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4日 天气晴 | 坚持写作的又一天
我们在读一本书或是看一部电影的时候,时常会有一些场景唤起自己的记忆。人的部分记忆会短时间的消失,直到当你再次看见类似画面的时候,记忆才会自动浮现出来。
因此,我们在文章,小说中向读者传达故事信息的时候,应该让它充满画面感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从你的故事里面,唤醒自己的相似经历,与你的人物一起感受爱恨情仇。
展示与述说
陈述事实与讲述是不一样的。
“讲述”告诉我们大家应该根据事实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陈述事实就是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
\\\ 1
“不要对我说你爱我。拿出行动让我看看。”这个道理不光适用于现实生活,也同样适用于写作:作者会停下来给我们讲述有关人物的所有情况,不过这最终会变得毫无意义。作者只能讲出一连串的事实,而且讲解比百科全书或者词典强不到哪去。
作者的职责在于向我们展示笔下的人物,而不是从他的嘴里说出来或者让人物互相谈论对方,而是要通过人物行动把他们展现在我们面前。你可能用了一页半的篇幅讲述主人公是个小偷,但也可以用一句话带出,只用描述一下这个人物从别人的口袋里扒走了20美元的钞票就行了。读者自会作出判断,马上就能理解,根本不必直接言明。
此外,读者更欣赏这种展示手法,因为作者给他留下一个机会,让他得出自己的结论,判断主人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由作者直接告诉他应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你必须牢记:读者尤其喜欢把书本看成是自己的东西。这就是他们对别人的作品爱不释手的主要原因:读者需要与作者产生情感的认同、平移、投射。假如这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你还会把它放下吗?
不要讲述而是展示事件。这样做还有一个优势,即在文字中留下了一些歧义或者阐释的空间。假如你告诉我们你笔下的人物是一个小偷,那么你只是给人物贴了“小偷”的标签而已。但是假如你展示的是这个人物拿了一张20美元的钞票,那么就轮到我们判断他是不是个小偷了。大多数人会马上作出判断:他是个小偷。
但是有些读者或许还会考虑其他情况:或许他拿的钱是他自己的钱;或许他是在帮那个人,因为这是一张假币,是一个骗子事先故意搁在那儿给他设下的圈套;或许两个人正在赌博,看看谁能从对方的口袋里把钱拿走而不被发觉,然后这钱还会物归原主。作者可以通过上下文把这些可能都列举出来,不过如果他不这样做,而只是把这个事情孤立地展示出来,那么阐释的空间就很大了。
述说还有一个问题,即它让文本读起来更像是情节梗概,而不是艺术作品。读这种作品往往让人感觉自己读的只是一个故事提纲,故事里将要发生什么事、出现什么人物似乎尽在掌握之中。但是读者不可能有下面这样的感觉:仿佛自己切实经历了其中的场面,仿佛置身于人物的处境,和人物一起哭泣或者一起躲避枪林弹雨。文本只会有一种“干巴巴”的感觉,永远不会使人神魂颠倒。
在过去常常进行描写的地方,当你使用展示而不是讲述手段的时候,就会写出一个新的场面。一眼看上去,这似乎会降低文本推进的速度。毕竟,之前你只用不到一页的篇幅就描写了几个重要的情节事件,而现在光是“展示”其中一个事件你就得用十页的篇幅。确实,一方面展示的方法确实降低了故事推进的速度,尤其是增加了篇幅,但是另一方面它也能加快你的速度。因为如果读者阅读的时候很愉悦,就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是十页有趣的内容,一个是一页单调乏味的内容,你更乐意读哪个呢?
你很快就会懂得一个道理,即假如你要“展示”一切的话,那么仅数量庞大的场景就会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一开始选择要展现哪些事实的时候你就会慎之又慎。在之前没有进行任何戏剧化处理的地方,现在你创造出了戏剧性,而且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假如你可以自如地运用展示的话,你会注意到人物面临的新情况以及故事的曲折发展。在展示的过程中,你就能发现在之后的讲述中或许能派得上用场的一些事实。
\\\ 2
解决方案
●
第一步是要找出你的故事有哪些地方本应使用展示的方法,而你却使用了讲述。这些地方很可能是:使用描写过多的地方、第一次引入一个人物或者场面的地方、发生一连串事件的地方、时间跨度过大的地方、重要事件之间的过渡部分、向读者透露幕后故事的地方,还有你(或者别人)感觉故事推进过于缓慢的地方。
有趣的是,从一方面看,“问题区域”几乎从头到尾遍布整个故事,任何一处都可以拿出来并进行戏剧化处理。判断一下,哪些地方你希望进行戏剧化处理,哪些地方你不希望进行戏剧化处理。选择哪些地方进行戏剧化处理、哪些不进行这样的处理。
●
一旦你选定了想进行戏剧化处理的文本,接下来就要在这块文本的范围内决定如何进行戏剧化处理,以及从哪个角度切入问题。说到戏剧化处理,大判断还包含着小判断。哪件事情本身最富有戏剧性内涵?哪件事情适合于创造出最好的场景?在你的稿子里,哪个事件是最适宜写进来的?
●
用作用相同的动作或者事件取代明示的信息。比如,不要说“他的老婆虐待他”,而要把老婆殴打他的场面展示出来。集中精力清除那种干巴巴的故事大纲似的乏味感觉,代之以吸引读者的内容。
●
当你把语言讲述转换成行动展示的时候,要看看能否放松自己的控制欲,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发展,留下一些前文所没有的含混、暧昧的空白点,能否给读者留下一道敞开的门让他们自行找到结论呢?拿出一个简单的事件,考虑一下不同的阐释者,甚至包括你本人在内,对这个事件会作出哪些不同的解读。作品里的事件在多个层面上发生、发展,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也是一样。
\\\ 3
例 子
这个地方戒备森严,重兵把守。囚犯根本出不去。越狱逃跑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监狱看上去非常威严。这是一座堡垒,一个巨大的监狱。里面很黑。你无法从地面逃跑,也无法从屋顶上逃脱。这个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天气不好。
▼
当作者描写周边环境的时候,往往喜欢讲述而不是展示。不过,即便描写环境的时候,也有办法进行展示而不是讲述。
比如,作者不必告诉我们监狱的戒备有多么森严,只需要陈述基本的事实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如:“监狱的墙是石头砌成的,20英尺厚。墙壁四周还架设着钛金属的栅栏,上面装饰着用瓦楞金属材料制作的花形棘钉”。不必说“里面很黑”,可以说“狱警在巡逻监舍的时候都要使用手电筒”。不必告诉我们“无法从屋顶上逃脱”,可以说“直升机在屋顶盘旋,沿着栏杆每10英尺就有一个狱警,手指压在步枪上面,严阵以待”。不必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可以说“最近的城镇也只是地平线上的一个小点”。不必说“天气不好”,可以说“连续16个月雨都没有停”或者其他一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