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科讯
“中国科讯”旨在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中国科学院知识服务,通过整合各种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集成学科领域重要科技进展报道以及其他科技情报产品和知识信息服务,支持用户随时阅读科研文献、便捷获取科技资讯,努力打造“文献移动获取第一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单心理  ·  为什么我们相爱,却无法一起生活? ·  20 小时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周喜安被查 ·  2 天前  
Kevin在纽约  ·  你觉得自己是个遵循传统的人吗?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科讯

科技热点 | “天问”携“祝融”成功落火!国际社会发来贺电 【中国科讯】

中国科讯  · 公众号  ·  · 2021-05-16 07:10

正文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国足迹,随后,国内微博客户端“祝融”一词迅速冲上热搜头条,与此同时,国外媒体和国际社会也对此反响强烈。


《自然》杂志今日更新其14日发表的文章称:“‘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是迄今为止中国深空探测能力的最大考验。”报道援引意大利博洛尼亚摄电天文学研究所的行星科学家罗伯托·奥罗塞说,这项任务“ 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因为它们一次就完成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花了几十年才完成的任务。


《自然》杂志网站报道截图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评价说:“今天,中国的航天计划取得了重大飞跃,成功地将“祝融”降落在火星上,这标志着中国首次登陆另一个星球。”《国家地理》表示,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是一项非凡的挑战。今日之前,只有NASA在火星表面安全着陆并操作航天器。通过在火星上的着陆和漫游,中国跃居在了许多“航天同行”之前。


《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截图


同时,《国家地理》在其官方推特上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消息。


《国家地理》推特截图


《纽约时报》则报道称,这一成功确立了中国成为太空新时代主要竞争者的地位。“美国现在在火星上有了伙伴”。


独立分析师南拉塔·戈斯瓦米告诉《纽约时报》:“中国(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向世界表明,还有一个国家拥有先进的星际空间能力。”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鉴于这项任务的艰辛性,成功着陆的确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英国广播公司(BBC)也表示,“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中国最近在太空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截图


不仅如此,相关航天机构和航天领域的专家对祝融号落火成功的消息也表示了祝贺。


北京时间15日上午9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官方推特转发其科学任务局副局长托马斯·祖布钦的推文。推文写道:“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祝贺中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天问一号’团队!我与全球科学界一道,期待这一任务为人类对这颗红色星球的理解做出重要贡献。”



俄罗斯航天局当地时间15日通过其官网对中国航天器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进行祝贺。俄航天局表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空间探索计划的一个巨大成功。


俄航天局官网截图


除此之外,

国外网友,

也纷纷对“祝融”登陆火星发表积极看法↓




图片来自社交网络截图


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

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

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

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

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

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火星留足迹

全球共此时

期待“祝融号”的下一步动作!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张佳欣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立足中国科学院、面向全国,主要为自然科学、前沿交叉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撑和科学交流与传播服务,同时通过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和开展共建共享为国家创新体系其他领域的科研机构提供信息服务。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在本文留言!

近期文章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