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
你既可以看到三片缺了一角的奇异果
而且,并不需要实打实的线段
你同时也可以看到由这三片奇异果组成的三角形
为什么?
因为人的思维中都有一种“完形”心理机制
不说人话的心理学把将这种现象命名为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它主张
▼
人的知觉,不是各个感觉要素的简单结合
而是对于整体的感知
因此,它是一个有机的结构和整体
电影、电视剧,以及其他所有影视作品
都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审美对象
但在这个系统中
总有一些内容是制作者想要突出表现的
所以,就特别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怎么办呢?
逆向应用格式塔心理学
▼
用“留白”/“空缺”的方式
激发、唤起我们观众的好奇心
而声音,是最好用的工具
所以今天
就是想要安利一种影视作品的高逼格打开方式
▼
听!音桥!
你问我什么是音桥?
顾名思义啊
声音搭起的桥梁
01.突兀的声音
有的电影,是完全以声音开篇的
比如《教父》
开篇就是一幅全黑画面
以及一句听起来非常笃定的:I believe in America
图像的缺席,让作为观众的我们
在听到这句话的瞬间,问出无数个问题
▼
这是谁说的?
他长什么样子?
为什么他相信美国?
美国真的值得我们信仰吗?
... ...
吊足了我们的胃口之后
“美国使我发了财”的回答先声夺人
说话人的画面也随之展现
一双隐匿在黑暗中的眼
一张阴鹜的脸
一段标榜自己、推卸责任的求助
▼
两句话之间搭起的音桥
正是利用的观众思维中的“完形机制”
通过“画面缺席-突出声音”的手段
同时兼顾了画面之间的过渡
和观众从观影前的躁动到对影片提起兴趣的心理过渡
一个字总结
▼
妙
02.解答的声音
节奏,对一个电影非常重要
用音桥过渡
也是一种可以不拖泥带水的解法
比如《穿普拉达的女魔头》
女主刚结束了面试
又被带着一张臭脸的前辈喊住
发生了什么?
是不是要找麻烦?
会不会又什么不好的事情等着她?
... ...
还来不及想更多
女主男朋友的讽刺挖苦声就率先进来了
▼
慢着!你在时尚杂志社找到工作了?
靠电话面试通过的吧!
(女主一点儿都不时尚,谁看得出来)
两个场景之间的过渡只用了不到1秒钟
但没有人觉得这很突兀
因为
音桥也搭起了思维的桥梁
它用下一个场景的对话填补了上一个场景里的疑问空缺
两个字总结
▼
轻巧
03.穿越的声音
有的电影,涉及到相互勾连的几个不同时空
用音桥进行转换
是一种聪明又不露痕迹的方式
比如,《美国往事》
▼
主人公面条在大烟馆看到报纸上的报道
突然在不知从何而来的电话铃中惊坐而起
这之后,在长达四分钟的电话铃的垫衬下
▼
观众跟着面条一起目睹了一个死亡现场
又跟他一起去到了一个盛大的酒会
看到了报纸上被报道死亡的三个男人
接着又跟着他进到一个房间
看他拨通电话
而电话的另一端则联通着警察局
可当电话被接起的一瞬间
面条从刺耳的声响中弹起
4分钟刺耳的铃声,实在非常闹心
我们一直想找到这个铃声的声源,让它停下来
却在它的指引下经历了四个空间的转换
大烟馆、街头、舞会、警局
同时又在不断提问
▼
这三个男人为什么死了?
他们跟抽大烟的面条是什么关系?
面条为什么要给警察打电话?
为什么电话铃会让他这么难受?
也正是在这些疑问中
我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开始耐心地从这部长达4小时的电影中探寻答案
八个字总结
▼
烦得要死,无法拒绝
音桥的生命时间,通常只有几秒钟
即使你听不到
也不会对宏观的观影效果发生太大的影响
可是,一旦你听到了
你就可以从看故事、看情节的此岸
过渡到探索视听语言和电影创作的彼岸
而音桥的生命力,就在于此
那么
以前看过的那些电影,你都听对了吗?
来评论区分享
你最难忘的声音转场片段吧
上墙获赞人数最多的5位童鞋
将会获得七门儿编辑部精心准备的一份小礼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