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宋金峪
他曾担心观点误导读者,但阅读了大量艺术史料后,发现不同人对同一艺术品有不同评论,甚至截然相反。“站在自己的立场看艺术品,不一定是错的,艺术没有对错”
《幸福的画家》意外走红让他察觉到大众需要艺术知识,他抱着增粉的心态写微博和公众号,判断的依据是阅读量。做的内容要迎合大众。
顾孟劼有随口说出故事的能力,他指着墙上一幅钢笔挂画,“这个艺术家非常喜欢收集钢笔,他每交一个女朋友都换一支钢笔。每支钢笔代表他跟女朋友的一段感情……”
这种能力运用到自媒体运营上,他以看心情的更新频率经营一个趣写艺术史的公众号——顾爷,用与严肃艺术全然不同的话语体系翻译着西方艺术史,像朋友聊天一般的语言风格吸引了大批读者。公号文章动辄10万+阅读量,靠广告养活了二十多人的团队,今年已是第四年。
没想好就红起来了
◇◆◇
能力的源头回溯到二十多岁,他在开心网上写鬼故事。每次自己都吓得打冷颤,可传到网上,收到的评论都是“不恐怖”、“很好笑”。2011年微博兴起,他常常在上面发段子。“玩互联网、玩social media,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红。”
在澳大利亚念设计期间,恰逢莫奈的画展,第一次去看,没看懂。回到家他上网查资料,看纪录片,做足功课,一周后约了朋友再去画展。这次他不仅看懂了,还当起讲解员。“莫奈的画都像团浆糊一样,特别是近看。要离一手臂的距离去看,因为这是画家画画和自己看的距离。退后一点看得更清楚,也可以靠近看他的笔触,会感觉到他很疯狂……”他滔滔不绝,朋友拍手叫好。
回到家,他把部分讲解写成微博发到网上,并以同样的方式讲起艺术家的故事,“做画家这个职业的人,一般都是性格孤僻怪异,死后才有机会发财的悲情角色”“雷诺阿是一个幽默诙谐,人缘很好,而且一点儿都不穷的男人。”聊天式的句子让他初尝走红的滋味。他循着这个方向做了此类艺术解说,写了三四篇就有明星转发了。有一回他写《一眼认出一个艺术家》,10点多写完就去睡觉,“第二天早上就打败汪峰了。”
顾孟劼上世纪80年代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一名室内设计师,热爱艺术。从小跟着父亲去过不少画展,“感受那种环境就可以了。”他看不懂画,但迷上绘画。学素描,中学时代画了很多钢笔漫画,高考要考美院,家人不同意,把他送到澳大利亚学会计。
学了四年会计,女友一句“做设计的男生很酷”,他就跑去学设计。期间他修美学的课程,重燃了对视觉、图像结构的兴趣。这为他做公号打下了理论基础。
讲故事的能力在此时发挥了作用,他用通俗的语言在微博和公众号上给大家讲“听不懂”的知识。平日,他会看艺术类的书、网络文字资料和视频,尤其是BBC的纪录片和大学公开课。写一篇文章要花上一周,外加一天写作,一天图文排版。
他试图用跟朋友聊天的方式写文章,看完一堆繁杂的资料,脑海里出现一个情景,聊天时会讲自己觉得有趣且印象深刻的部分。因此,他的书名为《小顾聊漫画》,以艺术爱好者的身份与朋友分享感受。
同一件事有不同版本,他会选择他认为有趣的版本。若遇到相互矛盾的观点,他会两个都放上来。比如梵高是自杀还是他杀,他两个都呈现给读者。“我怎么去辨别?我只能放在你面前。”
面对大批读者,内容要有根有据。以自己的方式解读艺术,他曾担心观点误导读者,但阅读了大量艺术史料后,发现不同人对同一艺术品有不同评论,甚至截然相反。“站在自己的立场看艺术品,不一定是错的,艺术没有对错。”他不能确保每种观点都对,但都有资料依据。“大家利用碎片时间快速读完一本书,似乎还记住了一些东西,很有成就感。”
现在出书了,宣传海报上写着“艺术普及家”,顾孟劼不认同。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艺术爱好者。写公众号、写书不过是分享自己对艺术的感受。《幸福的画家》意外走红让他察觉到大众需要艺术知识,他抱着增粉的心态写微博和公众号,判断的依据是阅读量。做的内容要迎合大众。他写过丢勒铜版画上腰带密码的解密过程,阅读量让他判定这是稍深的内容,不适合读者。很快他就不做了。赚钱以后,他希望做一些“对”的事情。“通过这种有意思的版本,带你到艺术的门口,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开门进去,如果不感兴趣在门口拍个照,发个朋友圈也行。”
写新书《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时,他加入一些简单的绘画技法赏析,比如赏析《哀悼基督》,提及乔托的绘画技法。“我没有刻意衡量比例,是觉得聊天时该讲到的。”
苦心经营多年,最后竟无心插柳地火起来,他说自己“没想好就红起来了”。在艺术批评家杨卫看来这不是偶然,他认为是当代社会环境导致学术界主动设界限,把学术隔离。做知识普及类的自媒体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并迅速走红。
用艺术方式“做好玩的广告”
◇◆◇
顾孟劼以趣味性的内容和自己那套运营方式做活了“顾爷”。2014年,他回国创办公司,只有他和一个负责商务的员工,第一单就接到了出价六位数的广告。
从初始一个人做内容,只接高端产品的广告,到现在二十多个人的团队,内容和商务分工明确。顾孟劼不排斥做广告,“出得起价我就接。”
他试着用写艺术的方式做“好玩的广告”。他和广告商开会讨论产品的特点,通过产品的卖点倒推故事,最后顺下来。比如支付宝的广告,支付宝的新功能是预测客户未来十年的经济状况,顾孟劼出了个主意,如果梵高有支付宝并看到自己十年后还是很穷,就会自杀。后来广告主认为太黑暗,他就改成如果梵高有支付宝,看到十年后自己的画大卖,就不自杀。更多的时候他会写一篇“正儿八经”的艺术史文章,结尾突然扔来一个广告,“这是老套路。”显然有部分粉丝是买账的,一看完就评论“服”,甚至有些粉丝一点开文章就猜这次是什么广告。
出现较大争议的是一篇为珠宝商写的广告《女王范》。一篇《顾爷“女王范”微博错误一箩筐》指出文章存在冠状物介绍出错等知识硬伤,曲解事实吹捧产品。在知乎搜索顾爷,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讨厌顾爷和《小顾聊绘画》?从吐槽顾爷文章浅薄、有硬伤,到批评网络节目《顾爷玩爆意大利》水平低,甚至质疑顾爷个人缺乏艺术素养的都有。
顾孟劼坐不住了,看完上百条回答,写了两千多字的回应。他对“引用他人观点未署名”问题道歉;为文章存在知识硬伤作了“辩驳”;也解释了他做广告的原因。这条回答获得316个赞同,150条评价里仍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此后,顾孟劼没有再去看知乎。现在他还会在微博上搜索“顾爷”,但不再回应争议。“办完签售会,有些读者会放照片上去。我就想看看他们拍照片有没有帮我美颜。”
再次引起争议的是今年7月的一篇《看不懂的艺术,就是大便》。顾孟劼以一贯的调侃文风写了一篇讨论当代艺术的文章,矛头直指杜尚的《泉》,评论当代艺术是高智商的食物链。这次的批评集中指责他不尊重艺术。但所有的骂声都没有超出顾孟劼的预料。“我不过是想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讲一下我对当代艺术的理解。我只是说看不懂你可以说,但要有被骂的心理准备。我做了一个示范。”
同类型的账号层出不穷,顾爷却依旧顺风顺水。问他大众对这样讲解艺术的方式疲劳了怎么办?他无奈又无所谓,“那我有什么办法呢?”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第532期
原标题《小顾聊艺术》
文 / 实习记者 何钻营 本刊记者 张明萌 发自广州
编辑 / 孙凌宇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