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缺血性中风是全球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由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引起。TRPM2通道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参与多种钙依赖性生理过程,其过度激活与I/R诱导的神经损伤密切相关。然而,现有的TRPM2抑制剂存在活性不足或特异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开发新型TRPM2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内容
①TRPM2抑制剂的发现:
通过化学库筛选,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TRPM2抑制剂A1,其具有吲哚嗪骨架结构。A1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高选择性和强抑制活性,能够显著抑制TRPM2通道的活性。
②结构优化与活性评估:
基于A1的结构,研究人员设计并合成了43种吲哚嗪衍生物。通过钙荧光和电生理实验,筛选出5种具有显著抑制活性的化合物(A1、D10、D14、D15和D18),其中D10的抑制活性最强,IC
50
值为2.29 μM。
③体外神经保护效果:
在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中,D10等化合物表现出显著的神经保护效果,能够有效减轻细胞死亡,效果优于临床药物依达拉奉。
④体内药效评估:
在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MCAO)模型中,D10在再灌注后24小时给药,并持续治疗7天,显示出显著的抗中风活性和生存率提升,效果优于依达拉奉。
研究总结
本研究通过化学库筛选,发现了一种新的TRPM2抑制剂A1,并基于其结构设计合成了43种吲哚嗪衍生物。其中,化合物D10表现出优异的TRPM2抑制活性和神经保护效果,其在体外实验中能显著减轻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细胞死亡,在体内模型中也能有效减少脑梗死体积,且治疗效果优于临床药物依达拉奉,展现了良好的成药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