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历史史事
在很多人印象中,古代都是男尊女卑,女性地位地下,是封闭保守的代名词,不过千年历史长河中,还是有这样一些“大逆不道”的人和事存在的,让我们一起看看。
汉朝的“闺蜜干政”:邓太后和才女班昭
这些天,韩国总统朴槿惠“闺蜜干政”的新闻被爆出,一时间引人注目。自古以来,外戚干政、宦官干
政、后宫干政等等层出不穷,可“闺蜜干政”这词儿还是第一次出现,让人感到无比新鲜。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闺蜜干政”的情形,只不过那时候还没人在意而已。这位干政的“闺蜜”大大有名,就是著名才女、历史学家班昭。她不仅续写了《汉书》,更在东汉和熹太后邓绥临朝执政的时代深度参与政事,协助太后处理国务,成为“闺蜜干政”的鼻祖。
班昭字惠班,出身史学世家,她的父亲班彪、长兄班固都是著名历史学家。班昭从小生活在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中,耳濡目染,自是有条件博览群书,修炼得才华横溢。14岁时,她嫁给了同乡曹世叔,生下了一个儿子曹成和几个女儿。
后来丈夫去世,班昭没有再嫁,而是全身心投入了帮助哥哥班固编修《汉书》的工作中。公元92年,班固因为卷入政治倾轧,被牵连入狱而死,留下尚未完成的著作;汉和帝刘肇亲政后,深为《汉书》未完而遗憾,于是命班昭续写完成。
在与班昭的交流中,皇帝对班昭的才华修为
十分钦佩,干脆又请班昭入宫教授自己的后妃们读诗诵史,让宫中上下尊称她为“曹大家”。就是在这时候,班昭与汉和帝的贵人邓绥相识,两人一见投缘。
邓绥聪慧好学,领悟力又强,让年届中年的班昭十分喜欢,更加悉心栽培。两个人很快成为了超越师徒关系的“忘年闺蜜”。在班昭的言传身教下,邓绥在宫中处处隐忍,以退为进,最后成功击败了皇后阴氏。
于公元102年成为汉和帝的新皇后。四年后,汉和帝病逝,邓绥临朝执政。虽然女性的身份让班昭无法走上朝廷,却始终在幕后帮助邓太后出谋划策,协助她处理政务、治理国家。
班昭熟读史书,历代的兴衰成败、为政得失都了然于胸,有着丰富的政治智慧。有了她的指点,年轻的邓太后如虎添翼,初掌大权就有章有法,让大臣百姓都心悦诚服。
对于班昭的“闺蜜干政”,史书
并未遮掩,直接记载:“及邓太后临朝,(班昭)与闻政事。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关内侯,官至齐相。”班昭经常出入宫中,成为太后高参,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
闺蜜如此“干政”了数年,她的贡献太大,除了物质赏赐之外无法再酬答,邓绥只好封了班昭的儿子曹成为侯,后来更官至齐国丞相,成为历代少见的“拼妈族”。
有一次,邓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因为母亲去世,请求辞职归乡。邓骘一直率军镇守边疆,是国家北部的屏障。邓绥不想同意,但哥哥态度很坚决,于是她去征求班昭的意见。班昭引经据典之后说,大将军坚守忠孝之义,请求辞官守制,正是功成身退啊。
如果不允许的话,将来若有意外,或者犯了什么小错,就难以保持谦逊谦让的美名了。这是含蓄地告诉邓太后,如果邓家兄弟不急流勇退的话,等一朝你不再掌权,任何小事都有可能引发大祸端。邓太后非常聪明,立刻明白了闺蜜的弦外之音,当即接受了班昭的建议。
邓绥临朝的时代,水灾旱灾频繁发生
,但她处置得宜,让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并向前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女主之一。与其他临朝的东汉太后委托父兄管理国家不同,邓绥始终是自己亲自掌管政权,而闺蜜班昭始终在她的身前身后。
因为邓太后业绩出众,天下敬服,所以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虽然大家都知道班昭参政议政,但从无一人指责弹劾“闺蜜干政”,反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班昭安享晚年,直到七十多岁才去世。得知她的死讯,邓太后十分悲痛,当即素服举哀,并派专人办理班昭的后事,隆重安葬了自己的老师兼闺蜜。不过,相比隐身在幕后的“闺蜜干政”,班昭历史学家和才女的名声更大、更高,让人们忽略了她的政治家身份。
汉朝一妻多夫:平阳公主的三任丈夫都是谁?
古代女人要求从一而终,就是一个女人只能有一个婆家。不过两汉时期,似乎比较开放。好多女人可以有几个丈夫,当然不是同时的,要有先来后到的顺序。比如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就曾经先嫁给金王孙。还有一个女人就更有名气,那就是她的女儿平阳公主,她曾经拥有三任丈夫。
有道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一家有女百家求,何况是公主。平阳公主长得漂亮,最先受到恩宠的是曹参的孙子。名叫曹寿,赐爵平阳侯,所谓平阳公主也是从这时叫响的。平阳公主刚刚出嫁的,年龄并不大,应该是十五六岁,夫妻应该也曾恩爱过。
不过曹寿的身体不太好,再加上贵族公子本来就喜欢花天酒地,因此更加孱弱,再后来连自己的小老婆也被人睡了。小老婆姓卫,给曹寿戴绿帽子的名叫郑三,曾是平阳家的下人。尽管曹寿的生殖能力不强,卫老婆却是繁殖能力超强,卫长君、卫子夫、卫青,名单太长,实在没有列下去的必要。
平阳公主看丈夫很郁闷,也不知道怎样劝解,还好,平阳公主很争气,居然生下了一个男儿,取名叫曹襄。再后来,曹寿一病呜呼,平阳公主郁郁寡欢,就和丈夫小老婆的女儿卫子夫关系挺好的,再后来卫子夫做了平阳家的歌女,而且还有了亲近皇帝的可能。
因为汉武帝多次到平阳家看花,那些歌女一个个花枝招展的,汉武帝很是高兴,叫秀色可餐吗。再后来,经过汉武帝的引荐,平阳公主下嫁给夏侯婴的孙子夏侯颇,这也是开国功臣的后裔,不过这家伙更不地道,居然和自己父亲的小老婆偷情,于是汉武帝怒不可遏,把他给宰了。
就这样,平阳守了七年寡。七年,人生有多
少个七年,在这七年里,平阳公主经受了风雨洗礼,尽管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是没有男人的润泽,生活还是缺乏了情趣。这时候昔日家里的养马童卫青日趋地位尊贵,不仅老姐当上了皇后,而且自己也因为屡立战功,被加封为大将军,连自己的三个孩子也被封为侯爵。
可
惜老婆死了,汉武帝一看卫青相貌堂堂,又是自己的小舅子,就给平阳公主赐婚,平阳娇羞的说:他是我的家臣,怎能当我的夫婿。哈哈,汉武帝哈哈大笑道:这可是皇亲国戚,他的姐姐可是正宗的皇后。
就这样,平阳再次做了新娘。果然这个卫青,和其他两任丈夫不同,平阳很满意。后来当平阳第三次成了寡妇后,再也没有改嫁,按《汉书》记载,她主动要求与卫青合葬(西汉的合葬制度不同墓,只在近处即可,平阳墓冢约在卫
青墓东侧1300米处),陪葬于茂陵。
明代有多开放?尼姑竟让男女在禅房行云布雨
马
塞托假装哑巴,在女修道院里当园丁,院里的修道女争着要跟他同睡。各位美丽的小姐,世上有多少男女,头脑都是那么简单,以为女孩儿家只要前额罩着一重白面纱,脑后披着一块黑头巾,就再也不是一个女人、再也不会思春了,仿佛她一做了修道女,就变成了一块石头似的。
凡是具有这种想法
的人,一旦听得了什么出乎他们意想的事情,那他们真是怒气直冲,像是发生了什么逆天悖理的罪恶了。这班人绝不想想自己随心所欲,要怎样就怎样,尚且还不能满足,也考虑不到一个人整日闲暇无事,情思潦乱,会在精神上有多大影响。
又有好多人,认为那
在日间干辛苦活儿的人,他们的肉欲早给那铁锹锄头、粗衣淡饭、艰苦的生活赶得一干二净了,他们的头脑已昏昏沉沉,再不懂好歹了。这类见解真是自欺欺人!
薄伽丘说明,修道院的教士修女,其实还是凡人一个。中国古代佛教的机构、礼仪和僧侣生活,和薄伽丘笔下的修道院生活类似,面临的困境,也颇相似。佛、法、僧,是佛教“三宝”,但终究不完全相同,僧毕竟是活生生的人。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也在宣扬佛家道理的同时,像薄伽丘那样把尼姑和尚讽刺和取笑一通,小说里描写寺庙生活与僧尼的形象,往往并无什么特殊的神圣感,除了形式上的戒律以外,与外界的凡俗尘世并无太大区别。
明代冯梦龙编的《全像古今小说》中有一则故事,叫《闲云庵阮三偿冤债》,说一位公子阮三郎与一位太尉家小姐玉兰私下交换了信物,想要再见面幽会,但“只恨闺阁深沉,难通音信”。公子的朋友就找到闲云庵一位贪财的尼姑,给了她钱,由她
来负责操办。
尼姑便邀请小姐的母亲携小姐某日去上香,嘱咐小姐到时假装想要到禅房休息,她则把那公子约来,预先躲在禅房里。尼姑巧舌如簧,终于说动了夫人带小姐去尼姑庵——小姐本不能随便抛头露面的,又果真约来了公子,两个性压抑的古代青年,就在禅房中苟合。
后来,小姐怀了孕,而公子原本就有病在身,身体虚弱,这一下就暴死了。小姐生下了孩子,父母也未加虐待,再后来孩子长大中了状元,做了吏部尚书。他的母亲,即当年的风流小姐为一日夫妻从一而终,成了节妇,年轻时的孟浪,当然也就一风吹了。
子小姐幽会在古代很不容易,在《西厢记》和《牡丹亭》都得有人穿针引线,成人之美,但冯梦龙的故事中尼姑来做媒倒很新鲜,而且安排提供禅房之类的全套服务,简直就是在拉皮条,当淫媒了。
一般人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可是这尼姑不免犯了佛家讲的“贪、嗔、痴”中的贪戒,再者,她居然敢在佛祖眼皮底下为人开包房,显然是没有起码的原则性和纪律性的。这明代社会是开放还是不开放呢?
说开放吧,青年男女不能正常见面,说不开放吧,尼姑又能在禅房让未婚男女行云雨之事,然后再去面对佛祖和观音念阿弥陀佛。不论怎样,尼姑也做了红娘,至少说明,寺和庵与俗界的行事方式、思维模式基本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