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0日有赞团队于四川阿坝七藏沟(白鸦提供)
我从不吝惜赞扬有赞。有赞创始人白鸦是我的朋友当然算一个原因,但更关键的是,当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家公司,我就完全被这个团队“结硬寨,打呆仗”的呆傻气质征服,我欣赏这个在众声喧哗的年代卖苦力、干傻事、不取巧的团队。
2012年以后,微信现象级的崛起,带起了一堆围绕微信的创业项目,社交电子商务就是其中的一个热点。白鸦也看到了这个机会,他认为在阿里巴巴的中心化电子商务之外,一定存在去中心化电商的机会,在流量分发模式之外,一定存在精细化服务的机会,在线上模式之外,一定存在线上线下打通的机会。
白鸦第一次向我谈起他的创业想法时,也许是因为当天喝了不少啤酒,也许是因为我家的室内温度太高,也许是因为他被自己的宏图弄得着实有点亢奋,他面色潮红,嘴里不时冒出“伟大”、“梦想”这种大词,迥异于平时的他。
对外,却要按捺住澎湃的心潮,若无其事地故意放些烟幕弹,说自己打算做老人手机。白鸦不希望太被人注意,除了保密的考虑,他也真心不希望自己的团队习惯于某种高调。其实那时候在杭州贝塔咖啡二楼的包间里,有赞的初期团队已经封闭开发有几个月时间了。
都说是做去中心化的电子商务,但不同的玩家对去中心化会有不同的理解。在白鸦看来,所谓去中心化,只是去掉阿里巴巴那样的上帝,让电子商务回归自然生态。但无论怎样去中心化,电子商务终究是一件很专业、很费心力、需要全神贯注才有可能做好的事,你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不断降低电子商务的进入门槛,但既然是专业的事,那就永远都不可能变成人人电子商务,除非你完全不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可是,人人电商显然更有概念,更具话题性,更讨巧,更易引爆。有赞的一个竞争对手就凭借微信开店,人人电商的概念,不但顺利融资,甚至还拿到了腾讯的钱。
不同的理念,会导向不同的做事方式。有的开店软件会把所有在自己平台上开店的商家,都当成自己免费的广告载体,在别人店铺的醒目位置,加上“我也要开店”的红色大按钮,把别人的用户倒流给自己。“如果我是商家,我不喜欢这样,”白鸦说。有赞从来都是在页面的底部,用浅灰色的小字写着:“有赞提供技术支持”。这种低调的显示也还在不断优化中,未来有可能允许商家设置完全不显示任何有赞的内容。有赞今天最有价值的那些客户,大部分都是其他客户推荐来的。白鸦并不担心客户找不到有赞。
不跟客户耍小聪明,不走捷径,固执地把自己定位为服务者,而不是平台,更不是救世主。做符合自己理念的事,并不存在选择困难,但反映到市场上,短时间内你可能真的就不如竞争对手的数据和增长曲线漂亮。当竞争对手拿到巨额融资,把广告打上春晚的时候,有赞却在接下来的融资过程中遇到意料之外的麻烦。
2015年下半年,资本市场突然遇冷,原本谈好的投资意向,资方无意继续推进。白鸦在见了几位投资人之后,意识到不应该继续在融资问题上浪费时间,有赞需要开始认真考虑生存问题了。
资本喜欢速度和规模,在资本支持下,互联网公司通常习惯于以免费来获取速度和规模,有了规模之后,再寻求其他商业变现的途径,也就是所谓的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突然失去了资本助推,让有赞回到了商业的本质:你是否为客户创造了不可替代的价值,并足以养活自己。
有赞果断砍掉了免费服务,不再以追求规模为目标,转而关注服务的品质和客户的需求。这是有赞的一个转折点,他们把主要精力从引导用户开网店卖货,转到了帮助更多的线下商户利用有赞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维护客户关系。
“结硬寨,打呆仗”本是曾国藩的名言,翻成白话,就是不投机取巧,不走捷径。这句话后来成了有赞团队的座右铭,而且他们说到做到,不打折扣。有赞地推团队走遍河南106个县市,全省30万家服装店,有20万家后来成为有赞的客户。我真的佩服这群呆子。
不久前我在分答回答问题时就曾提到过,2015年没能融到钱,可能恰恰成就了有赞,让有赞从浮躁的免费开店大战中抽离,重新聚焦价值而非数字,客户而非资本。有赞早期投资人李治国说,没钱让有赞走向战略清晰。就像陈凯歌、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本来适合拍摄低成本电影,比如《霸王别姬》、《活着》,他们的创造力成为电影真正的支点。但后来总是有太多钱堆给他们,他们就只能把才华浪费在怎么花钱,以及怎么让人看得出花了很多钱上。钱太容易让人迷失。
有赞选择接受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创新支付的入股,我相信仍然是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考虑,这一安排既解决了支付牌照的问题,又解决了融资渠道的问题,一举消除了两大后顾之忧。这给了有赞一个更高的台阶,和更开阔的视野。
有赞会更赞。
本文首发于36氪“开氪”收费专栏《keso的互联网洞察》,欲第一时间读到最新文章,请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