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老虎财经
环球老虎财经,全球财经资讯的中文分析平台,汇聚国内外主流机构投资者提供原创投资分析,致力于成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从《哪吒》票房爆火,看被严重低估的专业潜力 ·  昨天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11-2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无语!汪小菲群里撕周受资:“你凭什么封我号!” ·  3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直播预告| 美本热门专业与就业前景分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老虎财经

为什么私募干的无论多牛,都要公募化?

环球老虎财经  · 公众号  ·  · 2018-09-24 12:10

正文

牛人走向私募,私募自己却总选择走向公募。从最初的鹏扬基金、凯石基金、博道基金和弘毅远方基金,到现在的朱雀基金和同泰基金,私募只要做大,总想着要“转公”,总结下来,其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原因——投资者,监管与税收。


有人说,这是大环境使然,特别是在“公”与“私”往哪儿走引发全网讨论的背景下,即便是金融圈也不能免俗。


9 15 日,朱雀基金、同泰基金同一天获批,拿下公募牌照。老牌私募朱雀基金也成了第五家由私募转向公募的基金公司。

为什么私募干到最后,都喜欢干公募?总结下来,其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原因——投资者,监管与税收。


私转公疑惑之一:投研能力还是市场能力?


早在 2015 年,私募基金似乎便在考虑着公募化的问题。 2015 3 月,由蒋锦志掌舵的上海景林投资入股长安基金,成为了 首家通过参与现有基金公司股权的方式进军公募业的私募机构。随后,私募基金似乎就开启了进军公募的大潮。

随后的 2015 4 月,私募基金掌门人杨爱斌联手上海华石投资发起设立鹏扬基金公司,成为首家私募掌门人直接发起设立并控股的基金公司,并已于 2016 7 月份成功获批。

朱雀投资于 2016 9 23 日申请公募牌照, 2018 9 15 日,证监会下发《关于核准设立朱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复》,朱雀基金获得了等待已久的公募牌照。

朱雀投资创始人年李华轮,原先任职于西部证券,后来在 2007 年,带着三位西部证券的同事来到上海创立了朱雀投资。 朱雀投资与别的私募基金有着显著区别,其以合伙人模式早期吸纳大量私募基金合伙加盟,专注于公司市场与品牌逐渐做大规模,名气渐长之后开始成为私募翘楚。

朱雀的基金序列,包括新三板基金、定增基金、海外基金、并购基金,在经历了市场上的牛市后, 2015 6 月资产管理规模一度到达了 250 亿元,目前资产管理规模约 200 亿元。

对于大规模的资产管理,与大多数私募基金收益差距较大不同; 朱雀旗下管理规模庞大,资产配置趋向于大盘股,收益与大盘趋同难以避免

朱雀旗下新动力、新机遇、阿尔法尊享、惠选、汇智以及主系列产品,其今年以来的收益区间普遍在 -16%~-18% 之间。相比之下,上证指数、沪深 300 今年累计跌幅均在 15.4% 左右,考虑到收益叠加固定管理费 1~1.5% 的效应,朱雀权益类基金表现几乎与指数趋同。

其中,在超过 85% 的亏损基金都是由 李华轮、梁跃军、何之渊与洪露四位基金经理管理的。 李华轮是朱雀投资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同时也是公司投研力量的核心人员;梁跃军是朱雀投资的高级合伙人,同时也是公司量化投资组组长;洪露是朱雀投资的高级合伙人,也是投资研究部总经理;何之渊目前负责 TMT 行业研究。

在基金指数化运作的背后,投研能力被放到了次席,市场与投资者来源则是首要考量,私转公的想法便油然而生。

此外,熊市赚管理费,牛市赚业绩提成,这个是公募与私募商业模式的区别。私募基金一般约定,在阶段性超过某收益水平的基础上会收取业绩提成,通常提取比例在 2 0 % 左右。

由于 A 股市场长期低迷,权益类私募基金不仅很难取得 2 0 % 左右的业绩提成,却要面对大约 7 0 % 的基金清盘警戒线,由此无法达到“旱涝保收”的地步。相对而言,公募基金门槛偏低,推介渠道丰富,其有利于基金公司做大规模,赖管理费为生。


私转公疑惑之二:当监管划定市场,私募只能改旗易帜?


通常来说,私募基金投资门槛在 100 万以上,公募基金在 1000 元以上;而在原本已经较为不公的状态下,近年私募在市场扩容潜力上的优待,与公募进一步拉远。

2014 年开始,陆金所等互联网金融平台首次引入 “信托收益权拆分”的概念。平台散标投资门槛低至 5 万。作为私募基金载体,信托计划允许被拆分,意味着私募可以效仿互金平台拆分信托收益,从而把投资门槛降低,以此吸引中低产阶级投资者。

2015 年大盘震荡之后,由于 “做空漩涡”,部分私募基金似被监管层列为“害群之马”,私募的好日子从那时开始,逐渐走到了头。

2016 年开始,监管集中整治信托收益权拆分, 银监会明令禁止私募收益权拆分,证监会禁止违规开展私募产品拆分转让业务。叫停了 P2P “私募拆分”。

而在当时,金融圈的互联网 + 如火如荼,监管层却浇下一碰冷水。 2016 4 月,《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出台。 包括将微信朋友圈等互联网媒介列为推介 “禁地”在内,将私募公开推荐渠道围得水泄不通,其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私募新规。

与私募构成鲜明反差的是对公募类产品的扶持。 2018 年的 “独角兽基金”成为金融圈的一桩轶事,六大基金公司发行产品不仅享受到大型互联网企业战略配置的先机,其投资门槛竟低到 1 元,监管层似乎对这一门槛也有默许。

除此之外, 2016 年逐渐明晰的 “资管新规”,限制大型机构投资非标准化资产。私募的大型机构客户骤然减少。 2016 年,国字号基金市场化改革,借助公募发行平准基金稳定大盘;养老金,社保基金认购公募基金范围拓宽。去年年底,监管层下发《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 ( 试行 ) 》征求意见稿,启动万亿养老金市场,私募却依然分不到羹。

一切好处,全被公募基金占了。亲疏之别,一个待遇在天上,一个在灭亡线上挣扎。 大型私募转公,也许是一种读懂监管脉络的 “不得已而为之”。


私转公疑惑之三:税收有别?


除此之外,税收原因也是一种一个重点。

近日有传言,按照新规定,合伙型私募基金营业收入所得超过 10 万元,就要按 35% 的税率征收个税,

而经部分媒体解读,创投型私募基金在部分地方 20% 优惠税率下档,最终造成税率的实质性提高。

而在此之前,资管增值税提上档期,已经让私募基金苦不堪言。

2018 1 1 日起,资管产品缴纳增值税新规正式实施,除去纳税义务,备案义务之外;私募基金在今年开始出现大量合规运营人员缺口,私募合规要求竟已不亚于公募。

平安道远投资管理 ( 上海 ) 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投资执行官 张存相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资管增值税将带来以下影响:第一,增加了私募基金的运营成本 ——无论是投资方面还是收益的损耗;第二,各家私募基金公司所投资的基础资产不同,即收益来源方式不同,影响程度也有很大差异。例如,如果私募买信用债,在债券市场的收益将付出更多税收。这也意味着,私募机构需要继续提升投资能力。


私募路在何方?


而上至私募基金从业考试要求,下至私募基金强制备案与规则趋严,私募基金的生存环境正在急剧被压缩。

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 7 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 118 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 44 家,内资公司 74 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共 13 家,保险资管公司 2 家。 上述基金管理公司合计管理资产约 13.83 万亿元,合计管理基金份额为 13.42 万亿份,共管理基金产品 532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