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E室内设计网
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战略合作媒体
居住在上海奉贤的徐连娟奶奶今年已经82岁高龄,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徐奶奶不认识字,不会说普通话和上海市区话,因此来到城市的奶奶无法沟通,无法出门,甚至连一切现代化的东西都不会使用。城市里的一切都让奶奶无所适从,在内心身处,乡村才是她唯一的家。
本季第五期改造项目——抱团养老的家
本期节目我们将迎来首次乡村自建房的改造,坐落于田野之间,远离城市喧嚣的独立宅院宁静安详,来自三个家庭的五个老人在这里
抱团养老
,准备
安度晚年
。
农村乡建房外观
坐落于田野之间,远离城市喧嚣的独立宅院宁静安详,但是由于年久失修,老宅已逐渐腐化、漏风漏雨,安全隐患重重。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家已被时间侵蚀得千疮百孔,房子的安全性舒适性都纷纷出现了问题,不让奶奶继续住在这个危房里,成了全家人的目标。
本期筑梦设计师
设计师张雷
当代著名建筑师
张雷
,现任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设计与创作研究所所长等职位。回归乡村,抱团养老,这次乡村自建房的改造对于有着众多改造经验的建筑师张雷来说既新鲜又有挑战。
力在体现人文关怀与归属感,主张打造“
基本建筑
”和“
人本建筑
”的张雷,根据农村独有的建房政策会给出什么样的方案呢?针对老人特殊的生活状态,房屋内的人性化细节设计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
1、房屋老旧,伴随漏雨、倾塌等安全隐患
▲
2、四世同堂,老人行动不便
▲
3
、
农村自建房政策严苛
▲
1、住宅面积大,可供应抱团养老
▲
2、便捷的生活设施
▲
3、提高保暖性和防潮性
▲
4、四世同堂的公共空间
严格的农村自建房政策
俯视示意图
改造后平面图
整个建筑全面拆除,就地重建为相互连接的南北两排,用一个内天井作为间隔。一层设计有徐连娟奶奶的卧室和一间起居室。
穿过正门便是一家人日常的起居室,中西家具和壁炉对比鲜明,又和谐诠释多种风格。
拐角处的卫生间有三个功能分区,面积比一般的淋浴房和马桶间都要大,方便徐连娟奶奶今后的生活。特地设置的高低盆也能让家中不同身高、年龄段的老人安心使用。
8.2米的朝南面宽,只能将委托人和亲家两对夫妻的房间设置在二层南侧。以天井为间隔,二楼北侧是小王夫妇的卧室,年轻人在节假日回来时可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空间,也方便陪伴照顾老人。
而不用加装昂贵的电梯,也能使轮椅轻松抵达二楼,建筑师张雷选择了施工量翻倍的加装坡道方便老人使用。
特别为老人设计的坡道环绕着建筑徐徐而上,既是建筑本身一条灵动的线条,又是欣赏田野风光,开阔视野的场所。
朝北的二楼房间,通过一个内部楼梯,可以通往三楼的儿童房。三楼的朝南处则是全家的休闲娱乐空间,并设置了南向的大露台,可以远眺周边田园风光。考虑到实用性,还可以将娱乐空间布置成为两个独立的客卧。
2.
为了彻底解决墙面渗水问题,除了严密的外墙防水处理,室内每一个房间也都刷上安全环保的底层防水。选择密闭性好、保温隔热强的门窗系统,进一步减小可能产生的房屋潮湿、漏雨等问题。
沥青卷材、隔热板、水泥的三重保护,保证顶楼的隔热、保温、防水,所有选材都经济、耐用。全屋地暖系统,为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温暖度过奉贤湿冷的冬天。
>>>南北通透,采光良好<<<
屋顶天光和随处可见的窗户让屋子的每一个角落都采光充足。南面的大窗有着充足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也给老人提供了安心、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潮湿对于健康的影响。
天井是整座建筑的中心,作为建筑的象征物,为留守祖宅的老人和在外奔波的年轻人提供一份生活的归属感。
同时天井也具备强大的功能性,建筑北侧的房间通过天井可以照到南向的阳光,极大的增加了采光。也是一家人户外活动、纳凉休憩的绝佳场所。
4.
在农村,亲友串门的情况比较多,一般没有进屋换鞋的习惯。建筑师张雷特地在公共区域选用了高分子材料地坪,整体无缝不容易藏灰,打理起来也很方便。
外墙被刷成传统江南水乡的白色,与绿色的乡村景致相互呼应。建筑白色的外立面和坡屋顶,既是建筑师对水乡传统建筑样式的致意,更是一种全新的演绎。
一般农村家庭对于化粪池的处理,一般采用管道混合直排的方式。为改善卫生条件,张雷将管道分流设置,并且增加了管道检查井。兼顾环保的同时,也方便今后的使用及维护。
5.
>>>体量老人彰显人文关怀
延续空间打造归属感<<<
由于老人的日常交流是保持思维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张雷将建筑的每一层都留出公共活动空间,作为营造家庭归属感的重要场所和催化剂。
厨房特地保留了煤气灶和土灶两种灶具,让习惯使用土灶的奶奶今后仍能使用土灶做农家菜,同时开放的餐厅也是大家一起餐聚聊天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