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硕士是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跟我一起读书的很多人士从小到大的学霸,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考上重点高中,考上985大学,然后大学期间成绩优异报送到中科院各个研究所,然后直博,最后留所,成为科研工作者。成为了一个故乡的一个传奇。
可是科学家也要工作,拿工资啊,等月底拿到工资单助研4000-6000,副研6000-10000。会不会觉得大失所望,反正我当时看了就觉得大失所望,这个收入在北京买房是无法指望。据说航天工程师收入更低了。
我相信很多学霸,高材生心里都像我一样的感叹,为啥读好了书,还是买不起房。因为家长学生都高看了教育的意义,以为教育会培养社会的栋梁之才,其实教育主要是是培养社会的螺丝钉,栋梁之才是从小螺丝开始成长起来的,是社会大学培养出来的。我们当前的教育体系(单指理工教育)能够让年轻人学好一门技能并且得到一份工作。这些职业技能能使他们加入劳动大军,并且为钱工作。其中的一些理念比如,集体主义、听老师的话、淡泊名利、吃苦耐劳都是为了把人培养成社会的工蜂。都更高级的学校会被培养成更复杂的劳动力比如工程师、科学家、艺术家、医生、设计师,可即便是最高级的学校培养的还是劳动力而不是资本家。
私以为有两项重要东西就是格局、财商学校的老师可能大多都不会,也不会教。
何为格局?2004年我投考中国科技大学,为了熟悉专业课每天同中国科大的学生一起上地球化学课,当时授课老师为郑永飞院士,结识了同我一起上课一个气宇轩昂的学生,叫王某。当时中国科大在我心中是神一般的存在,地球化学动力实验室可是全国重点实验室。可是王某却在毕业时前往深圳一家地产公司做售楼,待遇优厚。我当时特别不能理解,我觉得身为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毕业生为何不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内容,要放弃自己的专业,做什么售楼。现在想想是自己格局不足,too young too naïve。当时中国加入WTO,会导致出口增加,进而美元储备增加,引发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增加,同时出口增加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进而吸引了套利热钱涌入中国市场。同时从99年开始的扩招学生已经工作一年,正是要留在大城市买房子的时刻。我不知道王某是不是这样想的,不论如何,他踩在了正确的节奏上了。
在汽车发明后,再努力的马车夫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许多人说中国制造没有工匠精神,但是工匠技艺再好,也抵不过产业的升级,再好的随身听也要被MP3淘汰。单反被智能手机取代,方便面被饿了么,美团外卖取代,这正是应了《三体》中一句话,我消灭你与你无关。被淘汰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而是因为有别的产业颠覆旧经济。年轻人要要大格局观,要明白自己的产业链处于大格局那个位置,进而趋利避害。
$中国平安(SH601318)中国太平(00966)$ 两支股票就是根据大局观选择出来的。当时2016年保险前三季度行业保费同比增长28%,我就预感到保险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了。结果中国平安和太平上涨超过了100%。
财商:年轻人在参加职业生涯时候要做两件事,一件事出卖劳动力得到工资,一般是努力付出得到回报,当停止付出之后,回报也就停止了;另一件事是付出金钱投入和智力得到回报,就算是没有继续付出努力,回报还在持续进行。前一种能力叫工作能力,后一项能力叫做财商。
从22岁开始职业生涯,到35岁达到职业巅峰,年轻人往往会有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的收入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持续不断增长。殊不知到了35岁以后,就进入职业瓶颈期。工资收入止步不前,家庭负担越来越重,就算是努力工作,也难以改变。如果在工作之余,提前做好投资功课,则有效降低中年危机影响。
我从2012年炒股到现在年平均收益率29%。我在微信朋友圈里有的每年投资收益2000万到一个亿也是有的。人的工资收入有上限,而投资收入无上限,还有靠投资成为世界第一第二富翁的人。
优秀的企业家有许多优秀的投资家,比如比尔盖茨,靠着微软旗下的各种并购基金,并购各种独角兽公司,一直维持自己世界首富地位。
财商包括估值、理性思考、独立思考,逆向思维,能力圈,历史事件比对、反身性思维,辩证性思维。每一项都是可以写几十本书来探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