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轮违约中最让人诧异的不是P2P网贷崩盘,不是各路投资理财公司跑路,而是债券违约。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债券是所有投资品中风险最低的,是要刚性兑付的,是最硬的。
结果,最硬的资产成了烂柿子。
路口大爷嘬了一口烟,颤颤悠悠的从汗衫口袋里拿了一册小本,说:你来帮大爷看看买的这些债券还能兑付不?
我翻了翻略带大爷体温的小册子,发现上面写满了两个字——违约!
根据光大证券数据,
截至 2018 年7 月13 日,债券市场共有67 个主体发行的132 只债券发生了规模高达993亿的违约。
并且这也仅仅是银行间、交易所交易的债券,此外的债券违约数量和规模未知,也可能会更多。
作为违约债券事件中主体的债务人,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你拾叶的好友某行业掌门人乔总埋怨道:早知道现在不让借新债还旧债,老子当时就不发债了。
作为经营主体,债券违约与贷款违约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现金流没跟上,导致银行的贷款无法按时还贷,其实这里面是活的。企业负责人去找银行相关的负责人坐下来沟通商量一下,把企业面临的困难情况和解决办法给银行解释清楚,再恳求给企业一些时间,展期一下,基本上贷款违约、银行抽贷这个风险坎都能过去。
但债券不一样,一旦债务主体出现违约,债权人一看苗头不对,立马抛售而市场无人接盘,那就会迅速引发该债券的崩盘危机。
而这种恐慌会迅速蔓延到整个市场,引发集体抛售,从而导致更大的系统性危机。
债券市场,只有资金往来的利益。
而这一次的债券违约又大多发生在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身上。
-
发行人永泰能源
,大型电力煤炭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截至2018 年7 月13 日,该企业共涉入1起一般短期融资券违约事件。2018 年7 月5 日“17 永泰能源CP004”到期,公司未能筹集到期偿付资金,不能按期足额偿付,已构成实质性违约。截至2018 年7 月13 日,公司存续债券有20 只,规模合计206.2 亿元。
-
发行人中融双创
,民营企业。截至2018 年7 月13 日,中融双创共涉入1起一般公司债违约事件。公司2016 年公司债券(第一期)应于2018 年6月13 日付息及兑付回售部分本金,公司已向托管机构划付回售部分本金291.50 万元,尚未能按照约定将“16 长城01”应付利息4,230 万元划至托管机构,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
发行人阳光凯迪
,中外合资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凯迪生态。截至2018 年7 月13 日,阳光凯迪涉入1起一般公司债违约事件。2018 年6 月1 日,“16 凯迪债”不能按期支付利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以上信息来自光大证券)
控股的公司上市凯迪生态公司也出现违约,股价一度出现29个连续跌停板。
除此之外,上海华信、中安消、富贵鸟、亿阳集团、保千里、亿利资源、丹东港、五洋建设、博源集团、中国城建、大连机床、河北物流、国裕集团……等众多规模较大的企业都涉及到债务违约事件中来。
涉及的上市公司都是一连串的跌停板。风险扩散,所有个股空头排列。
你拾叶的好友狼教授抿了一把眼泪,告诉我这辈子再也不碰股票了,NND,不知道那天就爆雷了。第二天就给我打电话说:李大霄说了,A股儿童底到了,你看看买哪个股票好?
我挂了电话,直接把狼教授拉黑了……
企业出现了违约,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现金流跟不上了。
企业现金流跟不上,原因也就那几个,应收账款太多、企业利润下滑、运营成本增加。而大量的企业如果都出现现金流跟不上,那只能说明整体的经济经营环境不好了。
2018上半年,中国经济明显下行,GDP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
你拾叶的好友路口大爷嘬了一口烟,字正腔圆的说:中国经济遇到了罕见的挑战!
的确,2018年,全球协同复苏的格局没有持续,除了美国,其他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都出现明显下滑。而阿根廷、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南非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甚至面临资本外逃、货币贬值、资产暴跌的危机,这是外患。
而中美贸易对峙,也让贸易部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出现负增长,并且大环境现在是严监管,去杠杆,这就使得贸易部门与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了经济冲击共振格局,给经济增长雪上加霜,这是内忧。
国内严厉的金融监管去杠杆让表外资金回归表内,而影子银行就只能被动收缩,民间资金收紧。于是,不管是地方融资平台还是民营企业,资金链都崩的紧紧的。
这种情况下,借新还旧的老把戏又被叫停,财政对经济的支持也骤减,企业违约率必定直线飙升。
这个时候,就是看谁先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