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老家甘肃,我们常说一句话:帮理不帮亲,帮事不帮人。婚丧嫁娶是农村最重要的集体性事件,也是脸面名声展演的重要舞台,在农村办一场婚礼,除了金钱成本的付出外,还有很重要的人力成本的付出。舞台前的可能是看得见的金钱付出,而舞幕后才是看不见却又尤为重要的人力付出,幕后的工作往往比台前的工作更忙碌繁琐,台前的工作有专人操持,有的还可能经过演练,幕后的工作就需要参与其中的人们付出更多密集型劳动。对于一场农村婚礼来说,最重要后台就是厨房。
朋友是1月21日结婚的,我当时急急忙忙从学校赶回去做伴娘,我的工作比较简单,就是采购一些婚礼装饰用品并准备接亲事宜,熟记一些流程礼仪,从而帮新娘顺利走完婚礼流程。朋友家由于条件一般,因此所有的吃食均为自己准备,没有外包,这也意味着需要朋友家庭调动尽可能多的人力资源,以“帮工”的形式完成所有吃食的准备工作。与白事不同的是,喜事需要亲自上门请人帮忙,白事是不请自来。朋友说,她从一月初回家开始,就要斟酌请人帮忙的事,这件事本来是作为长辈的家长去做,但是朋友的母亲早早过世,其父亲不爱与人打交道也因其“抠门”的名声为人所不喜,因此所有的事情都是朋友哥哥和朋友商定,朋友父亲只需要确定宴请宾客的名单及通知到人。
请来帮工也是主人家社交能力的体现,因此对于在农村而不是在酒店操办的人家来说,这一环节无疑是婚礼成功进行下去的第一步。喜事由于是主人家亲自上门去请可靠的亲朋好友帮忙,因此上门要带些小礼物,可能是一些点心,一般来说,请的人是有帮工经验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不出乱子。另外,对于主家来说,请哪些人做帮工也有讲究,首先有以下几个原则:一,邻居必请。在人生大事上,远亲不如近邻就是最准确的表达,一般主家也会考虑到邻居家的具体情况,比如邻居家里最近是否忙什么事,有事的话可能就象征性上门说一下,没事的话就客气相请。二,请村中关系好的家中主事的女性。女主人的朋友圈子也是帮工的重要来源,一般来说,农村家庭的女主人会相对走的更近,女主人平时的社交付出在此时也能得到最好的回报。三,请家族中的妯娌。关于这一点体现了家族在人生大事中的凝聚力,但是这一点其实也是比较考验主人家的,因为在老家那样的小亲族地区,兄弟众多,妯娌也众多,几家之间不免有一些过节,如果和一家比较亲近,相对而言就和另一家疏远,帮工对于主人家来说是需要付出无偿劳动的“自己人”,所以,在请妯娌们帮忙时,要考虑到妯娌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到不偏不倚,关系平衡,聪明的主家会选择都不得罪,上门给足面子后诚恳相请,或者要请的妯娌关系交恶时,为了都不得罪,主人家会选择都将其作为局外人,像普通亲戚那样只需要来吃席即可。
通过这三条原则最大程度邀请到帮工的人之后,厨房的班子就算是确立下来了,由于事务繁多,朋友在请完所有可以请到的帮工之后发现有二十多人,除了这二十多人的帮工,还需要一至两名主厨,这主厨一般也是有人选的,因为婚礼的吃食分为流水席面和婚礼当天的正席,有些妇女做的一手好烩菜或者臊子面,村里有什么事也都会请她,所以这种厨艺好的妇女也会负责正席的菜品,其他流水席的菜品则是由帮工们负责。这二十多人一连三日需要守在临时搭建的厨房和炉灶前,从早上六七点到晚上六七点,从20号的几十人到婚礼当天正席的上百人的流水席,全靠这个小厨房以及二十多名帮工妇女。帮工原则上不用天天都来,但是至少要来一次,从婚礼正日子的大约前三天开始,帮工们都会轮番来干活,讲究的主人家会细心算工——来一次算做“一个工”,这些工是无偿但具有交换性质的,即在帮工家里有事时,也需要主人家同样帮忙来还回去。同样的,帮工们除了是自己人的身份,也具有亲朋好友的身份,因此,主人家会在婚礼的前一天晚上率先准备筵席,以款待连日来帮工们的辛苦付出。帮工们由于大多数时候在幕后工作,要一直忙碌到婚礼结束之后,收拾餐具洗刷碗筷,因此,在婚礼当天的流水席最后,还要留几桌筵席再次请帮工的亲朋好友吃,最后留的筵席可能并不完整,但是主人家明白帮工们最大的需要就是尊重,会把本次筵席所剩余的蔬菜肉类以及主食馒头分给帮工众人,另外还要给每位帮工准备一件小礼物,一般是一条毛巾或者一个盆,总之都是实物,不会是红包。
另外,很多人可能会发现,这些幕后的帮厨为什么一般都是女性。这个问题可能并不能简单地用男女性地位不同来解释。一方面,我们老家的传统是女性负责幕后工作居多,男性负责台前工作居多,台前的工作是招待应酬,由于本地“从夫居”的传统,来的亲戚一般是男主人这边的亲戚居多,因此需要男性支应,妥善安排座位。另一方面,男女性角色分工不同,在这种礼仪性事务中,女性因男性外出打工而操持家务因而对厨房中的琐碎事务了解更多,而男性帮工在台前的工作更具有体力劳动的性质,比如搬桌子椅子,搭棚子,挑水,一桌一桌地上菜,因此这些较为繁重的工作就交给男性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