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会
十点读书会,遇见一群爱读书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读  ·  洗脑神曲《APT.》,到底在唱什么? ·  昨天  
慈怀读书会  ·  这样“断舍离”,你会活得更高级 ·  3 天前  
十点读书  ·  真正的成熟:看懂人心,看透人性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会

拒绝别人,就是一种爱自己

十点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2-24 21:47

正文


「 不敢拒绝,是一种对自己的看不起 」


  

文 | 丛非从



01


我们之所以难以拒绝别人,是因为拒绝常常会伴随着内疚发生,而我们无法承载这个内疚。所以宁愿委屈自己,以缓解自己的内疚。


委屈自己和内疚之间,人会惯性地选择痛苦相对较小的那个,这是潜意识对自己的保护。无法拒绝别人,其实就是选择回避内疚。


比如说,春节来了,你妈逼婚了吗?各种应酬来了,去还是不去?请帮个忙,也可以做但就是有点不情愿。被借钱不能拒绝但又各种担心。还有就是爸爸妈妈对你的各种要求……


拒绝必然会带着伤害他人,因为拒绝就是一种对他人的推开。无论你怎么强调对事不对人,即使你只是拒绝一个事,被拒绝者不可避免地会体验到你在拒绝我这个人。你在推开我,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因为每个人都多少有点被抛弃的创伤和与他人融合的需求。创伤和需求越强,受伤感就会越强。


然而让别人失望你就又会内疚。


为了防御这种内疚,你就开始各种忍忍吧,各种委屈自己、为难自己,以去满足别人。



02


当我们无法拒绝别人的时候,我们潜意识里发生了什么呢?


你愿意为他人做点什么,是你的善良,是你的爱。这个善良里,有两根停止线,到达这根线你才愿意停止下来:


一根停止线是:以你的满意为准。

一根停止线是:以我的实际能力为准。


一个无法拒绝别人的人,是这样的:

他们在潜意识里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我做的事情,要以他人的满意为准。只要他人还没满意,我就想去努力满足他。


不然我就会内疚,然后这种内疚里又夹杂着“你怎么这么过分”的愤怒。比如他人约我去吃饭,去还是不去?不去他就不满意,去了就很累。我的累算个什么,还是先让他满意吧。


无法拒绝,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状态:直到你满意,或者我累死,我才善罢甘休。我好不好,关我p事。


听起来总让我感觉有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壮感。要是你还没满意,你还不开心,你还不愿意,我的内疚感就会推着我动起来。不然内疚就会替你来惩罚我,让我不得安生。


不能拒绝是在说:别人是多么地重要,自己是多么地不重要——这是一种多么地看不起自己。


一个能正常拒绝的人应该是这样的:

他们在潜意识里设置的目标是:你的需求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我愿意无条件满足你。如果你的需求在我的能力之外,我愿意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满足你一部分,而不会透支自己,满足你所有。


无法满足的部分,我想先照顾自己,拒绝你。


我的能力不是我的透支自己的饱负荷状态,而是在我们的关系、情境、爱、意愿等综合环境下我愿意竭尽所能的部分。


这是比较健康的爱。这种爱里,没有委屈、没有牺牲。


比如说老板安排了200个工作指标。而你正常的能力上限是100个,你偷懒、磨洋工的产出是50个。熬夜、透支、疯狂工作后的结果是150个。那你会怎么选择呢?


如果你无法拒绝老板,你就会透支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老板的目标,以让老板满意。然后在墓志铭上写上“XX,因公殉职,卒于2017”。如果你会爱自己也爱老板,就是产出100个,平凡度日,稳步上升。如果你爱自己不爱老板,就是50个了,然后收到一张辞退书。


对于他人的需求,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是:

我们满足他人的时候,尽我所能问心无愧就好,而非超我所能让他满意。


能够拒绝别人就是:

你固然重要,我也很重要,两者不冲突的时候我愿意照顾你,两者冲突的时候,我先以自己为主吧。


这就是爱自己。



03


如果你以自己能力为上限,就必然面对着别人的受伤、不满意、生气、失望。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知道界限。


知道界限不是一定要恪守界限。恪守界限给人死板的感觉。界限的意思是,我知道界限在哪里,我选择了恪守或者适度打破。


别人对你有期待,是别人的事情。你满足不了他,他有情绪,是他的事情。你可以照顾他的情绪,但是期待和情绪依然是他自己的事情。本质上来说,都得他自己负责。你可以去替他负责,但是你要知道是你在替他负责属于他的东西, 你在越界。


比如说,妈妈在逼婚,这就是越界。你嫁还是不嫁?嫁吧,你委屈。不嫁吧,她失望。她有一个期待,有一个情绪,你要不要去照顾下呢?去照顾,就是超你所能。不去照顾而只安抚,就是尽你所能了。


比如说我对你有期待,希望你每个月给我十万块保护费。你给还是不给?不给我就很生气。你怎么办呢?以我们这素不相识的关系,拒绝我而不骂我傻x,已经是尽你所能了。


每个人都终将只能为自己的期待和情绪负责。


长大的过程,就是学会尊重别人的失望。那是他需要负责的东西,我们可以因为爱而努力去为他人的情绪负责,不让他体验到失望,但终将不能永远负责。


这就是尽我所能问心无愧,而非超我所能让你满意。


04


尽我所能的好处,就是我们保护好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的付出是自愿的,没有牺牲的。 我们有能力和精力在下次继续做更多。


如果我们在超我所能地付出,就会对对方有需要、索取和怨恨。这个恨会破坏两个人的关系。


比如说妈妈。


很多妈妈在牺牲自己爱孩子。她就会对孩子有很多隐性的要求,当孩子不满足妈妈,不照顾、感恩、重视妈妈的时候,妈妈就会有一种养了“白眼狼”的怨恨。这让孩子感受到不回报妈妈就对不起她,回报又觉得压力很大。陷入了两难。


这种两难又会泛化到社会关系中:不满足别人就会内疚,满足别人又压力大。

尽我所能而非超我所能,不仅是爱自己,更是爱他人。这样的爱是持续的 、是没有索取和压力的。



05


更深层次一点,就是人的潜意识里有一种担忧:

如果我让别人失望了,让别人不开心了,就意味着我不是个好人,别人就会不喜欢我,会抛弃我。


所以他们不敢自己享受,一定要把自己搞得很苦才有付出感,有付出感才觉得安全。一旦享受了,就像是自己自私不付出一样。


这个逻辑,如果你深入思考下,就发现它是不合情理的。你把他人想得过于脆弱了,把关系想得过于脆弱了,也把自己的破坏力想得过于强大了。好像别人不被你满足,就会活不下去了一样。而且,你哪有那么不值得被爱?


一个能留下来的员工,一定是敢于跟老板说“我尽力了”、“对不起我没完成”的,然后听老板吐槽抱怨下。老板会综合结果来看,是不舍得辞退你的。只有你看不到自己的价值的时候,才会担心这次不满足他会有什么后果,然后拼命。


一个超我所能满足老板的员工,会是两个结局:要么我走,要么我亡。因此,一个不敢拒绝的人,他不相信自己即使拒绝了别人,依然有很多点闪闪发光值得被爱。好像自己只有“满足别人”这一个值得被别人爱的点。


不敢拒绝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我太不值得被爱了,因此我得赶紧巴结你好让你爱我。不敢拒绝,是一种对自己的看不起。你需要知道,你无意间已经满足别人太多了。这次即使你不满足别人,你也是值得被爱的。


因为你并不是所有时候都在拒绝。


健康的拒绝不是我全部接受或全部拒绝,而是我接受能力范围内的部分,拒绝能力范围之外的部分。



丛非从,一个好玩、深邃又实用的心理咨询师,研究关系、情绪和成长,著有《原来,懂比爱更重要》、《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等。他的微信公众号是congnotcong,赶紧去把你落在那的灵魂捡回来吧~


◆  ◆  

你还可以看


比徐志摩更浪漫,比沈从文更深情,他是世上最会写情话的人

这世上一直可以做情人的夫妻,只有一种

你的一小时能卖多少钱?

公众号回复关键“领读包”

查看35本十点共读书目合辑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