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学理论大缸
网址www.sociologicaltheory.cn以抢二道贩子饭碗为目标,传达学习Sociological Theory等英文期刊前沿经典有关精神,抓好摘译推送中心工作,把推动汉语社会学理论发展作为根本遵循、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个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弗雷赛斯  ·  优秀国自然技术路线图分享和制作 ·  3 天前  
PaperWeekly  ·  直播预告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学理论大缸

《再见爱人》:李行亮和麦琳,谁对谁错?

社会学理论大缸  · 公众号  · 科研  · 2024-11-14 19:13

正文

大缸第948期

文/孙宇凡

编辑/子晨


最近大火的综艺节目《再见爱人4》,又让网友们大惊!就像这个节目名称,再见爱人,主打的就是感情不合、想要离婚的明星伴侣的故事。我们今天想聊的,是李行亮和麦琳的故事,也是最贴近日常伴侣的生活情景的故事。


*麦琳与李行亮(图源:网络)


李行亮,事业成功,专业特长,是典型的“男主外”的形象。


麦琳,则是“女主内”的形象,作为全职太太,全力支持老公事业,操持家里的一切。


这对组合里,麦琳的声音,相信你也非常熟悉:“你不陪我”“你老忙自己的事,啥都比我重要。”“我的人生排序的话,亮子是第一位,然后是两个孩子和父母,我会把自己排在最后一位。”


*(图源:网络)


这听起来是典型的女性主义故事:“男主外、女主内”带来的全职太太困境。但是,为什么网友们要吐槽“麦琳”呢?


有人说,麦琳太贪婪、不知足。李行亮为了哄她消气,偷偷飞去上海买了麦琳最爱吃的青团,买完青团就启程回家。但麦琳却不太满意。而且,由于李行亮不知道麦琳喜欢的口味,就把每个口味都买了。麦琳则说:“要不这样,(他)会被我骂死好吗。”


有人说,麦琳太虚伪、太自私。网友发现麦琳总是强作节俭、没苦硬吃。明明一家人买了上千万的房子,但连给女儿买几十元的汉服都要退掉,甚至仍然会用装修的油漆桶当垃圾桶。


*(图源:网络)


于是,本来应该是关心全职太太的女性主义剧本,变成了对麦琳的群而攻之的嘲讽。这是怎么回事?麦琳真的该骂吗?李行亮真的委屈吗?正如社会学教育常说的,社会学想象力在于“个人困扰”和“公共议题”结合起来,把个人生平和结构、历史结合起来。我们不妨来仔细聊聊这种拧巴的亲密关系背后的两个原理——道德博弈与情感误解


我在本周日17日开讲的《如何写好文献综述?三种类型和三种写法》,带你通过找出原来的研究文献中的“差距”(GAP),加入新的研究视角,提升自己论文的发表机会!>> 可以点击了解👇

周日讲座丨如何写好文献综述?三大类型和三种写法



道德博弈:麦琳和李行亮的“过日子”


我们之前都关注过这个节目中的杨子,简直就是一个“霸总”自恋、不在乎家人的故事。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其实特别不真实。


然而,麦琳和李行亮的故事却格外真实,真实到就是家庭“过日子”的剧本,诸如:

  • 要不要节约、怎么节约?

  • 要不要男主外女主内,怎么分工?

  • 要不要哄妻子,怎么哄、哄到什么程度?


然而,这些“过日子”的桥段为什么既让我们同情麦琳,又让我们对她产生反感?我们似乎从没认真思考过,究竟什么是过日子?过日子,听起来好像不需要思考就能明白,但其实它充满着各种张力。


*(图源:网络)


北京大学吴飞老师的《浮生取义》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本民族志调查著作,其中从一个极端侧面反观了“过日子”究竟是什么。吴飞老师发现,“过日子”其实是一种道德游戏的博弈。什么意思呢?


他借用了布迪厄的“资本”与“游戏”概念,指出家庭生活是一场“道德资本的游戏”。每个家庭成员都通过在“过日子”中付出琐碎的劳动,来积累自己的“资本”。这种资本不是金钱财富,也不是教育知识,而是“道德感”。家庭成员总是希望自己比其他成员更有付出、对家庭贡献更多,从而拥有一种“道德优势感”。然而,每个家庭都有分工,成员各自付出的方向也不尽相同,所以每个人的“道德资本”都在积累,同时有多有少。


*《浮生取义》(图源:网络)


但更麻烦的是:一件事情,也许在我看来是积累了我的道德资本,让我占有道德优势,但对你来说却未必如此,因此并不会让你产生“道德亏欠感”。甚至,你可能选择忽视和冷漠,不参与这个游戏。这时候,家庭中就容易出现博弈,甚至引发冲突。所以,家庭关系就是一场关于道德感的博弈游戏,甚至是一场零和博弈


回到我们看到的李行亮和麦琳的家庭“过日子”状态,我也想问各位:如果你的老公是一位明星,万众瞩目,收入丰厚,符合社会对男性的期望,那这时候你作为女性的道德地位该放在什么位置呢?你要如何证明自己对家庭的付出呢?


麦琳选择的方式是打造自己的“过日子人设”。这个人设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生儿育女,勤俭持家。尤其对于明星夫妻来说,当她越表现出勤俭持家,便越能体现出她与明星圈刻板印象中的挥霍拜金形象不同。这样,她才能积累自己在家庭中的道德资本。


*(图源:网络)


进一步说,我们也就理解了麦琳为什么会陷入两难:一方面,当李行亮以浪漫的方式哄她,她可能反而不买单,认为这种方式浪费且没有必要,因为这严重违背了她的“过日子”预设


另一方面,她又非常希望李行亮关注她、重视她。因为如果他不关注和重视她,那她的家庭付出就无法带给她“道德资本”,这场博弈游戏也就无法继续。有谁会喜欢在家庭中长期陷入“亏欠他人”的状态呢?这也是很多网友不喜欢麦琳的原因。



情感误解:麦琳和李行亮的婚爱困局


我们很难判断在这个家庭中谁对谁错。


李行亮错了吗?他在妻子生育后,以赠送锦旗的方式感谢妻子的付出。但显然,这远远不够。


麦琳错了吗?她虽然经常抱怨、贬低对方,但内心还是渴望一心在外的李行亮能够重视她。


在这场家庭游戏里,双方似乎都在付出,却又都不满足。当我们发现这种矛盾的状态时,不妨思考一下:是不是我们的“过日子”常常会陷入“情感误解”的困境?女性主义理论刊物 Hypatia 前几年刊登过一篇关于“情感误解”的文章,对理解这一问题很有帮助。


* https://doi.org/10.1111/hypa.12455


首先,情感误解的一部分源自情感刻板印象。我们之所以在情感沟通中产生误解,往往是因为对彼此有很多刻板印象。即便是夫妻之间,也习惯用男性/女性、城市/农村等背景的刻板印象来套用到对方身上。比如,我们倾向于认为“全职太太应该是勤俭持家的,善于包容并全力支持丈夫”。当对方符合这种刻板印象时,我们便自然接受;但若不符合,冲突便会被放大。


比如,我们看到麦琳会插手李行亮的艺术创作,反对他去制作自己热衷但相对小众的 city-pop 专辑。麦琳是怎么想的呢?也许她认为,自己对丈夫的支持包括将丈夫的事业视为全家未来的希望,因此不应轻易冒险。这种不冒险、不以个人喜好为出发点的想法,正符合她对自己“家庭主妇”角色的定位。


*(图源:网络)


那么,李行亮又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他会觉得麦琳在干涉自己的创作吗?至少许多网友对此不满,觉得麦琳作为全职主妇不该插手艺术家的创作。


另一方面是情绪冷漠。这与交流的专注度和及时性有关。我们可以看到,麦琳一直抱怨李行亮对她的回应不够及时、情感感受力不够强。用嘉宾们的话来说,就是李行亮的“情感钝感力”十足。而反过来,麦琳给人的感觉是情绪过于敏感。值得追问的是:为什么一对夫妻会形成这种互动模式呢?


*(图源:网络)


想想麦琳对自己关系排序的评价:亮子在第一位,孩子和父母在第二位,自己在最后。然而,她却希望丈夫能全力投入事业。因此,她会感到一种不对称感:丈夫无法专注于自己,而她却专心对待对方。这种不对称导致李行亮对麦琳情绪判断的准确度和及时性都难以达到她的期望。所以,像上面提到的情况,李行亮飞到上海给麦琳买青团,却不知道她喜欢什么口味——可能他不了解的地方还有很多。


*(图源:网络)


在这样的夫妻分工下,李行亮的不专注或冷漠在麦琳那里被合理化了。但与此同时,麦琳通过表现得更为敏感、更频繁吐槽、更情绪化,试图争取对方的关注,以应对情绪冷漠的问题。


我们或许会发现,这场婚姻家庭的博弈不仅是道德感的博弈,还是情感力的博弈。没有输家或赢家,但两人却陷入了一种困境式的零和关系 


推荐文献:

  • Glazer Trip. 2019. ‘Epistemic Violence and Emotional Misperception’. Hypatia 34(1):59–75.

  • 吴飞,2009,《浮生取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相关讲座

11月17日(本周日),大缸学术讲座

《如何写好文献综述?三大类型和三种写法》

上线啦!


扫码报,立即报名👇


相关推送

拧巴的母亲节:为什么我们赞美母亲,却又反感生育?

做母亲、做不一样的哲学

教师节社会学家专辑| 做学术、做妈妈:学术妈妈的困境、策略与智性母职

劳工社会学英文研究前沿10篇:母职惩罚、机器换人、狗屁工作……


这是社会学理论大缸的第948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