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不写菜谱,也不写餐厅,想破天荒地写一写总结。另外经过“取关”、“关注”的多轮淘洗,我想后台有很多新朋友,借这个机会跟大家say hi。
这个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于2015年5月13日(
当女记者开始捣鼓厨房……
)。那时候还算公众号红利期,当时跟我一起商量怎么涨粉、讨论如何提升阅读量的朋友,有好几个已经一跃成为美食领域的“大号”了。而我,在美国待了一年、生完孩子、全职妈妈两年后,把自己的公众号维持在了目前稳定的不温不火的状态。羡慕别人吗?好像有,但是我知道自己做不到日更,也不能接受花钱刷阅读量以吸引广告主的行为。在传统媒体的从业经历让我有点“矫情”,我还是觉得内容本身更重要,虽然我偶尔也会偷懒发一些小广告;我还是尊重创意和灵感,写不出来的时候,我就不写。
这种态度非常不“敬业”,2019年立志寻求改变,希望大家监督我。
2016年5月,我从经济日报辞职,回到成都,开始断断续续地了解川菜相关的内容,到现在可以说稍微摸到了一点门路,但是双脚仍在门外徘徊。川菜的名气大、受众广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大部分吃客,包括曾经的我,并不了解川菜,或者说长期以来误解了川菜。在北京那十年,我也以为毛血旺、麻婆豆腐、回锅肉……就是川菜,当朋友说“感冒了不能吃川菜”的时候,我深表理解。如果在今天,我会毫不犹豫地带朋友去找寻“温柔”的川菜,比如樟茶鸭、芙蓉鸡片、鸡牛汤、虫草鸭子、鸡豆花、锅巴肉片……
芙蓉鸡片
就算使用了辣椒为原材料,川菜也不是以让顾客体验“大麻大辣”、甚至“食不知味”为诉求的。石光华先生说,川菜把花椒、辣椒运用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是川菜最大的本事,最迷人的魅力。而近年来,川菜厨师用辣椒,一是单调,二是滥用。就像画画的不懂墨分五色,白有千种。
我忍不住思考:是什么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要知道,建国以后四川就输出了一大批厨师去北京,为高层做家厨,或者在北京开创四川菜馆,如果他们的菜品只是以“麻辣”取胜,必然不可能在淮扬菜、鲁菜的夹击下站住脚跟。那么,是川菜厨师“堕落”了吗?我分明看到两代川菜人在努力地“守”和“创”。是因为市场压力吗?江湖菜的兴起本身并不是问题,传统川菜本身就以“吸收”和“融合”见长,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川菜没有“守住”,这一次不仅没有借鉴优势化为己用,反而有点被取而代之的意思。今天成都市场大量以麻辣为主,鲜味剂为辅的川菜馆,是这个时代川菜悲剧的注脚。
我有许许多多的“
为什么
”想找寻答案。这也是我在广院读书的时候,我的恩师李煜一直跟我强调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代入的文章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的文章就如同嚼蜡——2019年,希望可以多破解几道有关川菜的问题,也欢迎你们跟我讨论。
下面的内容是写给我的女性粉丝的:今年8月,我机缘巧合地重新开始“上班”,恢复了职场生活。在这之前,我歇了整整三年,期间有做乱七八糟的一些事情,比如更新公众号、为品牌写软文、在微店里卖一些东西,大体上整个人是放松的——我也很佩服我自己,带娃居然没有精神紧张和焦虑。我儿子不算特别难伺候的小孩,但是在这里我还是想说:比起带娃,上班简直像休假。第一年的哺乳期几乎没有睡过整觉,以我过去的个性,打扰我睡觉的那个人会被我骂到体无完肤,而当你面对的是一个只会吃奶的婴儿,你能怎么办呢?只能练忍功。一岁以后是大量无聊的陪玩、无比操心的辅食、无比浪费钱的幼儿身心发育投资……哦,还有小孩生病,跟抢火车票一样抢挂号,第二天赶早高峰到医院,不计成本地进行各项检查,累得姓啥都快忘了还没吃午饭,你并不会觉得饿,因为你满脑子想的都是先让娃吃点啥。
幸运的是,我有一个超级给力的妈妈,在儿子2岁以后,她一直鼓励我恢复正常的节奏(其实主要是不满我在家蹭吃蹭喝),帮我解决了后顾之忧。上班以后整个人精神病都好了,每天可以focus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这种感觉久违而美好。我并不担心年轻姑娘看到这里恐婚恐娃,这个世界总需要一些人讲出真相。作为天秤座,我也很难把自己美化成温柔贤惠的母亲——如果不是因为我先生赚钱比我多得多,我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上班很幸福,尤其是我从之前的经济报道转型到美食领域报道,你们猜我有多激动?我恨不得跟每个餐厅的老板结成兄弟姐妹。无论哪个餐厅,我都想跑进后厨看一看,哪怕帮人家洗洗碗也甘之如饴。11月遭遇不顺利,我也确实跑到杨伯英的面馆洗了两天碗,低头的时候可以偷偷抹下眼泪,洗完碗出来又是崭新的心情——至少在洗碗的两小时里,我创造了一点劳动价值,我还没那么糟糕,不是吗?
也是因为上班带动了整个人的节奏,9月开始养成了规律健身的习惯,找了私教,也会不定期上搏击、TRX等有氧课程。教练的话对我来说又是一记暴击:怀孕过程中,腹部增大到正常的N倍,这个过程几乎使腹部肌肉失去了正常的弹性,所以生完孩子的女性要恢复核心力量非常困难。当然,产前就是健身控的姑娘们不会有这个烦恼。对于爱吃爱躺平的人,比如我,产后要想恢复肌肉的弹性需要大量的锻炼。好在现在的剖腹产是低位横切,如果按照过去竖切的刀法,腹部肌肉一辈子估计也不可能“苏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