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toB端企业向好的市场前景和成型的盈利模式,面对散客的toC端互联网险企就没那么顺风顺水了,不论企业主还是资本都更看好toB端企业。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toC端的企业普遍面临获客难、互联网人口流量红利消退、转化程度低的问题,促使不少企业纷纷把目标转至容易变现、用户黏度高且不会轻易流失的toB端。另一方面,传统持牌的保险公司虽然也在做一些toB端的定制化保险,但传统险企一般只为比较大且保费高的客户群体服务,其定制的保险内容其实也相对传统;而针对互联网场景的新业务,需要企业有互联网技术与保险的跨界经验,传统保险公司的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对于互联网保险公司来说,toB端业务就成了一种“夹缝中求生存”的不错选择。
或许正因如此,与2016年相比,2017年toB端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融资状况极为火热,而前两年融资状况较好的toC端互联网保险公司去年里几乎未发生过融资事件。
数据显示,2017年有益盛鑫科技、保准牛、保险盒子、保险街、豆包网、量子保、中保金服、一同保等8家公司获得了总计约2.5亿元的融资,与去年同期的悟空保等10家toB端互联网保险公司总计1亿元左右的融资相比,融资额翻了一番。
其中,益盛鑫科技、保准牛两家互联网保险公司融资额最高,分别为1.2亿元和1亿元,均为B轮融资。益盛鑫科技此前曾表示,此轮融资主要用于保险专属云的打造、AI技术应用和国内保险行业的市场拓展。保准牛则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1亿元融资将主要用于团队扩招及技术研发。
从融资情况来看,益盛鑫科技、保准牛可以说均获得了资本的认可,那么这两家公司在行业竞争中到底有何优势?保准牛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数据和产品模型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数据和模型的不断迭代,保准牛可以越来越精准地实现对各类场景的需求和风险把控,从而设计出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的产品。
具体而言,一方面公司可通过数据分析、精算,促进保险产品合理定价,降低企业投保成本;另一方面,由保准牛产品专家针对性地定制保险产品与服务,精准覆盖其风险,使用户或企业只为自己需要的保障买单。
据了解,目前保准牛技术团队融合了来自保险公司的CTO及处理过数亿并发访问的互联网架构师,平台投保已累计超过15亿次。
而成立于2015年的益盛鑫科技,则主要是通过发现、挖掘第三方平台/机构的保险产品需求,匹配合适的保险公司进行合作设计,此外还为保险销售提供在线营销平台、数据分析与技术支撑等服务。据了解,公司目前已与41家保险公司、14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形成了发展战略合作关系。
此外,保险盒子、保险街、豆包网等多个toB端互联网保险公司2017年融资额也达上千万元级别。
保准牛相关负责人认为,需求个性化、产品及服务定制化是未来保险业的趋势,互联网保险正在通过大数据分析、AI技术等科技手段促进定制化保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