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慈怀读书会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出新书:女性需要面对自己在 ... ·  3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当一个人不再联系你,最好的对策:1个字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慈怀读书会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出成就?

慈怀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16-12-10 08:25

正文

作者:周国平

来源:周国平(ID:zhouguoping6666)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杜威说,兴趣是一个人的能力的可靠征兆。


事实也是这样,你做什么事情特别感兴趣,那你肯定在这个方面是有天赋的。学习有没有成效,关键是有没有兴趣。


一个人在学习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精神处在一个非常快乐的状态,他真正是在享受。享受什么?就是享受智力活动本身的快乐。在这个时候,心智的运用本身就是快乐,就成了最大的快乐源泉。这就是古希腊人所看重的智性的快乐。


一个善于享受这种快乐的人,他的心智始终处于活泼状态,这样的人是最容易出成就的。



在人的智力品质中,第一重要的品质是好奇心。人类所有智力活动的形式,比如哲学、科学,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


好奇心是天生的,每个人在智力生长的一定阶段上都会显现出来,实际上是一个人的理性觉醒的征兆。


好奇心是非常可贵的,但也很容易被扼杀和磨灭掉。


在我看来,好奇心有两个最大的敌人。一个是习惯,往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些事物见多了,习以为常了,就自以为懂了,其实哪里是懂了,不过是麻木了罢了!真要你讲出其中的道理,就讲不出来了。


好奇心还有一个更大的敌人,就是功利心。出于好奇心提的问题大多是无用的,但是关系到人的理性和灵魂,我们往往因为它们无用就认为它们没有什么意义,就把它们pass掉,这种功利心不知道扼杀掉了多少好奇心!



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就存在这个问题。爱因斯坦曾经感叹说,我们的教育没有把人们的好奇心完全扼杀掉,这简直是个奇迹。他那个时候的教育还不太功利,就已经发出这种感叹了,在我们现在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好奇心的保持就更难了。


不光是教育,我们的整个文化都有这个毛病,就是实用性,无论对什么事情,首先就问有没有用,没有用就不要去做。


我看过一个笑话,我觉得编得很有意思。在一个国际夏令营里,老师让孩子们讨论一个问题,题目是“世界粮食匮乏问题”,孩子们都不明白这个题目,但原因不同。


  • 美国孩子问:什么是世界?他太狂了,美国就是一切,不知道美国之外有世界。


  • 非洲孩子问:什么是粮食?他太穷了,没有见过粮食。


  • 欧洲孩子问:什么是匮乏?他太富了,不知道有匮乏这种事。


  • 中国孩子问什么呢?他问:什么是问题?


这是讽刺中国孩子没有好奇心,我觉得基本上符合事实。



尽管这是个笑话,还是很传神地描绘了中国的孩子缺乏好奇心。其实孩子的天性都是一样的,都是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完全是被我们的教育和文化扼杀掉的。


从好奇心这一点来看教育,在教育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是教育第一要保护和鼓励的东西。


杜威说,兴趣是一个人的能力的可靠征兆。


事实也是这样,你做什么事情特别感兴趣,那你肯定在这个方面是有天赋的。学习有没有成效,关键是有没有兴趣。


一个人在学习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精神处在一个非常快乐的状态,他真正是在享受。享受什么?就是享受智力活动本身的快乐。在这个时候,心智的运用本身就是快乐,就成了最大的快乐源泉。


这就是古希腊人所看重的智性的快乐。



一个善于享受这种快乐的人,他的心智始终处于活泼状态,这样的人是最容易出成就的。


事实上,对世界充满兴趣是天才的主要品质。人们常常说天才就是勤奋,并且以为勤奋就是死用功,其实完全不是这样,他是太喜欢他所做的事情了,欲罢不能,在旁人看来他就是很勤奋,其实他是在享受,但是你不知道!


所以,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


看一个学生的智力素质好不好,第一个尺度就是看他对事物有没有好奇心,对知识有没有兴趣。具体的兴趣点是可变的,在一段时间里,你也许对某个领域、某个问题更感兴趣,以后又转移到另一个领域和问题。


但是,充满兴趣的状态是一贯的,享受智性快乐的状态是一贯的,只要你能保持这样的状态,要你不出成就也难。


推荐:周国平老师的微信公众号

周国平(zhouguoping6666)

每天读到更多哲理美文

很庆幸,

世界上有如此多保持智性的快乐的人

我们才能看到流传于世的精美作品

中国的唐诗宋词 工笔写意

国外的巴黎公社 宗教油画


我们不得不说

好奇心是艺术的源泉


17世纪的巴洛克

18世纪的洛可可

19世纪的古典主义

无不在展示世界的光怪陆离

我们从文艺复兴开始


慈怀读书会最新线上课程

如何欣赏一幅画、现代派艺术很难吗?


你也能听懂的艺术通识课  

让生活瞬间美好


专业的事情要找专业的人

2016年12月9日——12月12日


慈怀读书会联合知更社区为你请来了两位艺术专业的大牛,从文艺复兴开始到最难搞懂、最让人头疼的现代派。他们或从光影、技法、笔触,或从思想风格、历史环境等,哪怕你从没接触过艺术鉴赏,深入浅出,教你如何欣赏世界上最难懂的画。


课程讲师


鲁迅美院教师、清华博士:常雷


涉及作品


文艺复兴:《蒙娜丽莎》达芬奇 、《公使》 荷尔拜因

十七世纪:《带珍珠耳环的少女》 维米尔

十八世纪:《秋千》弗拉戈纳尔 

十九世纪:《薄暮下的国会大厦》莫奈 、《星月夜》梵高 、《呐喊》蒙克

二十世纪:《亚威农少女》毕加索 、《舞蹈》马蒂斯  、《黄红蓝》 康定斯基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刘世洁


涉及作品


莫奈《日出》印象、梵高《星空》、蒙克《呐喊》、毕加索《亚威农的少女》、马蒂斯《红色的和谐》、达利《内战的预感》《记忆的永恒》


重点讲解现代派艺术。


课程安排



一共四堂大咖的艺术鉴赏课

共60元

购买后可永久回听

真正的物有所值


上课形式


线上直播间:语音+文字+图片


课程购买方式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可直接购买课程


[主办:知更社区、慈怀读书会]


如需咨询

请扫描下图二维码添加慈怀微课助手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