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11天,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逼近80亿。
走进影厅,我看到许许多多不同的人,有家人陪伴的步履蹒跚的老人,也有在大人身边欢快跳脱的孩子。
现实中的我们,和电影中的芸芸众生形成了交汇。
有人感慨哪吒“年轻不知天高地厚”的胆气,也有人唏嘘于三大龙王依附强者,再次放弃自由的选择。
都说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但在生活的磋磨中,有些人早已放弃了来时的初心,走上另一条道路。
在他们身上,我们或多或少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他们也代表了命运不同的困境与选择。
人到中年,你又成为了电影中的谁?
中年的我们,又被哪句台词戳中了内心深处的无奈与倔强?
年少不知申公豹,读懂已是中年人。
这句话成为了许多中年人看完电影后的内心真实写照,申公豹亦正亦邪的背后藏着与中年人相似的心酸与不易。
原来他曾一心向善,但受制于“湿生卵化之辈,披毛戴角之徒”的成见,在讲究出身的玉虚宫中,只能沦为大师兄无量仙翁的黑手套。
以妖族的身份,去捉拿一个又一个同类,明知有错但为了生存不得已为之。
原来太乙真人随手可得的十二金仙位置,是申公豹永远无法到达的终点。
他从豹妖修炼成人形,进入玉虚宫,却始终无法获得作为“人”的尊重。
他人的起点,便是申公豹的终点。
修炼多年好不容易攒下的几颗仙丹,是其他同门弟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日常补品。
汲汲营营的背后,有的只是对命运的不甘心。
在家乡,他是亲人们的荣耀。
在这里,他是融不进去的“异类”。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全村的骄傲,也是社会的边角料。
有人说他像打工人,但也有人说他是小镇做题家,曾经不知天高地厚,以为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
进入社会之后,才发现努力只是最不重要的一个因素。
年龄、性别、学历、家境、存款……成为限制我们的重重枷锁,见证我们的渺小与无能。
我们不能喊痛也不能说累,成年人的成长就是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明白,有些苦只能自己吞,有些事情只能自己扛。
人生实苦,除了坚强,我们别无选择。
哪吒想要成为仙人,必须经历阐教设置的三道关卡,收服每一关的妖魔。
这里有憨态可掬排队等饭吃的土拨鼠,有由申公豹父亲申正道带领的刻苦修炼的豹族,也有住在骷髅山里的石矶娘娘。
石矶由一座山所化,有一颗爱美的心,独自住在骷髅山时,便身着粉衣,头顶双丫髻。
她是巍峨的大山,也是开朗自在的少女。
外面的风风雨雨和她无关,她没有征服世界、向外扩张的野心,也不觉得寂寞,闲时在洞里照镜子问镜妖谁是最美丽的人,打扮自己打发时间。
若是镜妖说假话,石矶还不爱听,亲自告诉它“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貌美如花的石矶娘娘的心胸没有这么狭隘。
而当哪吒打上门来,她也毫不吝啬自己的拳头,化作巨大石怪穷追不舍,自信又霸气地告诉对方整座山都是她的身体。
武力不敌于人,石矶被打得身体七零八落,在仓促之中找回几粒小石头重新拼装,顺手捡起两片叶子当头饰。
从巨大巍峨的大山,变成矮小的石子,从巅峰跌落低谷的石矶想的是:
“太好了,还剩一点点!”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她的人生信条,也是我们许多人都应当学会的处世心态。
越是低谷越要乐观,以积极的心态接受一切,因为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只要活着,便有机会。
当你活明白了就会发现,钱没了能再赚,工作丢了能再找,人生的起点本是一无所有,任何时候都不用惧怕从头再来。
将自己活成一座山,是把自己当做自己的靠山,也是在生活之中习得“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淡然。
影片中,有人、仙、妖和龙族。
人想成仙,李靖家的金吒木吒都是仙人弟子,从小听说两个哥哥有多么优秀的哪吒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改变魔丸身份,成为仙人。
妖想成仙,在玉虚宫不起眼的申公豹,是父亲申正道挂在嘴边的骄傲,激励小辈向他学习。
申公豹的弟弟,努力修炼化作人形,想在哥哥那里早点拿到玉虚宫的入场券。
龙族也想成仙,东海龙王敖光奉命镇守其他三大龙王和海族,但自己也变相被软禁在东海海底。
让儿子敖丙成仙,拯救龙族,成为敖光的心愿。
于是他们调换魔丸与灵珠,想通过灵珠为儿子换来一个成仙的机会。
趋之若鹜下,几乎所有人都默认一个规则:
仙为善,人为愚,妖为恶。
进而出现了一个弱肉强食的等级制度,在制度之下,人与妖都是受害者,钱塘关被屠,妖族被炼化成丹。
但后来的我们也知道了,以身份辨善恶不过是人为的阴谋,好坏并不是由身份做决定,也并非被一个人的过去所限制。
形象光鲜、待人和气的无量仙翁,是一切罪恶的祸首。
在上一部哪吒的故事中偷吃狗肉,试图拐走幼童的海夜叉到后来也能够得到一个重新做妖的机会,洗心革面,开始新的生活。
说到底人生如同一张白纸,全靠后天的书写,你是谁,不重要,你想成为谁,才重要。
就像哪吒敖丙本是一颗混元珠,魔丸为恶,灵珠为善。但魔丸亦能救世,灵珠也曾想引起滔天洪水,水漫钱塘关。
人性本无善无恶,混沌之间,善与恶是我们的一体两面,一念为神,一念成魔。
唯有存好心,行好事,才能做好人。
敖光第一次冲破锁妖阵的责任束缚,是为了去找儿子敖丙。
当敖丙奄奄一息躺在他的怀里,说起自己辜负龙族期待的时候,身为父亲的敖光说:
“我只要你好好活着。”
这一句话道出了亲情的真谛,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共同守护。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身处什么境地,家始终是一个人最坚实的后盾,遇事帮助,有难共担。
任凭烈焰焚城,钱塘关仍有平凡至极的一家三口相拥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予家人微薄但不容忽视的保护。
在生与死的危险中,断臂的申正道会为了保护儿子奋死拼搏,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
亦有殷夫人,在哪吒自伤魔丸的身份,自弃于自己带给大家的苦难时,用自己的双手,穿过一根根尖锐的刺,抱住她的孩子,肯定对方的存在价值。
“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
亲情,是这部电影的主旋律,也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年少时,或许也有和哪吒离家相似的念头,觉得家人之间的拥抱是肉麻,父母的叮嘱是唠叨啰嗦。
在外打拼的时候,也沉陷在世界的繁华之中,被琐事牵绊。
直到步入中年之后,我们才不得不意识到,曾经触手可及的拥抱也会变成后来的遗憾,当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日常,有朝一日成为了有家无法回的辛酸。
有道是,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历经悲欢离合,我们总会发现,人生最难得的和最简单的,其实都是一件事情:
家人团圆,平安健康。
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直到无路可走我才明白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影片中,玉虚宫为了封神大战,利用妖族炼丹以提升门派弟子实力。
无论是以逸待劳的土拨鼠族,一心向往玉虚宫的申正道,还是偏安一隅的石矶,都逃不过玉虚宫的围剿。
面对生存,选择尤为重要。
他们或藏,或躲,或选择依附于人,哪怕强如哪吒也想过妥协。
在无量仙翁引诱他以放弃生命为代价换得他人安危的时候,哪吒真心动摇过。
但经历生死,他发现这样的行动不过是一退再退,最终无路可走。
土拨鼠面对危险毫无招架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