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中美进行了高层通话,叠加国家副主席出席特朗普就职典礼,
特别是,外媒报道特朗普希望在上任100天内访华,这些引发了市场对于特朗普2.0,中美将进入中期缓和的预期。
对
于市场关注的周末中美通话、tiktok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及后续演绎,我们做如下分析:
1、特朗普与中方通话及国家副主席出席,均符合此前预期
纵观6年以来,特朗普的谈判特点,其均是形式上“说好话”,“大肆吹嘘”,但这些表态不影响关税等实质性措施落地的进度。就谈判对手方而言,在形式上满足特朗普虚荣的同时,实质上坚定维护本国利益,或是主要特征。
因此,特朗普与中方通话中双方释放的善意,以及国家副主席——高外交礼仪规格对待特朗普此前的邀请,均符合预期,这也是我们认为,春节前有反弹的原因。
2、中期维度:以史为鉴,特朗普“百日访华”是否将开启缓和周期?
特朗普将在“百日内访华”是最受机构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我们参考特朗普谈判经验,会发现,与拜登等传统政治家,一般在达成共识后再通过元首见面确认所不同,特朗普则是对自己所谓“极限施压”的“谈判技巧”高度自信,倾向于直接元首会晤,达不成结果,再升级举措,如:2017年11月,特朗普首次访华,但2018年3月,ustr确认301调查,开启中美贸易摩擦。
就谈判内容而言,参考本次中美通话,特朗普将所谓“贸易平衡”作为首要议题,这使得中美实质上很难取得突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中美双方对于自身处境的认知,相对18年时的分化更为明显:
在特朗普眼中,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通缩压力,将使得美方处于更加有利的谈判地位;而中方则认为,军事力量、自主可控、制造业等方面比18年时显著提高,这些均将使得中方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参考《求是》杂志1.1的文章,即:“东升西降”,“以斗争求生存、求发展”。
而一旦双方元首会晤未取得特朗普所预期的进展,则要注意,谈判后升级周期的开启。
3、短期维度:特朗普的“强关税预期”会不会受“缓和氛围”的影响?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特朗普“百日访华”前会不会在关税等问题上持续缓和,进而带来持续的“时间窗口”,是关注焦点。我们认为:
首先,关税是特朗普最为核心的议题,特朗普最近1-2周X上的推文,任命的财政部长、贸易代表等经济领域的重要人选对于关税的热衷,都将使得关税作为最重要的议题,将在特朗普上任伊始得到推进。
其次,就节奏而言,我们上周末详细分析,马斯克的影响,将使得,特朗普初期关税呈现“局部关税现实”的同时,但一定会给出“强关税预期”(如:本周外媒报道的“逐月加征”等方案),以作为谈判筹码和稳固其权力结构的基础——MAGA基本盘的手段
而这种“强关税预期”或将在上任初期就将给出,进而使得市场对“中美缓和”炒作的持续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这种短期“缓和”的氛围,也将使得国内刺激政策的预期阶段性减弱。
4、TIKTOK的演绎
周末美国最高法院以9:0维持了对TikTOk的法案,其目前已暂停在美国的服务。而特朗普对最高法院判决的看法,则是尊重其判决,强化审查,但认为,可以找到政治途径解决。我们认为,特朗普或颁布延缓TIKTOK法案生效3个月的总统行政令,其目的仍在于,希望靠自己所谓“谈判技巧”,劝说中方允许TikTok出售给美方,但并非改变tiktok的判决与法案。
5、
特朗普2.0:第一天承诺能兑现多少?
春节前最后一周市场都在关注特朗普重回白宫,从目前看:初期重点在国内,也会比较在意市场的表现。
第一天承诺能兑现多少?首日清单很长,根据过去一年特朗普在不同场合讲话的内容统计:
✅限制入境,驱逐移民。可能从周二开始就落地,首战目标之一就是移民重镇、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
✅减少对特定学校(比如支持觉醒文化教育的)的资金支持。
❓结束拜登对新能源车的规定,以及对绿色产业的支持。部分内容需要通过国会废除取消。
❓结束出生公民权。涉及宪法修正,最终大概率会闹到最高法院,没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