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我们之所以那么累,就是因为成为了“想要”的奴隶,放弃了对“需要”的觉知。
为什么有人不用加班也能高效完成工作,有人却不得不熬至深夜?为什么有人总觉得事情永远都做不完,有人却仿佛无事一身轻?
面对高节奏和过于复杂的现代生活,为什么有些人忙得焦头烂额依然无法适应,有些人的幸福感却不断增强,甚至乐在其中?
苏格拉底曾站在大街上自豪地宣称,这世界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对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而言,每天都被无数的商品、信息、观念、娱乐、工作等狂轰滥炸着,而所思所想也都是欲望、成功、地位等。
以至于脑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似乎总是停不下来。偶尔停下来,也会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做什么。
我们好像忘记了自己只能活短短的七八十年,也忘记了反思为什么要活着,以及如何才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有意义。实现那么多欲望真的必要吗?
拥有那么多永远都派不上用场的东西真的必要吗?天天去追逐热点、潮流和不断更新的网络媒体真的必要吗?
当然没有必要。如果我们愿意彻查内心,就会发现,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而真正需要的其实很少。我们之所以那么累,就是因为成为了“想要”的奴隶,放弃了对“需要”的觉知。
弗格斯·奥康奈尔在《极简主义》一书中告诉我们,如果换一种角度看世界,你会发现,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复杂,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
他通过自身实践和体验,提出了几个关于极简主义的理念:
如果你有幸听过以色列科学家艾利·高德拉特的演讲,那么你一定知道他所说的“科学界最基本的信条”这句话。按照他的理论,“现实中没有复杂的系统”,或者说“真相不可能复杂”。因此,我们所讲的关于常识的第一个理念就是避免复杂,追求简单。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驶向哪个港口,那么无论东南西北风,对你来说都是无所谓的。”这个谚语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它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不知道你想要做什么,那么你要完成某件事情是非常困难的。
我是非常严谨的、守旧的时间主义者。如果我跟某人约好3点见面,我一定会在3点前到,如果他们3点没有到,我会立刻开始猜测是不是出问题了。很长时间后我才意识到,在这一方面很少有人像我一样,于是我开始相信,很少有人根据事件的连续性去思考。
这实在是再明显不过了:如果人们不去做事情,事情就永远不会做完。当没有完成的事情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出问题,有时甚至更糟。一般来说,人们不会故意地不去做某事。但这为什么还会发生呢?原因有很多,最突出的几点是:困惑、超出承诺和能力范围。
尽管我们做了最大的努力,然而,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状况在等着我们。“如果你不去主动应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软件度量》的作者汤姆?吉尔伯写道,“风险就会偷袭你。”有时候,我认为这就像我们在雷区里穿行。前面讲过的工具能帮助我们建立关于这个雷区的局部地图,但我们知道它是不完整的,未知的地雷仍在某处等着我们。
需要说明的是,一旦我们有了完成事件的连续性计划,一旦我们确定了谁去做这份工作,那么在这个连续性事件中的每一份工作,就只能以两种情形中的一种存在:要么完成了,要么失败了——也就是没有完成。这就是第六个理念“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事情要么完成了,要么没有完成。
如果人们足够积极并且受到了极好的激励,他们可以移走高山。另一方面,对于正在计划的事情,如果人们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在极端情况下,他们将会中止做它,从而造成负面影响。有基于此,第七个理念很简单——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进而修正计划或行为,以增加成功的机会。
可以看出,弗格斯·奥康奈尔不仅是在倡导一种极简的生活、工作方式,更是在引导读者过上一种更丰富、更有意义、更有满足感的人生。
同时,让你认识到,实际上,越简单的往往才是最美好、最适合自己的。
亲爱的读者:
又到了灼见赠书时间!
今天赠送的书是《极简主义:风靡欧美的工作与生活理念》。在文末留言框写下对本文的评论。
7月15日截止,请排名前10名的读者在灼见后台回复“姓名+地址+手机号”。我们将快递给您。
灼见会不定期赠送好书,若错过,期待下次与您相遇!
—THE END—
◐◑豆瓣9.1高分!击败87%的记录片!这部良心纪实电影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看看
◐◑不同认知层次的人,会有交流困难的
◐◑如何优雅回复朋友圈套路指南
◐◑香港女特首两个儿子都毕业于剑桥,她的育儿观只有8个字
◐◑家风,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