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问隐私不想答,可以使用【猜目的法】拒绝。
【猜目的法】的措辞模板是:
“你为什么会想到问我这个问题呢?
是因为你自己也想做这件事吗?
”
举个例子,几年前,我去听一场心理讲座,邻座的一位先生,认出了我是知乎巴赫爱喝胡辣汤,就兴高采烈地跟我攀谈起来。
初聊之下,我得知他也是一位自媒体人,写公众号,也出过书,和我算大半个同行,因此很开心地和他聊了一会儿。
聊着聊着,他突然问了我一个有点越界的问题,他问:
“巴赫,你在北京住的房子是租的还是买的?
”
听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响起了红灯警报——
这个问题越界了!
如果我乖乖地回答了他,告诉他我的房子是买的或者租的,那么他接着就会问我:“多少平米?房价多少?”,然后他几乎就可以直接算出我的收入状况和固定资产总额了。
初次见面,上来张口就问别人的固定资产状况,这个问题太越界了。我跟他的关系,还没熟到要分享个人财产状况的程度。
就算他是无心的,就算他只是想随口找个话题聊聊,我也不能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无心越界,也是越界,也是需要挡回去的。
我必须要在这个地方,树一个长城,
我要让这个越界者知道:
我是有边界的,你越界了,请你回到你该待的安全区域内!
于是,我就用了
【猜目的法】
挡掉了这个问题。
他前面问:
“巴赫,你在北京住的房子是租的还是买的?
”
(这个问题疑似探问财产隐私,越界了。)
我反问他:
“哦?
你怎么想到要问我这个问题呢?
是你最近想在北京买房子或租房子吗?
”
(使用猜目的法拒绝。注意,此处一定要故意给对方安上一个“善良的目的”,哪怕你明知道他的真实目的有可能是丑陋的,也要故意安一个“善良的目的”,这是在给对方递台阶。)
他说:
“是啊,我最近正在考察房子呢,想了解一下北京的房价。
”
(
对方承认了你给他安的“善良目的”,问题的焦点从“你的房子是租的还是买的”转化为“如何了解东城区的房价?”)
我说:
“是这样啊,那你最好去中介公司问一下吧,他们的信息比较全面和准确。
”
(表面问题,表面回答,就告诉他正确的了解房价的方式是去问中介,从而避开了暴露财产隐私的问题。)
他说:
“好的,我回头去问问。
”
(他也只能这么说了。)
完美结束,摊手,撒花。
这就是【猜目的法】的巧妙之处,它既挡掉了对方的问题,维护了自己的边界,又不会给对方带来攻击感,还会让对方觉得你很友善,很为他着想,因此就形成了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天晚上,我突然接到了一个师妹的求助电话,她说,自己突然收到了前单位的一位男领导的微信留言,不知道该如何回复,这位男领导的留言是:
“小美
(化名)
啊,好久没联系了,最近过得好吗?
有没有交男朋友啊?
”
大家读到这里时,不妨做个猜测,你觉得,这位男领导的目的是什么?
A 他想给师妹介绍相亲对象。
(善意的目的)
B 他想找师妹进行业务合作,只是太久没联系了,又有一层前离职员工的尴尬关系在,所以想以一个日常生活的话题切入谈话,拉近彼此的距离。
(善意的目的)
C 他有男女方面的心思,想跟师妹玩暧昧。
(恶意的目的)
D 其他情况。
大家心理的答案是哪个呢?
其实,我当时仅凭这一句话,也无法判断出这位领导的意图到底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但是,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这个问题越界了,不能正面回答,要树立边界长城了!
因为,一位男性领导,大晚上地突然给一位不常联系的女性旧下属发短信,上来就问人家有没有男朋友,这个行为,已经越界了!
就算他是无心的,无心越界,也是越界,也是需要挡回去的!
于是,我就教她使用【猜目的法】去回复:
“您好呀,王老师
(化名)
,好久不见!
怎么突然想起问我这个问题呢?
莫非……是您想给我介绍男朋友嘛?
”
(使用猜目的法,硬给对方安了一个“热心帮我介绍男朋友”的善意目的。)
——这一句话发出去,至少向对方传达了三个信息:
1 你这句话越界了,我不做正面回答。
2 我跟你的关系,并没有熟到可以谈论我私生活的程度,你最好掂量掂量再说话。
3 你就算好心关怀我的私生活,最多也就是个“介绍人”的定位,我跟你之间是不可能有暧昧的,你如果有这种念头,我劝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所以,不论对方的原始目的,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我们这句话一出去,就已经为自己建立了稳固的边界长城,
进可攻,退可守
,绝不会让自己在关系中吃亏,同时也保护了对方的尊严。
也许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你这样会不会太累了?别人也许就是跟你拉个家常,你把人想的那么坏,会不会冤枉人家了?”
对于这种想法的朋友,我想告诉你的是:当有人向我射箭的时候,我是不负责考虑他射箭那一刻的心情的,我只负责一件事——拿起盾牌,挡掉这支箭,保护我自己。
你行为上既然已经越界了,就别怪我会防御你。
这个世界上有的是以大欺小的人,倚强凌弱的人,这些人动手欺负人之前,是会筛选对象的!
他们往往会先问你几个越界问题,指使你做一些越界事情,看你是顺从还是反抗。
如果你顺从了,妥协了,那这些心里就会明白:“哇,你是一个软柿子,下次我就还可以欺负你!”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当有人问你越界问题的时候,别怕冤枉它,直接拿起盾牌防御TA,给TA划清楚界限,让TA待在自己该待的地方就对了,别心软,谁心软谁就容易受欺负。
那么,具体哪些问题属于越界问题,又该如何回复呢?
我这里给大家列了一些【不熟的人】之间常见的越界问题,以及回复方案,大家可以做一个参考,今后遇到问你这些问题的人,就可以拿【猜目的法】把它挡回去!
· 询问你的工资收入、户口编制状况
· 询问你的固定资产
(房子买了几套/多少平米/租的房子多大等等)
· 询问你的公司财务状况
(如果是自由职业者或艺术家,则询问你的身价也算 在内,比如,问演员一集电视剧多少钱片酬,问书法家写一幅字多少钱,也都属于越界行为)
· 询问你的家境
(你爸爸妈妈是做什么职业的/工作单位/收入水平)
· 询问你的婚恋状况/感情史
(有无男女朋友/结婚了吗/谈过几次恋爱)
· 询问你的配偶伴侣的家境
(你老公/老婆家是干什么的)
· 询问你的婚育意愿
(打算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要孩子/什么时候二胎)
……
(注:一些特例,比如,参加相亲大会,同来的嘉宾问你感情史;参加招聘,简历上需要填写一些个人信息等等。大家不要拿特例来反驳我,我这里列出来的只是一些参考,大家记得在不熟的人面前,对这些隐私问题保持敏锐和警觉就好。)
参考回复:
【问工资的】
甲:“你一个月工资多少钱?”
乙:“哦?怎么想起问这个?你是也想来我们公司工作吗?”
甲:“没有啦,我就问问,了解一下。”
乙:“那就等你真想跳槽来我们公司的时候,再跟我们老板谈薪酬吧。”
【问身价的】
甲:“你现在在外面接一场演讲多少钱?”
乙:
“哦?
怎么想起问这个?
你是有活儿想给我介绍吗?
”
甲:“没有了,帮一个朋友问问,他们公司想请一个懂互联网的老师来讲一场。”
乙:“那你要看他们公司想请的老师是谁了,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身价,这个跟老师本身的知名度挂钩的,是很私人的问题,最好让他们直接问老师本人。”
甲:“如果他们想请你呢?”
乙:“那你让他们的负责人直接跟我联系。”
【问家境的】
甲:“你爸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乙:
“哦?
怎么想起问这个?
你是想给我介绍女朋友吗?
”
甲:“没有啦,我就问问,了解一下。”
乙:“嗨,我还以为你要给我介绍妹子呢,没有妹子你就一边待着去吧。”
【问配偶家境】
甲:“你男朋友的父母是干什么的?”
乙:
“哦?
怎么想起问这个?
你是怕我被豪门婆婆欺负吗?
还是怕我跟着穷夫家挨饿呢?
”
甲:“没有啦,我就问问,了解一下。”
乙:“哈哈,你放心,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肯定不会挨饿受冻,我爱人的父母人品很好的。”
【问婚育】
甲:“你们恋爱这么长时间了,什么时候结婚啊?”
乙:
“怎么?
你是急着来给我们送份子钱呢,还是担心我们举行婚礼的时候不请你来吃喜酒啊?
”
甲:“没有啦,我就问问嘛,关心你嘛。”
乙:“放心,等我们婚礼日子定了,一定第一个通知你来,到时候红包给我包大点啊!”
……
凡此种种,不论对方是善意还是恶意,
只要关系没到位,问出越界问题,一律用【猜目的法】挡回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