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性获益」、「心理账户与人生走向」、「内卷化」这三个底层逻辑,帮你做出更优选择。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做出无数个选择。
同时,我们也都被很多选择难住过,或食不下咽、或辗转反侧、或心烦意乱。
那么,做选择时,有没有什么方法或底层逻辑能让我们去遵循,从而减少决策难度呢?
当然有。
在今天这篇文章中,我就给大家推荐三个做选择的底层逻辑。
很多购买了P2P产品的人,后来损失都很惨重,因为P2P暴雷了。
为什么?
这就是「非对称性」风险。
在这里,市场参与者所承担的风险与利益是不对称的。
而这种「非对称性」风险往往会带来很多灾难性的结果,比如,P2P的暴雷。
「非对称性」风险可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即交易中的一方比另一方掌握更多的信息,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有可能出现欺诈行为。
这是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一类不对称风险。
还有一类常见的「非对称性」风险,是由权力和责任的不对称引起的,这种「非对称性」风险也很多见。
比如:有人劝你赶紧结婚,如果你听了他的话,着急把自己嫁了,结果婚姻不幸福,这时你就得来承担这个结果,那些劝你的人并不会去承担。
这也是一种「非对称性」风险。
幸好,除了这些「灾难性的」非对称性风险外,人生中还有「非对称性」获益。
什么是「非对称性」获益?
它说的是: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它带给你的获益比损失多,带给你的好处比坏处多。
这也是著名学者塔勒布提出的「杠铃策略」背后的底层逻辑。
根据这个逻辑,你可以去设置自己的理财计划。
比如:你可以把一小部分资金(比如 10% ),放到那些当黑天鹅事件发生时从中获益比损失大很多的金融产品上,比如期权。
最后,假如黑天鹅事件(即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没有发生,你的损失就是早已锁定了的 10% ;如果黑天鹅事件发生了,你的获益就能远远超过 10% 。
塔勒布就是这样做的:
1987 年 10 月美国爆发股灾,道琼斯指数下跌 22% ,数百亿美元凭空消失,但塔勒布却因这一策略,通过做空股市狠赚一笔,27 岁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深,黑天鹅事件发生的几率也会越来越高,通过这样一种设置,你就等于是给自己创造了一个「
非对称性」获益的机会,从而可以从经济发展或金融市场的极端波动中获益匪浅。
但是,金融市场,风险很高。
如果你的知识技能不扎实,我建议你还是别去了。
毕竟,人生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利用「非对称性」来获得收益,而这就是你做选择的底层逻辑之一。
比如:你很犹豫今天晚上是不是要去参加一个「读书会」,如果参加,你可能会学到一些东西,同时也能认识一些人,还有极小的几率能够认识一些不错的异性;与此同时,你要付出 100 元钱的报名费。
这时,对你来说,你的损失是已经锁定的 100 元钱,而你的最大收益却可能是一位潜在男友。
根据「非对称性」获益的底层逻辑,你就应该参加。
为什么?
因为这时,你的损失是极少的,而且是锁定了的,就是 100 元,与此同时,你的潜在获益却可能是很大的 – 不但能学东西,认识一些人,还有可能找到心仪的另一半。
我在做很多选择时,都会考虑「非对称性」获益这一底层逻辑。
比如:在进行自我提升,选择课程学习时,我都使用「非对称性」获益原则。
之前,我看到一个国外课程,报名费 50000 元,内容令我非常动心,就是价格有点高,效果我也并不确定,因为我从未参加过。
但后来,我按照「非对称性」获益原则想了一下,报名这个课的损失是锁定的,也就是 5 万元。
但它的课如果真的很好,能够帮我解决困扰已久的问题,那我的获益就是一辈子的,可以说这个回报是无限的。假如把这个费用平摊到我人生中的每一天里,它就约等于是 0 元。
以五万元的锁定损失 PK 无限获益的可能性,我选择了报名。
最后证明,这是一个让我获益匪浅的课程,我赚到了。
再比如:在做辞职与否的选择时,我也想到了「非对称性」获益原则。
如果,我辞职后没能成为自由职业者或创业成功,那我就回职场,这时我的损失就是这两年折腾后没能赚取的工资以及两年工作经验的累积。
但是,假如我折腾成功了,那我就能去做我想做的事、去过我想过的生活。
以两年工资损失 PK 活出人生最高版本的可能性,所以,我辞职了。
最后证明,这是一个极其英明的决定,现在的我,过得很快活,也很有意义,我过上了一直想要的蓬勃人生。
现在,正值「双十一」,我知道很多人每天忙于思考和奔波的就是「买什么」。
我很纳闷,明明是花钱,可为什么你的感觉就像是赚钱一样?
相反,有些事情,比如,投资自己,分明是赚钱,可为什么你的感觉却像是花钱一样?
可见,我们每个人对花钱、花时间的想法都很不同,因此也就造就了完全不同的选择。
在这里,我们必须看清选择背后的底层逻辑,这样才能在下次做选择时,做出更优选择。
有人在下馆子吃饭、买衣服鞋子上花钱毫不手软,一年在淘宝消费就能高达十几万。
但是,在学习和自我成长的投资上却几乎没有,比如,很少买书,也不买课,就算买了也会思虑再三。
有人完全相反,他们将自己大部分收入都投在了学习和自我成长上,相反,在买衣服鞋子方面却很吝啬。
有人,对朋友非常大方,请朋友吃饭、唱歌,给朋友买礼物,但却在给自己买东西时思前想后。
为什么?
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理账户」很不一样。
心理账户说的是,我们会把钱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中。
比如:生活必要的开支账户、购买衣鞋包包账户、孩子教育账户、享乐休闲账户等。
这些账户看似都处于你的大账户下,但其实各子账户是独立存在的,所以你在花钱消费的时候,就会从不同的账户里取钱。
有的账户里你放了很多钱,于是你就会购买很多相应物品,有些账户你几乎不放钱,于是你在购买相应东西时就「身无分文」、始终下不了购买的决心。
而这个,看似毫不起眼的「心理账户」,就是隐藏在你命运背后的「看不见的手」。
为什么?
因为你的金钱和时间流向哪儿,你的人生就会走向哪儿。同理,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走向哪儿,你的金钱和时间就该流向同一个方向,而不是相反。
而你金钱的流向,最初就是由你的「心理账户」分配决定的。
那你的「心理账户」最初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最初,可能是受了父母家庭的影响,父母省吃俭用,只把钱花在购买电器产品上,所以你也如此。
也许是受了外在环境的影响,你周围同事都买大牌,所以你也要买大牌。
也许你从未想过,就糊里糊涂的建立了自己的「心理账户」,而且再没调整过,一辈子都保持着那个最初对「心理账户」的分配。
但你不知道的是,就是这个毫不起眼的「心理账户」,正在悄悄决定着你的命运。
因为知道这个底层逻辑,所以我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名叫「自我成长与学习」的心理账户。
每年年初,我都会做一个大致预算,差不多 30% 的预算会被放到这个心理账户中。
同时,我会在「衣服鞋子包包」心理账户中放比较少的份额。然后,每两个月会评估一次,看自己在花钱方面是否在按这个比例进行,还是说我的行为与我的预算编制南辕北辙。
一开始,我也会忍不住的买衣服,但因我持续核对预算与实际开支,慢慢的,这种情况就消失了。
这样,我就保证了我的金钱消费与我的人生愿景是一致的。
而这其实也是我这些年成长「神速」的关键原因之一。
那么,对你来说,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走向何处呢?
这就是做出更优选择的第二个底层逻辑:心理账户与人生走向的一致性。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要让你在金钱、时间上的选择与你的人生目标保持尽可能的一致。「内卷化」这个词,在最近几个月火了。
有人用它来形容永不停止的内部消耗,也有人用它来形容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
如果思考本质,你会发现,「内卷化」说的是:没有发展的增长。
什么是没有发展的增长?
发展和增长,看起来是两个极为相近的词,但其实不然。
增长,一般来说,都是量的增长。
比如:我今年工资涨了 5% ,所以多赚了**钱。
而发展,则代表着质的改变。
比如:我今年工资没涨,还降到了零,但我开始创业了,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
可见,增长在意的是数字,发展看重的是结果。
量的增长,代表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