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群学书院
群学书院由南京大学学者举办。秉承百年学府悠远文脉,依托全球领域智库资源,定期举办各类专业课程、沙龙、研讨、参访。传播多元文化,共铸人生理想,为创造健康社会不断前行。总部地址:南京中山陵永慕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家居  ·  比利时极简设计,朴实无华 ·  3 天前  
国际家居  ·  比利时极简设计,朴实无华 ·  3 天前  
滕州融媒  ·  滕州新闻(2025年02月02日) ·  3 天前  
梅特涅的信徒  ·  特朗普的经济战线再扩大:全球税收体系面临冲击 ·  4 天前  
数字力场  ·  DeepSeek启示录:伟大不能被计划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群学书院

李时珍《本草纲目》共读分享会

群学书院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4-12-27 08:15

正文



2024年12月29日(周日)15:30,群学书院联袂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可一书店举办读书沙龙,邀请南京中医药大学杨斓老师担任主讲人,南京中医药大学高雨老师东南大学李昕升老师担任评议人,叶玲玉担任主持人,在可一书店同大家一起分享《本草纲目》这部中医药学百科全书里的古人智慧与丰厚思想!期待与各位新老书友线下相聚!



时间

2024年12月29日(周日) 15:30


地点

可一书店·仙林艺术中心


主讲人:杨斓

评议人:高雨、李昕升

主持人:叶玲玉


主办

梅园经典共读小组
可一书店
群学书院



《本草纲目》攻读分享会预告



苍茫戈壁上,葳蕤山林间,无数动植物生息繁衍,从远古时代起,它们就进入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人尤为关注植物的医疗价值。《说文解字》有云:“药,治病草也。”“本草”最早见于《汉书·平帝纪》,自汉《神农百草经》起,人们已经开始系统记录、分析植物的药用属性。


《本草纲目》金陵本


有明一代,为了修订出一套准确、全面的本草药典,生于医药世家、钟情中医药学的李时珍自34岁起动笔修书,参阅前人医书、典籍1000余种,虚心向各行各业的人请教,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前后修改3次,另有其儿、孙、徒齐心协力相助,共花费27年才完成初稿,并命名为《本草纲目》。这套书犹如一座巨大的本草宝库,收录药物1892种,按照“析族分类、振纲分目”的分类系统将药物分列为 16 部、60 类,附方11096首,插图2册,载图1109幅。全书共190余万字,体例严谨、内容丰富,涉及大量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文学、哲学、宗教等社会科学知识,更有农、林、畜牧、渔等生产技术知识。同时代的文坛大家王世贞在为此书所作的序中,称赞其“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


《本草纲目》杭州本


《本草纲目》江西本


《本草纲目》的诞生,不仅极大丰富了中药药物品种与药性理论,为明清本草学著作确立了新的学术规范,更远传东亚、欧洲各国,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2011年5月,《本草纲目》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国际社会对我国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广泛认同。时至今日,《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经典方剂、养生方法等仍在发挥实用,有的还能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方法。对当代读者而言,《本草纲目》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实用性,而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环境、人、动植物之间并不孤立,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做到和谐共生,方能同享生态福祉。


《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点校:赵尚华、赵怀舟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53453


2024年12月29日(周日)15:30,群学书院联袂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可一书店举办读书沙龙,邀请南京中医药大学杨斓老师担任主讲人,南京中医药大学高雨老师、东南大学李昕升老师担任评议人,叶玲玉担任主持人,在可一书店同大家一起分享《本草纲目》这部中医药学百科全书里的古人智慧与丰厚思想!期待与各位新老书友线下相聚!


主讲人

杨斓

中医师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

留澳访问学者

中医学博士

师从尤松鑫、季光教授等多位临床大家。擅以针药结合治疗内妇儿多科杂病


评议人

高雨

文学博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现任古籍特藏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图书馆相关工作,致力于中医药古籍文献与中医药文化研究


李昕升

农业史博士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东南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人

玲玉

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志愿者






新年·最全面的六朝古都邺城文学研学

春节·山西古建筑朝圣之旅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情


扫码添加任一工作微信,均可咨询报名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