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侯安扬投资笔记
小善团队与您分享投资心得,传递投资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淘股吧  ·  今天,炸麻了! ·  昨天  
钟正生经济分析  ·  春节假期消费数据全景——2025重振消费之路(二) ·  2 天前  
证监会发布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侯安扬投资笔记

为什么巴菲特基本只投资发达经济体?

侯安扬投资笔记  · 公众号  · 股市  · 2018-09-05 12:18

正文

这两天朋友圈的评论翻车。因为我们国家大举投资非洲。算上这笔600亿美元,过去6年中国在非洲砸钱1200亿美元了。


对非洲极度不了解,我不想做过多评论。


不过由此联想到一个投资界大佬,就是巴菲特。巴菲特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基本上只投资在发达经济体:以美国为主,加上德国、英国、以色列等。

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不是没有:中国(中石油、比亚迪),以及最近投了印度的支付企业。但是,占比非常低。

可以说巴菲特的投资绝大部分都是以发达经济体为主。

在2013年股东大会上,有问题问到他对新兴市场的看法,巴菲特和芒格是这样回答的:


他的意思是:美国本土投资最好。新兴市场的投资需要谨慎,因为他的优势不在这里。

芒格的嘴更毒一些,直接甩了这么几句



芒格的意思是说:新兴经济体就是个炒作的概念(有没有像新兴产业)。

他们的投资风格,是保守稳健。连中国、印度这种大块头的市场都比较谨慎的去下注,更别说到中东、非洲去了。

但是,巴菲特很少说别人坏话,为什么不投资新兴经济体,他很少说。对于中国市场,说了一堆好话后,倒是说了一句坏话:中国市场投机性太强。

我们想去找他基于什么原因对新兴经济体不愿意过多下注时,比较困难。但是往相反方向走,找他为什么一直在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本土,反而容易。

巴菲特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国家美国的:

“1776年,美国将市场经济、法治和机会平等等结合起来,激发人的潜能。在短短241年中就将我们的原始村落和草原变成了96万亿美元的财富。”他写道,“在未来的发展岁月中,我毫不怀疑美国可以为很多人提供财富,为所有人提供体面的生活。我们不应该将就。”

这里就比较能清楚的说明他对美国的认同,就是来自制度( 市场经济、法治、平等机会 ),这制度能激发人的潜能。

而新兴经济体,绝大部分都没有具备这3个条件。

如果要投资非洲,或者是东南亚,或者是中东,其实等这些国家具备了这些制度后,完全来得及。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作为支撑,其实投资很容易打水漂。

比如我们国家过去投资的委内瑞拉。在09年时,也是看似一片光明的投资。


到了今天,委内瑞拉已经成这个样子了:


已经到了没有食物这一阶段。那可想而知我们国家之前在委内瑞拉的投资,就……呵呵哒。

站在10年前去看委内瑞拉,有这全世界最高的石油储备,才10年时间怎么就走到今天了呢?如果没理解需要一个完善的国家制度去支撑,这种投资就是赌博。

而巴菲特的投资,给了我们很强的借鉴思路。赌国运并不是横下一条心去赌,而是有根据去赌。

在全球的资本市场里,能提供超过百年的持续不断的回报,目前只有美国一家。

我们用这个就是美国的“国运”,而巴菲特的职业生涯起点1956年,就是图中的标注。从1956年到现在,美国的人均GDP从2600美元涨到现在近6万美元。这个速度,是年化5%。看起来不快,但是持久。


而美国过去百年里,经济遇到问题的有好几次,有比较严重的两次,一次是上世纪20年代末的大萧条时期,第二次是08年的次贷危机。

把这根曲线放大细节去看,其实是这样的:


大萧条时期整个美国经济,几乎是花了10年时间,才从坑中爬出来。

而到了08年金融危机时,处理得当,并没有花很大的代价。


遇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再看一个反面例子:阿根廷。有统计,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阿根廷已经发生过大大小小的危机9次了。看看它人均GDP的图:


这种坑坑洼洼的图,跟美国人均GDP那流畅的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这个悲情国家的真实写照。每发展一段时间,就遇到危机。像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本世纪初的危机,几乎都需要花10年的时间才能爬出来。

到今年,阿根廷的经济又出问题了。今年比索兑美元已经跌幅近50%。这么惊人的幅度,意味着阿根廷的人均GDP,倒退到90年代的水平了。


在60年代,阿根廷人均GDP达到了美国的35%水平。到今年,估计已经到了10%左右。


而它的通货膨胀,是长年累月的高。即使在正常年份,也经常处于10%水平。在90年代时,甚至有到3000%的荒唐程度,货币如同废纸。对比美国的长期通胀水平,基本就是1%-3%水平。

这里要说明一下,经济危机是一种“国家有内在问题”的表现形式,它之所以出现,是社会经济本身有某种问题积累。防止经济危机,其实是要解决内在问题。

我们现在整天喊着“防金融危机”,这个提法本身就是要解决自身问题的意思。如果只是喊这个口号而把自身问题不断的拖延,是无济于事的。

这些内在问题,包括但不仅限于:过度负债发展,无节制的财政支出,政治局势不稳定……

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命运,其实已经有很多研究。这里要免费无偿的推荐一本书:《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这本书的作者是MIT的教授德隆·阿西莫格鲁。很讽刺的是,他的祖国土耳其今年就进入了危机模式。他旁征博引做了很多国家的发展历程研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