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联想很多,作为一名股市新兵,发现了很多自己上的问题,想之,同样的问题肯定也出现在了一起在大A,在淘股吧奋斗的你们身上,遂与你们分享。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是抨击了一下知识付费,“知识付费”真治不了你的焦虑。
文章的开头,虚拟了一个叫刘刚的人物:
我朋友刘刚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叮铃铃——早晨闹钟响起。
他眼一睁,立马抓过手机,
打开“得到”,倾听60秒罗胖教导。
刷牙与吃早饭时,打开“喜马拉雅”,
“完成了30分钟的音频学习。”
然后,他出门上班。
地铁上,再点开“知乎live”
“听了三个知名答主的经验分享。”
中午吃饭与午休的时间,
他又点开了“在行”,
“抓紧学习了《如何成为写作高手》。”
下班路上,他又打开“得到”,
“我在上面订阅了5个专栏。”
吃完饭,上床,打开“直播”,
“听了李笑来的《普通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然后刘刚带着满满的充实感,
终于无比欣慰地进入了梦乡。
这跟我们许多“勤奋”股民的生活何其相似,早上起来看早报新闻,看大V们的盘前分析,白天盯盘,还要刷一刷看盘、荐股软件上的消息,看看有没有大V们推荐股票,下午收盘了又开始看股吧、公号上的大V门做一天的盘面总结,推荐的明日股票池,名人是实盘交割,一个不落的拉近自己的自选股,然后心满意足的进入梦乡,感觉明天充满了希望。可是这其中缺少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我们自己的思考。
第二部分
何为知识焦虑症?
就是我们对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和新的认知迭代始终有一种匮乏感,因为担心自己知识匮乏而落后于社会和他人,从而产生了一种心理恐惧。
“我不想被超越,更不想被落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紧这个时代,更加快速高效的吸收和学习。”
第三部分
何为知识付费?
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付费,我就给你知识。
“你不知道怎么选吗?我帮你选。”
“你不想耗费时间学吗?我帮你读。”
“你不是想很快掌握技能吗?我嚼烂了给你。”
第四部分
罗永浩说过一句话:
“为什么很多人试图去为学习付费?因为他们期望转角遇到更好的自己。”但是,我们遇到更好的自己了吗?曾经有网友讲过一段付费经历: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他一共为知识花费了5000元:在知乎上买了46次讲座,花了1500元。在微信上买了21个讲座,花了500元。参加了一个写作培训班,花了500元。在得到上买课程,花了约300元。参加过两次早睡早起打卡群,花了100元。购买了几个七七八八课程,花了2000元。
一开始,他信心满满,期待自己变好。谁知道一年半过去后,“我除了白发多了几根、皱纹多了几丝、眼袋多了几两外,一点都没有发生变化。生活品质没有提升,工作没有加薪,旅游梦想没有实现……”这就是大部分追逐知识付费的人所得到的结果:“一开始,觉得很有启发很有用,看完的一瞬间觉得自己受益匪浅。可时间长了,我才发现:我的认知并没有由此而提高,我的思维并没有由此而升级,我的知识和技能依然在原地踏步。”
跟我们很多人一样,学了一大堆战法,了解了100多种K线形态,股票池里堆满了各种特力A,双马,方大之流,可是最后依然是怎么赚的怎么亏回去。
第五部分
“我知道的只是概念,你懂得的才是知识。”
其实,我们就跟这位司机差不多,一付费一收听,就误以为学到了知识,其实离真正的掌握知识差了十万八千里,你以为买到的是知识,其实买到的是“知道”。你以为买到的是掌握,其实只是囤积了一堆“知道”。
第六部分
大部分知识付费其实都是大忽悠。
首先,它传授的几乎都是碎片化知识。
朋友张海特别喜欢各种“干货”知识,今天在这个公号看到“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干货满满,我要收藏起来。”明天在那个公号看到“高情商必须具备五个能力”,“干货满满,我得收藏起来。”就这样,他像松鼠屯粮一样囤积着。但收藏的过程,就是遗忘的过程。“有一天,我打开微信收藏,看到里面竟然有1000多篇文章,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收藏的,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要收藏这些文章。”最后,他一键删了个干干净净。如果你留心一点,就会发现,现在“知识付费”传授的多是张海所收藏的那种碎片化知识:
●它们往往是一堆结论而非逻辑
●它们往往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
●它们往往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
●它们往往只告诉你表面事实,不告诉背后原理
关于学习,有一句名言——你所接受的一切信息,构成了你的思维方式。
所以,长期接收碎片化知识将会导致:
●因为不成体系,所以容易遗忘
●看待问题简单化片面化
●思维与视野变得狭隘
●难以进行复杂思考和独立思考
所以,我们经常感叹:“学了这么多,就像没学过一样。”
乔布斯说:“你得到的知识根本称不上知识,充其量只是信息。”
跟上面的一样,你得到的都是股票,而不是逻辑!
第七部分
罗振宇有本书叫《我懂你的知识焦虑》。
没错,罗胖确实十分懂你的焦虑,但他永远无法治好你的焦虑,他只会不断挑逗你,给你制造焦虑。知道吗,比卖知识更高明的,是卖焦虑感。
为什么说大部分知识付费都是大忽悠呢?
再次,它传授的知识“是未经你思考的”。“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被震撼到了。我想起了我读高三时的一件事情,当时班上有一位后来考清华的学霸,他总结了一套高效学习笔记。我当时物理成绩位居下游,便向学霸取经:“借你笔记看看呗。”我把他的笔记完完整整地抄了下来,但是几次物理考试,我还是位居下游。我说:“我都看了你笔记好几遍了啊。”学霸说了一句:“未经你思考的知识是不属于你的。”我一下醍醐灌顶。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知识付费”的知识后依然没有长进?因为这些知识都是“未经你思考”得来的。罗振宇曾经讲过自己为何要做“得到”语音:“古时候有些有钱人,他们明明有一双眼,可是从来不看书,而是请人读书给自己听,从今以后,罗胖就是你身边的那个书童。这就是我的角色定位:我读完书,讲给你听。”
说得真好,但是我想问——有哪位大儒豪杰是靠书童读书给自己听而成功的?
跟各位分享一个令人绝望的事实:
没人能代替你去努力,即使你花钱了。也没人能代替你思考,即使你花钱了。
爱因斯坦说:未经思考的知识不是知识。
第八部分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第一,学习要有目标定位。
那如何寻找学习的目标呢?
●坐下来,写出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再罗列“这样的人”所对应的知识领域或技能
●再把知识领域或技能细分成主要和次要的知识点
●你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图就出来了
目标一明确,方向一清晰,你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嗡嗡乱撞了。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第二,学习要懂问题驱动。
第三,学习要懂系统深挖。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这话什么意思?就是说,拿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纯粹就是一个大傻逼。如今社会早已分工得极其精细,并且各个领域都在飞速发展,所以,最好的学习不是追求成为一部百科全书,而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治疗知识焦虑的最佳方式,就是你能在某个领域上达到专业水平。
我们不求想乔帮主那样,能低吸十八式,还能打板八百招,但首先得有一个自己简单且熟悉的模式
第四,学习要有致用出口。
当你系统地学习一个知识后,你必须为这个知识找到一个或多个致用的出口,只有让知识频繁地得到“致用的锻炼”,知识才能真正地转化成为长在你身上的本事。为什么有些人学了很多知识毫无用处?因为他没有找到稳定的输出系统。
自己总结了一种模式,要多多去实验,去实战,最起码你也得做个回测吧?这样才能加深记忆,才能节省反应时间,抓住机遇!
最后一部分
当我们都在为求知求学而焦虑时,
“罗振宇们”来了,他隔着屏幕向我们伸出胖乎乎的大手:“世界末日没什么好怕的,都跟我来。”于是我们就登上了知识付费的这条船。但在我们积极掏钱的时候,“罗振宇们”永远不会告诉你一个秘密:
主动学习远比被动学习重要。
系统学习远比碎片学习重要。
向内学习远比向外学习重要。
专业学习远比跨界学习重要。
这就是拾遗写这篇稿子想告诉你的一点真相。
我不反对知识付费,但我反对鼓吹知识速成。
我不反对碎片化知识,但我反对神化碎片化知识。
求知这件事情,没有什么终南捷径可走。
此时,我想起了一个段子:“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知乎果壳关注无数,36氪每日必读,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见天看到这个感触颇多,希望能与君共勉!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淘股吧APP找"windj”关注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