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本学术平台旨在发布历史学、金石学、民族学、文字学等学术资源,包括书讯、期刊目次以及重要论文等,打造覆盖港台、日本、韩国的学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游戏茶馆  ·  IGG净利润猛增7倍!神秘的App业务贡献1 ... ·  11 小时前  
游戏葡萄  ·  亏掉千万,抵押房产再All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目录

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 公众号  ·  · 2025-01-21 10:18

正文

目    次


Contents


内容摘要


Abstract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40年发展的逻辑理路


冯  刚 1 ,王珺颖 2

1.北京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2.贵州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40年来,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学科发展的根本指南,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框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历经了科学化讨论、学科化建设、系统化推进的壮阔历程,掀开了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断转化,持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治理体系、评价体系构建创新,从理论建构、历史演化、实践创新三方面共同推动了学科内涵式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马克思主义研究


解蔽“抽象统治”:《资本论》及其手稿中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系统性批判


胡  芳,杨月荣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解蔽“抽象统治”是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新特征的卓越揭示,是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核心内容。西方学者对抽象统治批判理论的形而上学式解读,难免因片面性而产生误解,亟需正本清源。事实上,马克思从“叙事内核—叙事形式—叙事逻辑—叙事内容”展开历史唯物主义叙事,形成对资本主义社会抽象统治的系统性批判。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现代社会所形成的抽象统治,不是从意识到物化的演进过程,而是作为“普照之光”的资本权力之“物”被赋予某种超凡意念之后,回到社会发展的现实过程中,形成被“物神化”统治“现实的人”的社会关系。破除《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物与物的关系遮蔽人与人的关系,就要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进行彻底批判。随着资本主义向纵深发展,资产阶级统治的抽象性更加凸显,重释马克思抽象统治批判理论对于认识当今新帝国主义霸权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有着重大的启发。


关键词: 抽象统治;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复兴思想的

内在尺度和论域特征


杨  旭

厦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中,“民族复兴”既是一个需要根据历史发展现实情况及其变化而不断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开放式命题,又是一个需要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目标及其阶段而澄明前提、划定边界的实践性范畴,因而构成了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民族复兴论域。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从历史尺度来看,民族复兴是走向社会复兴和人类复兴的历史阶段;从实践尺度来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衡量民族复兴实现与否的评价标准;从价值尺度来看,无产阶级的解放程度最终决定民族复兴的发展方向。深刻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在尺度和论域特征,有助于从“目标—条件”的逻辑出发,为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马克思主义的学理回答。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族复兴;历史尺度;实践尺度;价值尺度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


论“三个历史决议”话语体系建构的

基本逻辑、主要特性与价值意蕴


杨才林 1 ,吴冠儒 2

1.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2.辽东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以话语建构论为视角,运用语料库研究法,可以较为深刻地阐释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逻辑、主要特性与价值意蕴:“三个历史决议”话语体系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社会主义是什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过去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基本逻辑。“三个历史决议”中的关键词及其他各类词汇,充分体现了其话语体系建构的时代性、实干性、真诚性、客观性。“三个历史决议”具有高度的政治权威性、思想权威性、理论权威性,具有向世界庄严宣告、树立正确党史观和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的重要价值。运用语料库研究法深入分析“三个历史决议”,有助于深入阐释中共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和成就经验,同时也有助于深入建构中共党史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话语逻辑;话语特性;话语价值


论中国国际海洋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施余兵,庄  媛

厦门大学  法学院

摘要: 建构中国国际海洋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不仅有助于中国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以更为主动的姿态引导国际海洋秩序变革、塑造国际海洋法规则,而且能够弥补西方语境下海洋法解释和适用的局限性,促使国际海洋秩序朝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国际海洋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意蕴是指在满足中国性、自主性、知识性、体系性的基础上,顺应当下“全球海洋治理”的发展趋势并尊重国际海洋法的学科基础。在国际海洋法的渊源、海洋的安全与自由、海洋的保护与利用、国际海洋争端解决等关键议题上,中国立场与西方主导的国际海洋法知识体系存在难以弥合的矛盾,因而建构中国国际海洋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是证成中国自身诉求、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必要路径。依据中国国际海洋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意涵及中国的现实需求,建构应当遵循“兼顾守正与创新”“融合理论与实践”“协调发展中国家身份与海洋大国需求”等三个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 国际海洋法;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全球海洋治理;国际海洋秩序



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数字经济细分产业税收贡献测度研究


张少华 1,2 ,陈  鑫 1 ,张少军 3

1.广州大学  经济与统计学院

2.广西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3.厦门大学  经济学院

摘要: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数字经济的生产和投资大国,也是数字经济的消费和应用大国。但是,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的税收贡献仍是“待解之谜”。测度中国数字经济细分产业的税收贡献是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编制中国数字经济投入产出表,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的税收贡献衡量指标,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最大税收贡献部门,而且呈现出税收直接贡献小、间接贡献大的特点,增值税和所得税是数字经济产业贡献税收的主要税种。(2)不同产业的税收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各个大类数字经济产业均存在税收贡献的“二八效应”,即少数几个细分行业贡献了大部分税收。


关键词: 数字经济;投入产出表;完全税收贡献额;直接税收贡献额;间接税收贡献额



劳动强度与区域经济增长

——一个农村劳动力价值低估的政治经济学视角


徐春华

厦门大学  经济学院

摘要: 马克思的劳动强度平均数阶梯思想和劳动力价值构成理论为识别不同地区的劳动强度提供了方法指引。将劳动强度纳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和PVAR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各省域劳动强度均值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平均数阶梯”特征。在全样本层面,不仅经济增长对劳动强度有显著的正向冲击,而且劳动强度脉冲响应曲线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也表现出明显的顺周期特征且贡献程度约为1.7%。在东部地区,劳动强度增长率能显著影响经济增长,且贡献程度为3.8%左右;但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则能促使劳动强度增长率显著上升,且其贡献程度仅为东部地区的1/6左右。


关键词: 劳动强度;区域经济增长;劳动力价值;PVAR模型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需求与供给研究


张国清,孔庆格,陈晓锋

厦门大学  管理学院

摘要: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仍处于探索的初期,其创建首先要从政府主体需求动因和审计主体供给机制两方面进行探讨。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管理控制和治理理论等为各类单位、部门、政府层面财务报告审计的需求动机和价值提供了不同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公民—人大—政府—部门—单位”的委托代理链条建立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审计需求框架。基于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等经济学理论建立的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供给框架,表明审计客户特征和审计师特征会影响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供给的治理结构的选择,而治理结构又会影响以什么样的成本执行哪些审计业务以及最终的审计结果情况。对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服务需求动因和供给动机的均衡分析则表明,在政府审计机关、民间审计机构、预算单位、各级人大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形成的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市场中,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的需求和供给通过互动的方式均衡地决定,促进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决策落地。


关键词: 政府财务报告审计;需求和价值;供给模式;均衡分析



台湾研究


朱家骅与全面抗战时期

国民党 台湾党务工作的得失


许  浩

中山大学 历史学系

摘要: 全面抗战时期,朱家骅以中央组织部长之任,直接负责国民党直属台湾党部的筹备、建立与运作。朱家骅出于对翁俊明及其执掌之台湾党部的信任,对其采取庇护态度,不仅对翁氏之实际工作考察不周,亦未能有效协调台湾党部与台湾革命同盟会、台湾革命同盟会内部的派系争执。抗战后期,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积极介入台湾党部的运作,一面拉拢、分化台籍志士,一面与其他派系合作,成立台湾调查委员会,徐图改组台湾党部,将朱家骅势力剔除出台湾党政事务。中央的派系斗争加剧了台籍志士群体的分裂,极大地影响了战后国民党对台湾的治理成效,埋下了日后冲突的种子。


关键词: 朱家骅;翁俊明;直属台湾党部;国民党党务



能源经济研究


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背景下的

全球气候博弈与“非常规”贸易摩擦


林伯强,赵恒松

厦门大学  管理学院

摘要: 全球各国在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之间的艰难平衡引发了新一轮的气候博弈。为缓解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很可能制造“非常规”贸易摩擦。这种“非常规”贸易摩擦将对国际清洁能源产业供应链和高碳产品贸易局势产生深刻影响。中国应坚持从国际气候合作框架出发,制定针对性的贸易政策,并强化以碳市场为核心的国内减排政策。基于此,中国可以在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为应对未来的贸易挑战做好准备。


关键词: 能源安全;低碳转型;气候博弈;贸易壁垒


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发展协同的

最优碳减排路径


刘泓汛,杨竞男,高金凤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

摘要: 如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各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是当下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跨地区—行业—时间的三维面板数据,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动态行为分析模型,可探索具有区域和行业特征的经济发展与气候治理协同的最优碳减排路径。结果表明,在各地区各行业最优减排路径下,中国完全有能力于2030年和2060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从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双重视角,验证了最优减排路径支持双赢发展的波特假说。此外,分地区和分行业的最优减排路径存在异质性,因此应制定差异化减排方案,完善系统性长效减排机制,以提高协同治理下的全局性碳减排效果。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经济发展;减排路径;协同治理



科技与社会研究·新媒体传播专题


基于脑机接口的人机交互方式演进

与人机传播研究


段  鹏 1 ,朱雨晴 2

1.北京语言大学  教育部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

2.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研究院

摘要: 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将会革新人机交互方式,并影响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将经历人对机器的“意识”输入、人与机器的“物理融合”以及“人机共生”这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机器逐渐从“他者”转变为人类的一部分。同时,脑机接口技术也会给人机传播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从“人类如何感知机器”和“机器如何影响人类”两个维度可以延伸出人机传播今后应当重点关注的研究议题。前者在媒体等同理论与计算机社会行动者范式下展开,认为脑机接口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颠覆当前人机传播的主要研究范式;后者则关注作为他者的“脑机接口—机器”如何影响人类,和作为“人—接口—机器”的人机共生体如何协同演变。


关键词: 脑机接口;人机交互方式;人机传播;媒体等同理论;计算机社会行动者范式


精准性对短视频广告态度影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