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朋友提问:
希望讲解一下地图界面的布局要点,(如图)这种上下两层,拉开盖在上面的浮层(不遮罩的)复式Loft形式为什么适合用在地图产品上?
Hozin的分析:
现实与理想之间,往往反差巨大。
营养师建议:健康饮食应该少油、少盐、少糖。
黑心资本家:多放盐,能促进饮料销售;多放油,更容易激发风味;多放糖,甜味让消费者上瘾。
用户体验,提供用户需要的东西,尽量不要打扰用户;商业运营,尽可能地创造销售机会,刺激消费转化;这是两股力量,左右互搏,又当又立。
如上图,1号位置是一个“小工具条”,包含三个重要的入口,它们属于“地图/地理信息”;2号位置与“定位和导航”相关;3号位置以及蓝色区域,统统是广告/营销内容,它们都在干扰用户正常使用。
有些朋友会纳闷:3号位置的公交、驾车、旅游、打车、订酒店……这些对用户很贴心呀,怎么能说是干扰?
POI是“Point of Interest”的缩写,中文可以翻译为“兴趣点”。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一个POI可以是一栋房子、一个商铺、一个邮筒、一个公交站等。
只要稍微有点“用户体验思想”,看过“十大可用性原则”之类的东西,都能明白:如果用户尚未锁定某个POI,就没必要提供公交、驾车、旅游等附加信息……
当且仅当“用户搜索/锁定了某个POI”,才应该“以上下文菜单的方式”提供公交、驾车、旅游……甚至消费信息……这样更妥当,更文明,降低对用户的干扰。
高德的设计师难道不懂这些么?肯定懂啊!那又如何?设计必须要向业务指标妥协。
在产品初期,用户比较少,要赢得口碑,给用户带来便利,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坐拥海量用户,有了竞争壁垒,那么就以商业转化为主,至于“地图的主要功能”……又不是不能用,对不对?
电子地图是受到严格监管的产品类型,准入门槛很高,市场上只有少数商业产品在竞争,当然在“践踏体验”方面就更加强势了。
不要说电子地图,现在连各种打车软件都恨不得内置一个拼多多商城……
回到问题本身:地图界面的布局设计要点是什么?
我认为要以运营团队的意见为主;如果运营团队没有想法,就直接抄大厂:把主流地图APP界面那些“广告营销形式和内容”都删减掉,就是“合理的设计”。
不信,看看iOS的内置地图:苹果公司把设备卖给你,居然良心发现,没打算用地图额外赚你的钱。(注意左下角“高德地图”四个小字)
by the way,关于“复式loft形式”……建议多看看iOS/MD的官方设计指南,国内设计师写的什么金刚区、瓷片区、半弹窗、复式loft……这种土味的理论,少学为妙。
苹果 HIG 中关于 Sheets 的章节
https://developer.apple.com/design/human-interface-guidelines/sheets
继续追问:如下图,右上角放“通知、图层、反馈”,左下角放“厕所、出入口”,右下角放“定位、路线、2D”,为何如此布局?
Hozin的分析:
1号位置,通知、图层、反馈,应该属于“GIS主产品线”部门;
2号位置,2D、定位、线路,应该属于“Navi导航与轨迹”相关部门;
4号位置,厕所、出入口,应该属于“景区与室内定位”相关部门;
业务分属不同的团队,于是把界面各分一角,隔离出空间,让每个部门自己发挥。
地图就是一块画布,寸土寸金,大家都来抢界面资源。
某些资源用来“留住用户”,另些资源用来“创造收入”,此消彼长,不断变化,仅此而已,并没有那么多“为什么”。
如上图,界面设计领域的这个梗,“很著名,但鲜为人知”。
设计毕竟不是艺术,当然需要“为什么”;但是,不可能每个细节都有理论要点。
狂热追求方法论,是一种“大厂病”,教条主义,固步自封;任何细节都要找到“XX大厂也用过此设计”为佐证,是一种无药可救的“小厂病”,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如上图,感谢AIGC,这玩意儿除了善于狡辩,就是让人变傻;正经设计师,谁会相信AIGC的分析?把长篇大论做成“方法论”,忽悠领导倒是不错。
用户体验?哎呦,设计师要真是神仙,电子地图还有什么存在价值?来来来,你想去什么地方,设计师念个咒语,就把你送到了,这才叫优秀的用户体验,对不对?
嗯,商业设计只是帮助企业赚钱,搞清楚自身定位,活的轻松点。
(全文完)
- END -
注:交互设计学堂公众号接受投稿啦,如果你有好的原创设计类文章,可联系客服。别让灵感溜走,快来投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