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古埃及历史文明考察报名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7处最美园林,都去过的有福了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大年初七 | 没过够?再来9个“春节”! ·  3 天前  
骏景农业  ·  未来三天天气预报 ·  3 天前  
Marine Sedimentology  ·  Science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法兰西帝国的最后辉煌是如何破灭的 | 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地理  · 2017-05-04 20:47

正文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ID:diqiuzhishiju


本文为我局的第 159 篇观察文章,今天我们讲讲 法兰西殖民帝国 的故事

文字:猫斯图  |  制图:孙绿  |  编辑:大绿


专业的 法语翻译 今天想要找到一份外派工作,大多不会再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去浪漫之都的法国本土了。随着中国和非洲兄弟的交往日渐密切,大量法语翻译被 派往非洲 ,协助中国企业在当地开展业务。


这个中国今天的经济现象,其实正是 法兰西殖民帝国 的现代遗存痕迹之一。


法兰西殖民地分布图;绿色为第一殖民帝国的殖民范围(被英国所败); 深蓝色为第二殖民帝国的殖民范围。


法国殖民地曾经是 仅次于日不落帝国的第二大殖民帝国。 如果仅仅考虑法国在非洲的势力范围,法语区几乎和英语区平分秋色。


摊开今天的非洲地图, 从摩洛哥到科特迪瓦,从毛里塔尼亚到乍得, 法语区的统治范围 相当广大。


法语在非洲的强大势力


法国人最难以割舍的还是这些地方


虽然今天这些国家已经独立,但想去非洲,尤其是西北非旅游工作的人学一些法语终究是大有裨益的。


和大英帝国殖民地战后的快速崩溃一样, 法国殖民地的分崩离析也是因为战后自身实力减弱造成的。


可不管是出于两个国家一直以来意识形态的不同,还是控制地区的经济形势不同,两个 老大帝国的溃散 又在很多地方有着 不同之处。


今天我局就带你看看 法兰西殖民帝国死前的最后燃烧。


最后的辉煌


法国的 第一次殖民高潮 起源于 大航海时代 。一向自认为欧陆老大的法国人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西班牙、英国、荷兰在新大陆玩得风生水起。


美洲殖民地同样也是法国所感兴趣的利益点。 今天 加拿大东岸大片的法语区 就是这第一次殖民浪潮的产物。



山姆·德·尚普兰 发现新法兰西,位于今日的魁北克市

魁北克人是美洲最大的法语族裔。大部分说法语的加拿大人住在魁北克。


不过法国在 新大陆的经营水平 显然不及英国人。


加拿大天寒地冻,本就不是适合农业发展的地区,作为大陆国家的法国又偏偏向往着在海外找到更多 适合农耕的殖民地。


有时候真的很冷


两相矛盾之下,法国在北美的 发展水平一路落后于英国 ,大片地失去了领土。


法国在北美的大片殖民地,最终在七年战争与卖出路易斯安那之后,丧失殆尽


等到了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结束,最终稳定下来的法国决心要 凭借更强的实力在海外夺取更多利益。 正巧在 阿尔及利亚 发生的一次 外交事件 给了法国人进军北非的借口。


事情要说回拿破仑时代。当时和奥斯曼帝国面和心不和的阿尔及利亚人想要在欧洲找一个合适的靠山,于是很高兴地与当时正如日中天的法国合作,积极 供应南线法军的粮草。


奥斯曼土耳其对远方领土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在整个十九世纪,奥斯曼帝国的面积大幅缩减


不过这个粮草并不是免费供应的,而是要求法国 事后付清欠款 。可拿破仑身死国灭,这笔钱一下子成了 烂账。


阿尔及利亚商人没办法,只好去请求 迪伊 (奥斯曼帝国在当地选派的总督)的仲裁。没想到法国派去的代表百般扯皮,说得总督大人脑浆都沸腾了, 伸手用苍蝇拍打了这个代表一下。


伸手用苍蝇拍打了一下,嗯。

但是这张好像不够沸腾,看看下一张形象一些


“气死我了,不给钱,净扯皮!”

额。这张火药味太重了。还是看上一张好了。


这下可就酿成 外交事故 了,法国人严厉要求阿尔及利亚给出一个合适的外交答复, 并派舰队封锁了阿尔及尔港。


迪伊大人的外交回复倒也认真,向封锁舰队开了一炮。


继控制不住自己拍苍蝇的手以后,

迪伊大人认真地打响了被殖民的第一炮


这下可给了法国人开战的借口。从土伦港出发的舰队和陆军很快登陆阿尔及利亚, 摧枯拉朽一般地打下了这里。


相比土耳其本土,法国离阿尔及利亚可是近得多


1830年6月14日,34000名法国士兵登陆阿尔及尔以西27公里的Sidi Ferruch ,三个星期后迪伊投降,以换取他的自由和个人财富。 这标志着奥斯曼帝国对阿尔及利亚领土 313年统治结束和法国统治的开始。


有了阿尔及利亚作为基地,法国再想往非洲内部拱就要方便很多了。虽然法国内部也不稳定,今天一个革命,明天一个复辟, 但是它在北非的殖民地却似乎成为了一个独立立项、自由生长的小怪物,不断膨胀着。


最终,法国 北方拥有阿尔及利亚、最东边到达了乍得,最南方占据中非和刚果,被这几个国家和西非海岸线包住的其他领地更加不在话下。


法国几乎拿下了整个西非内陆,虽然沙漠地带居多。。


在殖民地统治时期,法国采取了 相当粗暴的治理办法。 和英国注重培养当地人才、鼓励贸易和自治的管理方法不同,法国根本不相信当地文化能带来什么进步。


从经济系统到教育系统,法国殖民地 一切都向法国本土看齐。 当地的法律人员、教师、医生、工程师、军警全部由法国本土出资派遣。


我大法国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不是乃们非洲土著能懂的


殖民地 1859 至 1865 年 所使用的邮票


比较不堪的黑历史是法国为了维持殖民地对宗主国的向心力 经常毁坏当地历史遗迹和文化形态, 让人们在很有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管理中 渐渐忘记了自己原有的种族属性。


最臭名昭著的行为就是在非洲殖民地画出了直勾勾的国境线,丝毫不尊重当地原生的自然分界线。


即使在直线划界较为合理的撒哈拉沙漠腹地,原有的沙漠民族也被强行分割了,如图阿雷格人


但这样做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尽管从殖民地攫取了不少利益, 法国国库掏出去的钱也不在少数。 一旦本国实力不济,对殖民地的补助供应不上, 分崩离析的结局 就难以避免。


更悲惨的是,因为法兰西本土和殖民地的联系过于紧密,一旦分家就 如同印巴分治一般 ,会造成血淋林的离散。


这个伏笔的最终爆发,正在二战之后。


二战期间,法兰西非洲殖民地的 战争态度 一分为二。包括今天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马里、科特迪瓦在内的法属西非和法属北非都跟着维希政府 投降了德国 自由法国能控制的区域则局限在乍得、喀麦隆、加蓬这几个国家。


维希法国与自由法国


不过这个态势并没有持续太久,一直到1943年, 几乎全部的 法属非洲殖民地都加入了反抗维希政府的行列。背后的主要动因,恐怕还是戴高乐将军暗示的独立可能性。


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利!


很可惜,戴高乐式的斡旋并不值得相信。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出工出力的非洲领导人们在战后并没有等到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谈判代表。 相反的, 戴高乐从战争后期开始搞了一系列大新闻, 让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觉得自己被坑了。


这其中的标志性事件,便是 布拉柴维尔会议。


1944年,戴高乐召集各地方领导人在自由法国的象征首都布拉柴维尔举办了一场大会,宣称“法国在殖民地启蒙当地发展的工作 拒绝一切自治的可能性… 殖民地的自治政府会被解散。”


戴高乐将军在1944年1月30日布拉柴维尔会议开幕式上致辞


话头里的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我戴高乐是不会让你们自立的! 即使要摆脱原来吃相不怎么好看的帝国时代,也必须统合在“法兰西联盟”(Union française)的旗号下。


这种气势汹汹的提议,可比后来英国给出的英联邦遮羞布强势多了。


让人佩服的是,爱丽舍宫对这个提议还真有相当的执行实力。 从战后1946年开始,法国重新获得了战前殖民地版图,并把当地的经济大权一把夺来, 只给地方精英相当有限的自治权。法兰西大帝国的虚幻假象又维持了十来年。



可这种假象毕竟不能持久,已经被唤起的民族主义热潮不是法国人说降温就能降温的。更何况, 法国人本就是擅长头脑发热不擅长降温的民族 ,殖民地的反抗之火只会越烧越旺。


早在法国光复的第二年, 阿尔及利亚人 就开始游行, 要把法国人赶出去 。不过可以想象的是,这种民族运动一定是极端分子煽动的结果。



彼时法国进驻阿尔及利亚已经 200年 ,法国人和当地人早就 水乳交融, 法国为阿尔及利亚带来的经济发展机会也相当可观, 若非煽动很难掀起剧烈的反殖民浪潮。


伴随着阿尔及利亚揭竿而起的便是 突尼斯和摩洛哥, 而且这两个国家的进展还更快一些。1952年开始,两国民众针对法国殖民者的流血事件就成为了日常报道的一部分。 伴随着摩洛哥于1955年脱离了法国保护国的地位,突尼斯也在1956年成功独立。


马格里布的范围主要就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三国


这时候法国在远东的 印度支那殖民地 也早就成功 独立为越南, 整个殖民帝国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1954年 5月,法国战败,被迫与越盟就和平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会议,协议决定 法国撤出越南,并承认越南、老挝、柬埔寨为独立国家。


至于 非洲的局势 就更乱成了一锅粥。眼见着左右两边的老哥们突尼斯和摩洛哥双双独立,阿尔及利亚 民族主义的反抗力 都越来越大。法属西非殖民地那些原来连名字都没有的 小国家 也要求追随突摩两老哥的步伐。


在此起彼伏的抗议声中,法国根本强硬不起来,在殖民地问题上变成了 被殖民地牵着鼻子走的宗主国。


1958年,临危受命上台解决阿尔及利亚和西非危机的戴高乐要求 重新修宪。 这个时候的戴高乐心里明白,想要再和殖民地精英们装傻充愣恐怕是不会奏效了。战后百废待兴的法国也并不愿意和自己的小弟们发生全面火拼。


既然已经失去了用强硬手腕的机会,那就顺着小弟们的意思 自降身份 吧。


1958年宪法把 “ 法兰西联盟” 变成了 “法兰西共同体”(Communauté française),法国的身份也 从宗主国变成了保护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古埃及历史文明考察报名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7处最美园林,都去过的有福了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大年初七 | 没过够?再来9个“春节”!
3 天前
骏景农业  ·  未来三天天气预报
3 天前
人工智能学家  ·  阿里研究院:未来科技的七大趋势解析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