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回听节目
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别名仲方。大清雍正五年(1727年)正月二十三生人。他家是进士之家,祖上出过30多名进士。他爷、他爹,他叔叔,都是官。王家家风朴厚,家教严正,其祖父王天禄精通儒史与医道,不仅悬壶济世,更以儒家文化传统教育子孙后代。父亲王缙学识渊博,酷爱读书,历来遵循“训士有道,虑事有方”,讲求“尽孝于家,尽敬于师,尽忠于上,尽诚于事”。良好的家风使王尔烈养成了淳朴笃静的禀赋,铸就了纯正廉明的品格,为其清正的一生打下了深刻的思想烙印。王尔烈打小就喜读书,他爹经年不在家,但藏书颇巨,加之,其家不远的曹家曹寅平素与王缙交好,也是藏书颇多,王尔烈学贯两家,且有拔贡出身的崔璨为塾师,自然出类拔萃。有一次,崔璨教授之余,出了一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朗朗乾坤谁个敢下?”让众学子对,只有王尔烈作答,“地为琵琶路为弦,煌煌世界孰家能弹!”崔璨又出联,“野外黄花好似金钉钉地。”王尔烈又对,“城内白塔犹如玉钻钻天。”众人皆为其过人才华而折服,誉其为“辽阳神童”。他才思敏捷,16岁便诗文、书法蜚声遐迩。
乾隆十四年(1749年),王尔烈负笈千山龙泉寺西阁学堂,拜元空大师为师,断续求学22年。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童试辽阳,中拔贡,即秀才,时年26岁。乾隆三十年(1765年),乡试奉天,中第181名举人,时年38岁。其时,王尔烈已有妻子,他非常注重家教,告诫后代不仅要重视学识,还要注重道德,有一次,他的幼子赌博,官府欲缉拿游街示众。其母哭求于王尔烈,王尔烈训其妻子,吾儿放荡不羁,身犯律条,理应惩处,吾妻若再袒护,惯儿如杀儿,宠儿如诛之。幼子听母回报,惭愧不已,主动到官府请责。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四月,王尔烈参加了京师礼部主持的恩科会试,以第一百零二名身份参加殿试。殿试时被举状元,其时乾隆也冒考生,获第四名。主考官知悉后,将二人名次对调,以二甲一名进士出榜,时年44岁。乾隆观其卷后,叹服,拜其为翰林院编修、侍读,留宫教授太子永琰。永琰,乾隆15子,14岁时即被秘定太子。其人性情傲慢难教,很是放荡不羁。有天,王尔烈出题《明月叫天边》,永琰以明月不可能在天边叫而罢作,并找到乾隆指责王尔烈有误。乾隆以师有所教必有所指,让永琰寻王尔烈请教。哪知,王尔烈不光没告诉他,还又出了个题《黄犬卧花心》让他作文,永琰又以黄犬不可能卧花心而反驳王尔烈。王尔烈说,“读万卷书,难识万里路,你应该出去走走,看看实际再来跟我分辩。”永琰把王尔烈的话告诉了乾隆。乾隆也不解,把王尔烈叫去问。王尔烈答,可以让皇子前往川南蒙山走走,便知分晓。乾隆随即让永琰前往蒙山采茶,再灌扬子江水回来沏茶用。
嘉庆元年(1796年)丙辰春正月,乾隆皇帝让位永琰,赐王尔烈千叟宴,御赐诗、《集古三星图》、如意鸠枝等。在千叟宴上,嘉庆发现老师王尔烈日子寒酸潦倒,便想给王尔烈一个肥缺。他把王尔烈叫到上书房问话,“老师,您的家境如何?”王尔烈答,“臣家境并无改观,仍同先前,所在京居,只是四壁典籍,两榻光床。辽阳故里,也是几间茅屋,几亩薄田,过的是半仓农具半仓书,一望春雨一望秋的生活。”嘉庆问其生活之资从何而来,他答除本人俸禄外,就是靠卖字为生。嘉庆说,“朕感念你的清廉,让您去安徽铜山铸钱,总比卖字强吧。”当时,铜山出铜均为铸钱用。清点只计钱数,并不计出铜数,时官多有私囊。嘉庆本意即在此。哪知两年后,王尔烈归京,嘉庆再问他是否够下半辈子用度时,他却只掏出三枚铜钱交给嘉庆。嘉庆大为不解。王尔烈解释,“这是我铸钱的钱样,在我手里攒了二年,每天依它们检查钱的质量,看是否有偷工减料,所以才磨得如此光亮,还望皇上见谅。”嘉庆见状,称赞说:“老爱卿如此清廉,真可谓老实王啊!”赐王尔烈白银千两。王尔烈用其买了200盘驴驮子辞官回乡。朝廷闻传王尔烈驮上定有许多金银珠宝,肯定一朝文武都比不过他。嘉庆听到后,也起了疑心,让人把王尔烈连同驴驮一同带回。等打开驮上的箱子一看,全是破砖烂瓦。王尔烈解释,捡回去修房子用。嘉庆深受感动,下令在辽阳为王尔烈修了一座翰林府。王尔烈把正厅作了义学馆,自己只住偏房。后来辽阳义学馆,为关东培育出不少进士、翰林,家乡人纷纷称赞翰林府出翰林。他的一位学生前来拜望,看到他的夫人正在织布,室内全无长物,便问:“师娘,我老师家境为何如此寒酸?”尤氏答:“你老师一生非法不为,非义不取。他告老之后,那点俸禄不够用,所以我就得织布,自食其力。”袁大人回京向嘉庆禀报。嘉庆降旨辽阳,拨当地厘税给王尔烈,以赡晚年。王尔烈又用这笔钱办了义学。嘉庆六年(1801年),王尔烈74岁病逝,留下家训:“耕田为本,读书为上;居官莫狂,为民莫惘;本事吃粮,筋力求裳;豆腐家长,不可奸商。”这些名言仍在关东土地上广为传颂。
▼相关链接▼
清廉海口之声116 | 张伯行:为官清廉 恪尽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