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达叔天演论
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证券报  ·  万科,大涨 ·  昨天  
证券时报  ·  深度 ... ·  昨天  
上海证券报  ·  蜜雪冰城,今起招股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达叔天演论

2年10万亿,大通胀的风声遥言起。。

达叔天演论  · 公众号  ·  · 2024-09-22 21:5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达叔关于经济、房产、自媒体和其他生意的一篇总结文章。他提到了信息差、不变的东西、刺激计划、经济大刺激等关键点,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逻辑。他还谈到了自己对慢慢变富的理解和实践,包括拒绝合作项目的标准、对宏观经济的看法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信息差和认知差的重要性

达叔强调了信息差和认知差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包括医疗行业和房地产市场。他提醒读者要深入研究真实的数据和权威的信息,避免停留在情绪中或被误导。

关键观点2: 慢慢变富的理念和实践

达叔提出了“慢慢变富”的理念,并分享了自己在这个理念下的实践。他强调只做能看懂的生意,注重现金流和永恒的需求。他拒绝激进的扩张,只赚能力范围内的钱。

关键观点3: 对经济刺激计划的看法

达叔认为大刺激是必选项,并分享了关于经济刺激计划的观点。他指出,权威人士公开谈论此类计划是形成新共识的信号。他还提到了通胀的问题,并提醒读者在全球大通胀的时代,要保护自己的财富。


正文

这是达叔的第1497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知识星球里:《星球密语—达叔周报+定期洗粉,洗洗更健康》。

见了一个十年前的合作者,分享了一点商业模型和创作逻辑。

今天周末,去给一个小孩过生日,十岁了。

出门前,看到一个新闻,某个大佬,昨天发表了一个激进的建议:

2年内10万亿经济大刺激计划,通缩摆上台面后,大佬发声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Part1 信息差

找到更高密度信息

医疗说,你那个达叔买房的账号,崛起的速度很快。

一个月的时间,出来了10万+,还跑出了好几个破万的文章,整体阅读量,能稳定在5000左右了。

以前,只能看到你一些观念类文章,并不成体系,现在能看到很多刺激的数据。

很多数据、角度、是我们从来都没看到的,也没想到的。

比如,我们以前一直认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最离谱,结果和欧洲的爱尔兰、西班牙等国家比,差远了。

比如,这一轮两年多的房价调整,我们普遍觉得,天都要塌了。

结果放在全世界的尺度里,竟然相当于毛毛雨。

起步晚,波动幅度低。

中国的房价暴跌,放在世界历史里,是什么水平?

全球城市经验,房价下跌多少是底?

还有,你写了丹麦人口595万,首都哥本哈根才66万,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人口才30多万,法兰克福才76万。

人口体量,才相当于我们一个县城,一个二线城市的某个区。

而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比两个丹麦都多,苏州的GDP放在全球,能和芬兰、巴基斯坦打平手。

达叔说,你现在看到的数据、角度,还只是我整体内容的十分之一,后面还有很多神奇的内容。

更多的内容,会在知识星球里,在线下见面会分享。

尺度都很大。

比如,我最近会分享一个数据,是讲新加坡的。

国内几乎所有人,都在扯着嗓子喊,觉得当年学香港的土地模式,学错了。

应该学新加坡模式。

事实,是这样么?

纯属放屁。

我们的规模,压根就学不了新加坡模式,如果真的学了,现在的经济水平,根本就不可能攀爬到世界第二。

别端起碗吃饭,放下碗就骂娘。

更离谱的是,总是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新加坡的租屋好,要是我们有,那就太好了。

等你真正看到新加坡的租屋数据。

1,新加坡租屋价格也一直在上涨,该买不起,照样买不起;

2,新加坡人自己都在努力摆脱租屋,租屋的高占比,每年都在下降,正在被他们自己用脚抛弃。

所以,既然要研究一个东西,就要看的深一点,看最真实的,最权威的数据。

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停留在情绪里。

就比如在你熟悉的医疗行业,在宣传里、在舆论场里,都在宣传福建的某明模式。

行业内部的专业人士,和舆论场里的人士,就会产生两个认知。

产生的信息差、认知差,在某种程度上,既影响赚钱效率,也影响生命救治质量。

你能和谁去说理?

只能关起门,和小范围交流,就够了。

多说一句,都会被闭嘴。

昨天在知识星球里写的,定期洗粉,本质也是这个逻辑,用来节约心力,消除噪音。


Part2 不变

多花精力研究不变的东西

医疗问,出来了很多新东西,也有很多额外的变现模式,你为啥不考虑?

达叔说,我这个账号的定位,是慢慢变富。

我看过一些人来嘲笑达叔,说这货的口号,喊的好像快一点都不行,他们很不舒服,也看不懂。

然后呢?

近5年的时间过去了,嘲笑达叔的,几乎都暴雷了。

要么项目黄了,要么资产被清零了,账号被撸了,人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笑话人,不如人。

再比如,达叔流量起来后,每个月都会有各种人,来找达叔合作,还有推一些城市,一些楼盘的。

达叔瞄一眼,就拒绝了。

拒绝的理由是什么?

要么,是城市能级不行,我自己都看不上,我为啥要去推?

要么,是开发商品牌不行,从来没听过,在雷声滚滚的时代,万一有个闪失,罪过就大了。

还有,就是时间点不对,一个刚开的新盘,达叔也不敢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以前市场好的时候,开发商的策略是,逐渐加价,后面卖的比前面的贵,这种情况是可以的。

大家都开心。

但是,在过去两三年,情况反了。

一些盘,刚开始的时候,牛逼哄哄的,卖近4万一平,把六七成的房子卖掉了。

突然发现,行情急转直下,卖不动了。

然后,开始一路打折,卖到了三万左右。

假如不小心,谁要是赶上了在4万时候搞的团购,基本就废了,全掉坑里了。

而后入坑的,在进入二手后,反而是占了便宜的。

里面还有很多的额外考虑,问题是,你要是从来没操作过,没在一线研究过,你能想到这些门道么?

不能。

然后,就容易掉进坑里。

再比如,但凡是我推的项目,一定是我自己验证过,实操过,论证长达一年以上的。

而且,合作的人,一定还要靠谱。

绝对不能是一个不体面的人。

就比如,那个果切的项目,我去年就投资了,运行了一年,在二十多个城市跑通,才开始在星球里小范围合作。

而且,仍然劝退了一些不合适的。

想送钱,我们也不要。

原因是,你不合格或太牛逼了,不适合做这个生意,吃不了这个苦,赚这个钱的性价比太低。

按照这个逻辑,从来不搞激进的扩张,只赚能力范围内的钱,我们就是在践行慢慢变富的逻辑。

你不理解,那是价值观不匹配。

就没必要继续交流。

我只做我能看懂的生意,现金流充沛的生意,永恒的需求,从来不变的生意。

医疗,房产,自媒体链接,哪怕是那个果切,都是刚需,过几百年,还是一个生意。

医疗说,我看到很多人说,房子的逻辑已经变了,没戏了。

达叔说,说这种观点的人,要么蠢,要么坏。

没有必要搭理。

如果是单纯的蠢,谁都有蠢的时候,尤其是越年轻,越容易看不清这种钱袋子运转逻辑的蠢。

更该怕的是谁?

像20年前的牛刀之流,自己靠流量吃饭,自己赚了钱买房子,自己赚的盆满钵满。

却利用悲观的人性,迎合大众。

不搞商业启蒙,只搞迎合和愚弄。

可不可以?

也行。

毕竟为了商业效率,为了安全,没有启蒙的义务,但骗人终究是不对的。

会被时间反噬。

比如,最近有个头部大网红,某个司马先生,被弄去代言了一个白酒。

结果,翻车了。

几乎全都是骂他的,连带着把那个白酒品牌的直播间,都快骂崩了。

双方都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对合作者也没有认识。


Part3 刺激

大刺激是必选项

医疗问,那你认可大刺激的方案么?

2年内10万亿经济大刺激计划,通缩摆上台面后,大佬发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