷开发案例。
在业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京东大学进行了各种课程开发的尝试。以专业理论和模型作为支撑,京东逐渐摸索出一套专业、迅速,同时能解决问题的课程开发方法,通过瞄准靶心、请对专家、简单E化等6个步骤,简单、快捷地输出课程产品。
京东的课程开发模型
这一阶段的思路是确定关键岗位(DACUM岗位分析)——关键职责——关键任务(FIDES关键任务识别)——提取KSA(KSA模型)——将课程场景化/任务化/行为化/工具化。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瞄准靶心,了解最核心岗位是什么?这个岗位的关键职责是什么?其最核心的任务是什么?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具备的KSA是什么?然后把这些KSA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任务、场景中,变成可视的行为、流程,将最佳实践变成简单的工具模型。
京东不主张采用逐个访谈、逐步分析的方式——最高效的方式是,邀请一群专家并约定时间(3~5小时),以研讨会的形式,运用引导技术进行高效、快速的共创。
通过部门负责人、HRBP、员工,邀请那些经验丰富、乐于分享、善于归纳与提炼的业务专家们,这对于成功开发课程非常重要。工作思路是:找最厉害的专家——激发成就欲——智慧共创——一次搞定——少添麻烦。
需要注意的是,专家的价值在于贡献其智慧和经验,而不是帮助培训部门完成任务,课程的具体落地需要培训部门自己完成。
快速开发的思路是“主题公式化——学习目标公式化——内容大纲结构化——教学活动设计菜单化——PPT和考题设计模板化”,其中,可以运用加涅教学9事件、ABCD学习目标设定、ARCS学习动机模型、柯氏四级评估等各种原理。
京东大学最常用的方法是,把专家们请到一个封闭的培训基地。在两天一夜内,一边输入简单、易用的课程开发方法,一边引导专门家共创,同时,逐步产出主题、学习目标、内容大纲、教学活动设计。然后,再分工开发课件(PPT为主)和试题,然后现场评审修订。
为了便于传播和复制,很多企业都会把课程电子化,京东大学也不例外。京东倡导用最简单、最快速、最经济的方式来实现,即PPT和考题——低成本加工——内容为王。
如今市面上的电子课程制作,虽然画面精美、互动性强,但价格偏高,而且制作周期长。由于京东业务变化迅速,一门专业课程6个月~1年就要更新、调整——过高的时间投入和经济投入都是不值得的,而真正有价值的课程和内容,不会因为形式的简陋而被埋没。
京东的做法是,对着PPT,边讲解边录视屏,后期加上片头、片尾即可。对于操作性的课程,我们则直接录下操作过程,后期标注重点即可。
京东每产出一门课程,就会立即投放使用,快速投放——勇于试错——收集反馈——迅速更新是我们的做法。
经过专家们共创的内容,只要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即使不够全面、深入,我们也不会花太多时间进行论证、评审、试讲、再开发。学员的反馈是检验课程质量的最好方法,我们通过听取学员建议来修改、更新。
一门课程开发完毕、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京东随时准备更新。我们不怕麻烦,也不期望一门课程可以用很久——如果一门课程长期不变,才是最大的麻烦。下一轮迭代更新的方法就是重新回到最初的靶心。
阳光大学的微课开发坚持贴近业务、快速开发、快速落地,在项目组的讨论后,建立了由内容专家、教学设计、制作人员三种角色组成的开发小组。经过快速选题、快速开发、快速审核与发布三个步骤,阳光大学迅速产出了一系列满足业务需求的微课。
在由相关人员参加的项目启动会上,我们将第一门微课确定为“业务普及”篇。通过微课这种易开发、易传播的形式,向员工普及公司的新业务。之后,阳光大学又根据学员、业务部门的反馈等信息,迅速开展后续内容的建设。
让微课少一些说教性,同时,使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例如在讲解 “信用保证保险”概念时,我们通过将其与“男生追女生保证不变心的承诺”做类比,然后利用生动的时间轴、信息图分别说明此项业务的发展历史及其重要性,落脚点则为集团在此项业务上的创新与突破。
不拘一格的微课设计
通过分析需求与项目约束条件,开发组将课件形式确定为精品长图文。开发组在与教学设计组充分沟通后,在已有模版的基础上,进行素材收集与草稿制作。作为快速开发小分队,每个人都可以是需求提出者、教学设计师、创作人员。这种混合角色的划定,也使得开发工具更为多样化,Keynote、PS、Vxplo、Epub360甚至美图秀秀、多彩视频应用都被纳入了“武器库”中。
小分队要求每个人必须精通一项工具,这种不拘一格的开发形式与模糊的角色划分,使得微课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UGC时代我们提倡人人都是内容创造者。
阳光大学在微课开发过程中,将评审阶段提前了。
阳光大学的微课学习平台有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学习APP两大类,微信公众号注重互动性,侧重社会化学习,App注重学习活动的完整性与可测量。这样既可以保证学习内容能快速覆盖,又满足了学习的体系化要求。
这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也是我们想回馈你的一点心意。
请给我们一次了解你的机会,和我们来一场诚心交流的对话吧!
调研时间:7月3日-7月9日
新员工入职季,贴心的小编为大家送上灵丹妙药——新员工培训大礼包,小伙伴们在后台回复“读者调研+微信ID+邮箱”,调研结束后即可领取哦~
本文来源于《培训》杂志,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