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此之前,我们都经历过学生时代,都清楚现在要是不刷题,下次考试成绩不会欺骗你。
结论:教育是辆大卡车,急刹也得滑三公里。AI再猛,也猛不过“社会惯性”。未来3-5年,该刷的题一题都省不了。尤其对初高中生来说,这五年内,别指望着AI能给中高考带来多大改变,该刷题就刷题(当然不鼓励盲目的题海战术,而是说技术所限,目前并没有办法做到100%高效刷题),该怎么学还怎么学。
问个扎心的问题:家长为啥拼命鸡娃?
答案就俩字:焦虑!
人多机会少,好工作就那几个。
失业了没保障,孩子只能靠学历翻身。
那AI能解决这些吗?
很可惜,AI当前还没那么大本事,而这也不是它的锅。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以后,也许AI的应用让全世界的生产力得到巨大的提升,那个时候物质极大丰富,人类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工作,也能享受极好的生活。哪怕没有工作的人,也能有相当的生活保障。在那种情况下,的的确确是完全没必要鸡娃。
但在此之前,影响鸡娃的两大要素,其实一点都没变,那就是社会保障体系和价值观。
社会保障体系:现有社会保障体系没有重大飞跃的前提下,AI越强,普通岗位越少。未来竞争更残酷,家长也许只会更卷。
价值观没变:当整个社会对“成功”的定义更多元化的时候,鸡娃现象才可能消失。但在10年内,我看不到这一可能。目前甚至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社会恐怕依然认“清北毕业”“年薪百万”这套标准。你说“快乐成长”?亲戚聚会时,你家娃成绩垫底试试?
残酷真相:AI长期可能会使整个社会生产力提升,实现人类的共同富裕,那个时候物质极大丰富,竞争的意义削弱,鸡娃的现象可能会极大减少。但是,短期内,社会巨变,没让机会变多,反而让赛道变窄,社会保障体系的变化没跟上,竞争反而变得更残酷。迟早不用鸡娃,这事我认可,我更双手双脚欢迎,但这是多久以后才能实现的事,你家娃赶不赶得上,你敢不敢拿现在的“躺平”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这些你都要想清楚。而且,更残忍的是,啥时候可以真正不用鸡娃这事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现在躺平,孩子可能就在层层的竞争中被筛下去了,最后反而被AI取代。
AI发展对我们将来有什么影响,我目前能看到的,是以后社会会分成这样三类人:推动AI进步的人,能够驾驭ai使其为我所用的人,还有被AI淘汰的人。
推动AI进步的人:这类娃属于天赋型选手,你家娃如果属于这一类型,你可以偷着乐,但别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如果不是,也别一掷千金想把他培养成这种人,因为99.999999999%人我,能成为驾驭AI为我所用之人就很不错了。
驾驭AI的人:咱们培养的娃希望大多数都在这一类——能指挥AI干活,但前提是逻辑强、表达溜,要能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需要的底层能力,不就是语数外的基本功吗?!这些基本功不扎实,你想指挥AI干活,效率都得比那别人低几倍。
这里再多说几个句,说“学数学没用”的那些人,就像嫌盖楼打地基浪费时间。学数学,学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背后的底层逻辑思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会个加减乘法就能去菜场买菜了,甚至现在都电子支付,连找钱所需要的“减法”都不需要了!孩子们为什么还要学得这么深,这么难?!AI再牛,没逻辑思维连指令都输不明白!
被AI淘汰的人:基础差、没特长,连送外卖都得和机器人抢单。
传统的鸡娃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目标是单纯的学历和知识储备。但现在时代早就变了!鸡娃鸡的不是知识,是AI抢不走的核心能力!
反对无效刷题,但别把“摆烂”当清醒。
刷100道重复题,不如真正搞懂10道经典题。
死记硬背公式,不如教孩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家长该干啥?
抓底层能力:逻辑、表达、抗挫力,这些AI替不了。少死磕题海,多问“为什么”;少背范文,多练“三句话说服爸妈”。
关注趋势:AI是工具,学霸用它卷上天,学渣用它抄作业——警惕伪AI神器,“5秒出作文”的工具,只会养出思维废柴。
拒绝恐慌:别听风就是雨,教育改革向来都是循序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
结尾暴击:
咱们都不希望孩子这么辛苦地被鸡娃,都盼着AI能早点帮孩子减负,让孩子少受点罪。但这些美好愿望的实现需要时间。在真正的AI时代来临之前,可别真听信了什么“躺平之说”,现在偷的懒,都是将来流的泪!
5年内——
信“躺平神话”的,娃可能沦为AI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