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帕金森病的症状、病因、治疗与预防。帕金森病不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还有心理上的影响,应正确认识并科学防治。文章详细描述了帕金森病的症状、病因,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以及遗传、环境、年龄等因素对发病的影响。治疗方面,提出了个性化、综合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预防方面,提出了避免接触有毒物质、预防脑外伤、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帕金森病的症状
包括肢体震颤、动作迟缓、肌肉僵硬以及步态不稳等运动症状,以及嗅觉减退、睡眠中喊叫或肢体乱动、便秘、焦虑抑郁等非运动症状。
关键观点2: 帕金森病的病因
主要病理机制为大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坏死减少,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等有关。
关键观点3: 帕金森病的治疗
采取个性化、综合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是主要方法,多巴胺制剂是最基本、最有效的药物。
关键观点4: 帕金森病的预防
避免接触有毒物质、预防脑外伤、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正文
说到帕金森病,大家可能会想到手抖的老人在走路时僵硬、佝偻的身躯,但该病带来的不只是生活上的不便,还有心理上的影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社会发展,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但很多患者和家属却对帕金森病不够重视。正确认识帕金森病,科学防治,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名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817年,当时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首次在文章中系统描述了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包括肢体震颤、动作迟缓、肌肉僵硬以及步态不稳等。帕金森病曾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会不断发展,导致患者诸多不适,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有研究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已成为威胁我国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多见于65岁以上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帕金森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是人们最熟悉的“抖、慢、硬、摔”。“抖”即震颤,约70%的患者首发症状为震颤,一般从身体一侧的远端开始,拇指与食指出现不自主“搓丸样”动作,安静时较明显,紧张时更明显,睡觉时消失,随着运动的增加震颤会随之减轻或消失。“慢”即运动迟缓,主要表现为走路时起步困难,行走缓慢,行动突然停止或不能转身;面部表情减少,出现“面具脸”;言语、吞咽障碍,出现吐字不清、流口水;日常活动受限,洗漱、穿衣等活动变得迟缓。“硬”即强直,患者的四肢、躯干肌张力增高,身体僵硬;在疾病早期,患者身体的肌强直容易被忽略。“摔”即患者平衡功能出现障碍,容易摔倒,一般见于疾病中晚期。
除了以上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患者还可能同时伴有以下非运动症状:嗅觉减退、睡眠中喊叫或肢体乱动、便秘、焦虑抑郁、体位性低血压等。很多患者非运动症状早于运动症状出现。当患者发现自己有运动症状的时候,早已不是疾病早期,甚至身体内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了坏死。
帕金森病的病因复杂,主要病理机制为大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坏死减少,但引起大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坏死的病因尚未完全明晰,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等有关。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目前已在家族性和部分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鉴定出20余个基因变异和100余个具有独立风险的位点突变,在约20%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发现具有较大效应量的基因变异。遗传性帕金森病的发病年龄较早,患者在30岁之前可能就会出现症状,而且症状通常较为严重,疾病发展较快,呈现出明显的家族遗传特点。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有毒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工业毒素、汽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如室内装修材料)等化学物质,可能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这些物质可能通过损伤大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而导致帕金森病。
年龄因素 衰老是帕金森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大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开始出现退行性变,因此帕金森病主要见于老年人。此外,人在衰老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也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增多,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功能逐渐减弱,过多的自由基会对神经元造成损伤。
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综合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包括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保持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控制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目前,帕金森病无法根治,但我们可以通过综合治疗控制症状。帕金森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多巴胺制剂,如左旋多巴和复方左旋多巴,可补充多巴胺,是治疗帕金森病最基本、最有效的药物,对改善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均有效。抗胆碱能药物,如盐酸苯海索,能帮助改善震颤和强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等,适用于早发型患者的疾病初期,能模拟多巴胺的作用,缓解运动症状。
物理治疗 利用电刺激、超声波等手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及疼痛;通过经颅电刺激或磁刺激等方式,调节大脑中异常活跃的神经回路,帮助缓解多种症状。
手术治疗 常用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脑深部电刺激术和神经核团毁损术。脑深部电刺激术通过植入电极到大脑特定区域,然后通过程序控制的电刺激来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这种手术适用于长期药物治疗无效或副作用明显,工作和生活受到较大限制的患者。神经核团毁损术是通过立体定向手术,破坏异常兴奋的核团,如苍白球或丘脑底核,以控制症状。该手术费用相对较低,但因其属于破坏性手术,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且通常只能进行一侧手术。
康复治疗 运动康复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平衡功能;语言康复训练可帮助患者改善发音。另外,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可以为其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
由于目前帕金森病无法根治,因此积极预防该病非常重要。帕金森病的预防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少去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进入有刺激性气味的场所应该戴好防护面具;新房装修应该选择环保产品,装修好的房子要开窗通风,最好过半年以后居住。
预防创伤性脑外伤 脑外伤可能导致帕金森病。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预防头部受伤,如在家中安装防滑设施,保持地面干燥,减少跌倒风险。
体育锻炼 适当运动可以强健体魄,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多巴胺分泌,有助于提高大脑中多巴胺的效率,从而可能降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老年人可以进行一些和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摄入均衡,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应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少熬夜,避免劳累。
适当减压 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我们应学会有效减压,以保持心理健康。
在生活中,帕金森病患者及其家属可能面临诸多挑战。家属不仅要照顾患者生活,还要承受经济和心理压力。全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支持,如在公共场所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患者出行;社区提供关怀服务,减轻家庭负担等。
来源 | 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