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独角兽智库
独角兽智库是一个新兴产业投研平台,搭建新兴领域高端技术与投资机构、传统行业的桥梁,让专业的资本找到优质的企业,实现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平台提供新兴产业干货报告、专家咨询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  首航新能IPO注册成功! ·  昨天  
独角兽智库  ·  阿里AI重估 ·  昨天  
信息平权  ·  今天的上涨 ·  2 天前  
信息平权  ·  今天的上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独角兽智库

AI眼镜行业:端侧AI赋能持续深化,终端产品有望起量爆发

独角兽智库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25-02-13 23:18

正文


独角兽智库 产业研究第一智库

独角兽投研情报群招募

独角兽智库发展至今,历时 9 年,积累了大量资源,也和顶尖投研资源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并经过今年近一年的产品测试,小范围会员服务近两年。

十一月精准把握住了 固态电池、AI+ 等板块机会,个股 桂发祥、华胜天成、供销大集

现开放体验名额,加微信 :itouzi8888, 文末有二维码


摘 要

新奇体验引发关注,Ray-Ban Meta火爆出圈。 端侧AI赋能消费电子,而眼镜是人类穿戴设备中最靠近嘴巴、耳朵和眼睛这三大感官的物体,技术进步使其成为端侧AI落地绝佳载体,并且在可穿戴创新产品中,相比XR设备,AI眼镜更专注语音交互,佩戴也更轻量便捷,适配运动、户外、工作和学习等多种场景。Ray-Ban Meta凭借时尚的外观、视频平台的联动以及大模型的接入成为2024年备受业内外关注的智能产品,销量逐季度攀升甚至一度出现断货现象。Ray-Ban Meta的放量证明AI眼镜有独特的优势及体验,尽管存在续航焦虑、体感太重、价格偏贵等问题,但确实存在真实需求:第一视角拍摄(POV)、免提拍摄(语音交互)、AI语音助手、音频(听音乐/通话)。基于用户更关注拍摄功能的现状,我们认为未来配备摄像头或成主流。


科技企业纷纷布局,2025年或成为起量元年。 我们认为,智能眼镜可以在一个单品上实现“普通眼镜+支持多模态交互的OWS耳机+mini运动相机”的三种实用功能,从而真正实现行业层面的供给升级。科技企业们纷纷布局AI眼镜,刺激整个产业蓬勃发展,据VR陀螺,目前已有超40家国内外厂商入局AI眼镜,涉及产品数量预计超过50款,供给的大幅增加有望让AI眼镜的平均价格继续下探,从而为未来放量提供基础。软件层面,AI眼镜需要低成本高性能大模型+应用生态适配,硬件层面,只有当续航时间长、重量足够轻便、价格足够便宜三要素均满足条件,AI眼镜作为新产品才能真正起量,当前起量条件或已全部满足:1)软件:DeepSeek引领开源技术生态,低成本高性能利好端侧AI爆发,互联网厂商也推出大模型互动方案进行针对性软件适配;2)硬件:新产品性能快速迭代,厂商发力续航&减重。对标TWS耳机发展历程,我们认为,AI眼镜有望复刻TWS耳机高速增长实现快速起量,2025年或将成为AI眼镜起量元年,我们预计2029年AI眼镜全球出货量将有望破亿。


芯片有望国产替代降本,电池扩容加续航是确定趋势。 以RayBan Meta为例进行BOM拆解,注意到芯片是眼镜最大成本项,SoC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及WiFi蓝牙芯片均出于高通,未来有望通过国产替代实现继续降本。展望未来,AI眼镜可能的变化趋势是:1)采用增加多块电池+单块电池扩容实现续航提升,端侧AI给硬件带来的性能压力和功耗增加使得消费电池扩容成为必然趋势;2)增加摄像头数量实现更好的拍摄效果。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端侧AI的长期发展趋势,建议关注AI眼镜SoC、存储、电池、光学、配镜及镜片、ODM/OEM以及品牌等产业链核心环节。相关标的:1)SoC:恒玄科技;2)存储:佰维存储、兆易创新;3)电池:欣旺达,珠海冠宇;4)光学:舜宇光学科技;5)ODM/OEM:华勤技术;6)品牌:小米集团。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技术迭代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图片

#1

新奇体验引发关注,Ray-Ban Meta火爆出圈



1.1 兴起历程:端侧AI拓展赋能范围,眼镜成落地绝佳载体

端侧AI赋能消费电子,相关落地产品逐步小型化。 云端侧大模型发展高歌猛进,自2022年开始持续加速,终端侧应用则相对滞后亟需硬件载体落地,而消费电子产业链庞大,现有硬件产品较为成熟,成为厂商端侧AI赋能的必然选择。受益于硬件性能的增长,相关落地产品从最初的AI PC逐步往小型化趋势发展,相继产生AI手机、AI耳机、AI眼镜等一系列端侧AI创新产品。

图片

眼镜成端侧AI落地绝佳载体,贴合现代生活应用场景广泛。 眼镜是人类穿戴设备中最靠近嘴巴、耳朵和眼睛这三大感官的物体,技术进步使其成为端侧AI落地绝佳载体:AI眼镜集成相机、眼镜、麦克风和蓝牙耳机等组件的多重功能,能直接自然地实现声音、语言、视觉的多模态输入输出,完美契合AI复杂功能使用条件。

图片

AI眼镜轻量便捷,依赖手机计算存储。 在可穿戴创新产品中,相比XR设备,AI眼镜更专注语音交互,佩戴也更轻量便捷,适配运动、户外、工作和学习等多种场景。AI眼镜轻量、便携、低功耗的特点也决定其硬件性能一定程度受限,通常依赖手机作为计算和数据存储中枢,无法完全独立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

图片

大厂和AI公司强强联合,积极布局端侧AI生态。 当前,苹果、三星、谷歌等国际消费电子龙头,以及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等国内消费电子领军企业均积极布局端侧AI,从苹果和OpenAI合作、三星联手谷歌可以看出,大模型与操作系统的融合网联成为一种技术趋势。虽然各家厂商发展战略各不相同,但通过对硬件和软件的大量投入来保持竞争优势是业内共识。

图片

端侧AI实用功能增加,可实现按需完成复杂任务。 在各家厂商的发力下,今年端侧AI迎来一系列实质性进展:1)苹果6月在2024 WWDC上重磅发布全新个性化智能系统Apple Intelligence,带来语义理解能力全面升级的全新Siri,可结合使用者的个人资料跨应用地执行操作,并于7月上线AI功能测试版,10月正式上线开放部分功能;2)华为6月在开发者大会2024上发布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小艺实现跨越式成长,原生智能成为HarmonyOS的核心特征;3)荣耀10月发布会上推出业内首个搭载智能体的个人化全场景AI操作系统MagicOS 9.0,多模态大模型已让手机具备UI语义理解、屏幕内容解析和行为语义理解能力,令AI智能体可深入硬件替人做执行和操作,如导航、点外卖等。 我们认为,端侧AI的持续进步为未来AI眼镜等创新产品的起量爆发提供坚实保障。

图片

Ray-Ban Meta引发市场关注,供不应求销量逐季度攀升。 Ray-Ban Meta是Ray-Ban与Meta合作发布的第二代智能眼镜,2023Q4发售,凭借时尚的外观、视频平台的联动以及大模型的接入成为2024年备受业内外关注的智能产品:2024Q2接入多模态大模型后在社交网络出圈,销量逐季度攀升甚至一度出现断货现象,随着产能提升,叠加黑五与圣诞季等传统营销活动的刺激,2024Q4销量达68万副。

图片



1.2 产品形态:用户更关注拍摄功能,未来配备摄像头或成主流

当前AI眼镜主要有三种形态: 1)音频AI眼镜:AI眼镜的基础形态,AI大模型通过语音的方式提供基础的智能服务;2)拍照AI眼镜:在音频AI眼镜的基础上增添摄像头,AI大模型可通过摄像头感知周边环境,提供与当下环境具备交互能力的智能服务;3)AR智能眼镜:具备AR显示功能的AI眼镜,内容可通过AR显示实现实时信息输出,实现更简便的信息交互。

图片

当前AI眼镜作为新兴形态的消费电子产品,量产产品供应有限,仍处于卖方市场:2024年AI眼镜销量按功能形态分类,94%为拍照AI眼镜,按地区分类,97%销量源自海外,主要系全年销量中绝大部分由RayBan Meta贡献。

图片

AI眼镜存在真实需求,新奇体验吸引用户。 以Ray-Ban Meta智能眼镜为例,我们认为AI眼镜有独特的优势及体验,确实存在真实需求。据wellsenn XR对TikTok平台相关标签下内容的统计,用户在短视频中提到最多的关于Ray-Ban Meta智能眼镜吸引他们的体验分别是:第一视角拍摄(POV)、免提拍摄(语音交互)、AI语音助手、音频(听音乐/通话)。

图片

用户更关注拍摄功能,未来配备摄像头或成主流。 wellsenn XR的统计还显示,TikTok用户关注点更多聚焦在拍摄功能上,98%的用户使用或展示拍摄功能。因此我们认为,未来AI眼镜若起量爆发,配备摄像头或成主流。

图片



1.3 现存问题:续航焦虑+体感偏重+价格偏贵

AI眼镜作为创新产品,现阶段仍处于发展早期,以Ray-Ban Meta智能眼镜为例,在硬件的用户体验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1)续航焦虑: Ray-Ban Meta智能眼镜充满电单次续航可达4小时,充电盒能够提供8次充电。我们认为,有限的续航时间令用户不得不在一天的使用时长下多次充电,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体验;

图片

2)体感太重: 据wellsenn XR对国内用户体验问卷调研,有19.5%的用户认为Ray-Ban Meta智能眼镜佩戴不舒适,前两大原因为压鼻梁和太重(Ray-Ban Meta重量为50g),有77%的用户认为有一点重但是能接受;

图片
图片

3)价格偏贵: 据wellsenn XR对国内用户体验问卷调研,有37%的用户认为Ray-Ban Meta智能眼镜价格偏贵(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售价为299美元)。

图片

#2

科技企业纷纷布局,2025年或成为起量元年



2.1 供给驱动:科技企业纷纷布局,刺激整个产业发展

多模态引入创造全新体验,实现行业层面供给升级。 智能眼镜这一产品形态发展历史较长,最早可追溯至2012年谷歌发布Google Glass,之后微软(2015年HoloLens)、联想(2017年New Glass C200)、华为(2019年华为智能眼镜)、小米(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等厂商相继推出过类似产品,但真正引发市场关注并且在销量上兑现的是Meta与雷朋联名的Ray-Ban Meta。我们认为,Ray-Ban Meta的爆发主要是AI大模型的兴起叠加端侧AI落地的产业趋势给智能眼镜创造出新体验,尤其是多模态的引入,使得智能眼镜可以在一个单品上实现“普通眼镜+支持多模态交互的OWS耳机+mini运动相机”的三种实用功能,从而真正实现行业层面的供给升级。

图片
图片

科技企业纷纷布局,涉及产品数量超50款。 Ray-Ban Meta的成功充分证明AI眼镜作为一款创新产品的可行性,科技企业们纷纷布局,刺激整个产业蓬勃发展,据VR陀螺,目前已有超40家国内外厂商入局AI眼镜,其中包括互联网大厂、手机巨头、AR明星企业,涉及产品数量预计超过50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认为,早在大量新厂商涌入前智能眼镜赛道就已经得益于供应链优化和AI交互功能补充下视觉部分的适当削减,产品成本、售价已有降低趋势,性价比逐步提升,而现在众多新产品发售在即,供给的大幅增加有望让AI眼镜的平均价格继续下探,从而为未来放量提供基础。

图片



2.2 行业新变化:软硬件均迎来技术升级,或已具备起量条件

AI眼镜发展势头迅猛,近几个月在软硬件层面均迎来一些大的技术升级,我们认为,软件层面需要低成本高性能大模型+应用生态适配,硬件层面只有当续航时间长、重量足够轻便、价格足够便宜三要素均满足条件,AI眼镜作为新产品才能真正起量,当前或已全部满足:


软件:


1)DeepSeek引领开源技术生态,低成本高性能利好端侧AI爆发。 2024年12月DeepSeek-V3发布并同步开源,在总训练成本仅557.6万美元的情况下,多项评测成绩超越阿里Qwen2.5-72B、Meta Llama-3.1-405B等其他开源模型,性能直逼GPT-4o、Claude-3.5-Sonnet等前沿闭源模型。2025年1月DeepSeek-R1发布,模型通过分阶段强化学习实现性能突破,推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数学、代码等任务上,性能比肩OpenAI-o1正式版。

图片

DeepSeek的模型API价格极具性价比,均大幅低于现有高性能模型。DeepSeek-V3百万tokens输入价格仅0.5元(缓存命中)/2元(缓存未命中),百万tokens输出价格为8元;DeepSeek-R1百万tokens输入价格仅1元(缓存命中)/4元(缓存未命中),百万tokens输出价格为16元。我们认为,DeepSeek开源的特性允许开发者进行深度定制,并且API价格低廉,利好端侧AI的普及爆发。

图片

2)AI眼镜需针对性软件适配,互联网厂商推出大模型互动方案。 2025年1月21日,百度智能云在深圳举办2024空间智能产业年会暨百度智能云AI眼镜大模型互动方案发布,吸引AI、AR、传统眼镜厂商、声学厂商等AI智能眼镜相关领域众多企业参会。会上,百度智能云实时互动大模型技术负责人柯于刚正式发布百度智能云AI眼镜大模型互动方案:支持多种接入形式,可做到低延时、快速响应,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垂类应用和内容资源。

图片

硬件:


1)新产品性能快速迭代,厂商发力续航&减重。 2024年12月闪极科技在深圳举办发布会,正式推出首款产品「AI拍拍镜」,在低价基础上成功降低体感重量(净重50g但体感仅30g,一般眼镜重量约20-30g)并大幅延长续航(相比Ray-Ban Meta的4小时续航延长至10小时)。

图片

2025年1月雷鸟创新正式发布雷鸟V3 AI眼镜,在轻量化上做到39克的机身(不含镜片),7小时的续航,40分钟快充,以及创新的镜腿触点充电,售价为1799元(单机版),1999元(套装版)和2299元(墨镜版),据AR圈,产品发布不足10小时,部分型号已售罄。

图片

CES2025期间,LookTech展示一款外观与Ray-Ban Meta相似的产品,通过材质改进整机重量仅为37克,配备一颗1300万像素的摄像头,可用于拍摄30fps 1080P 的视频和4K相片,支持2K视频录制和4K照片拍摄,眼镜支持磁吸充电,续航时长高达14小时,实现真正支持一整天使用续航。

图片

我们认为,续航方面若过几小时就需取下充电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续航时间接近一天才能让用户无感,重量方面部分产品体感30g的重量已接近普通眼镜,对于戴眼镜人群来说切换成本较低,续航与减重的持续进展已让AI眼镜在用户体验上达到大范围普及的要求。


2)价格已接近TWS耳机,AI拍照眼镜具备起量基础。 价格方面,注意到部分AI拍照眼镜价格已经来到1500以下,我们认为这个价格已接近部分品牌TWS耳机(例如AirPods 4售价999元/1399元),在AI拍照眼镜可提供比TWS耳机更丰富功能的情况下,续航和重量问题的解决令这种产品形态已具备一定的起量基础。


此外,在配备摄像头的基础上,观察对比目前AR智能眼镜和AI拍照眼镜,会发现AR智能眼镜由于增加光显模块,在售价和重量上较AI拍照眼镜更高、更重,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起量的主要AI眼镜形态会是AI拍照眼镜。

图片



2.3 行业空间:对标TWS耳机发展历程,2025年或成为起量元年

AI眼镜和TWS耳机同为可穿戴设备,而AI眼镜还可以提供比TWS耳机更丰富和差异化的功能体验,我们认为此轮AI眼镜的爆发可以对标历史上TWS耳机的起量历程。


复盘TWS耳机发展历程,TWS耳机的发展最早由苹果引领,2016年苹果发布AirPods,此后漫步者、BOSE等声学厂商以及华为、小米、OPPO、荣耀等安卓厂商积极跟进,在各家厂商密集布局之下全球TWS耳机出货量迎来3年的倍数级增长,仅4年就实现出货破亿,第5年突破2亿。

图片

TWS耳机的全球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但知名品牌手机厂商和耳机厂商仍会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 我们认为,由于AI眼镜连接手机使用的特性,并且AI眼镜的功能运行较TWS耳机而言更多依赖手机算力调度,未来手机品牌厂商,尤其是构建较好系统生态的厂商将占据一定优势。

图片

全球眼镜销量预计达15亿,AI眼镜待渗透市场空间巨大。 目前AI眼镜发展仍处于探索期,据wellsenn XR,2024年全球近视眼镜+太阳眼镜销量预计将达到15亿副,而AI眼镜销量仅152万台,待渗透的市场空间巨大。

图片

我们认为,AI眼镜有望复刻TWS耳机高速增长实现快速起量,2025年大量新产品的发布将会成为AI眼镜起量元年。 参照TWS耳机的增长速度及节奏,我们预计AI眼镜的起量增速会稍高于TWS耳机,原因主要包括:1)TWS耳机的发展最早由2016年苹果的AirPods引领,2017年除去少部分耳机厂并未有太多重磅产品推出,而此轮AI眼镜2024年出圈,当年就引发大量厂商入局,行业整体发展节奏更快;2)当年TWS耳机的玩家主要是手机和耳机企业,而此轮AI眼镜热潮还新增互联网厂商、XR企业等其他智能硬件玩家,相关产品的供给更加充分;3)TWS耳机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增量设备逻辑,而眼镜本身就是很多人日常佩戴的产品,已经拥有庞大市场,只要AI眼镜相较于普通眼镜佩戴的感官体验不相差太多(主要是佩戴舒适度、重量、续航的问题,如上文所述这些目前已看到解决希望)就有望能够说服消费者切换,因此AI眼镜还存在一定的渗透逻辑;4)相较TWS耳机,智能眼镜的前期基数更低,有望更快起量。


根据我们的测算,2029年AI眼镜全球出货量将有望破亿。

图片

#3

芯片有望国产替代降本,电池扩容加续航是确定趋势

芯片是Ray-Ban Meta最大成本项,未来有望通过国产替代高通继续降本。 以RayBan Meta为例进行BOM拆解,注意到眼镜的成本构成中芯片占比过半,约85.6美元,SoC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及WiFi蓝牙芯片均出于高通,其中SoC芯片采用高通首款专为轻型智能眼镜设计的新型处理器AR1 gen 1,4nm工艺节点制造,支持1200万像素照片拍摄和600万像素视频拍摄。我们认为,AI眼镜芯片未来有望通过国产替代高通实现继续降本。

图片
图片

未来可能的变化展望:


1)多块电池增加续航+单块电池扩容: 电池是终端产品的核心部件之一,若想大幅增加眼镜产品的续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电池数量。在对闪极A1眼镜拆解的过程中发现其长续航的秘诀确实是增加两块电池,以非常紧凑的方式排进眼镜腿中。

图片

但是电池数量也无法无限制增加,注意到相比前代产品,RayBan Meta电池减轻了0.5g,但2.7g的重量每增加一块也会导致整机重量的相应增加,考虑到配重及体积,我们认为4块可能是当前电池数量的上限,一块对应大概4小时续航的话,那么4块电池已足够一天的使用。

图片

除了数量的增加外,单块电池扩容也是未来趋势:


端侧大模型给硬件带来性能压力,使用时长增加驱动电池容量扩张。 参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AI大模型的性能,更大参数级别的模型对AI终端的算力硬件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1)SoC:摩尔定律逐渐放缓,以往通过制程迭代提升芯片性能的解决方案在技术工艺和制造成本上的难度不断提升,但线性增长的手机AI算力与LLM指数增长的算力需求不匹配,未来不管是增加晶体管数量,还是通过先进封装堆叠继续增加芯片互联密度,都将带来功耗提升;2)存储:过去侧重闪存提升缓解文件存储压力,未来推进AI计算(载入大模型进行推理需要更大内存)或将转向内存扩容。


端侧AI在SoC和存储的升级均伴随更大规模、更高频次的计算需求,叠加端侧AI实用功能扩充导致的使用时长增加,都需要消耗更多电力,因而消费电池扩容也成为端侧AI的必然趋势。 我们认为,由于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涉及下一代固态电池技术进展,从研发到量产仍需一定时间,消费电子终端厂商会尝试先进行电池扩容。当前已经可以看到智能手机市场的产品续航能力迎来的新一轮升级:高端机型的电池容量已有不少超过6000mAh,甚至还有7000mAh电池的产品出现(红魔 10 Pro 系列最高电池容量已经达到了7050mAh)。

图片

未来提升电池容量的主要方向是将目前的液态电芯消费电池升级为固态电池,据起点研究院,当前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的理论极限为300Wh/kg,而固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可突破500Wh/kg以上,我们认为,未来消费电池会逐步向半固态、固态的电池方案过渡,并且随着能量密度大幅增加,电池价值量也有望大幅提升。

图片

2)摄像头数量增加: 多摄像头是当前智能手机的主流方案,多摄像头系统可以通过不同镜头的组合,实现更好的景深效果、更准确的对焦以及更高质量的图像输出,通过算法合成,还可以提高照片的动态范围和细节表现。在AI眼镜中,RayBan Meta升级摄像头性能的同时,相比前代产品砍掉一颗摄像头,我们认为,考虑到摄像头较为轻便的重量,多摄像头方案依然会是AI眼镜这种新型终端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

图片

#4

投资建议

AI眼镜产业链初步成型,各环节已打通可支撑起量。 与传统眼镜产业链相比,AI眼镜因加入更多电子组件,上下游环节规模更大,参与厂商也更多,虽然是新兴事物但相关硬件和技术均已成熟完备:1)上游:主要包括光显、芯片、结构件、传感器、电池等硬件结构供应商;2)中游:主要包括ODM/OEM厂、软件/系统及AI大模型厂商;3)下游:主要包括品牌商、传统视光渠道商及消费电子渠道商。


我们看好端侧AI的长期发展趋势,建议关注AI眼镜SoC、存储、电池、光学、配镜及镜片、ODM/OEM以及品牌等产业链核心环节。相关标的:1)SoC:恒玄科技;2)存储:佰维存储、兆易创新;3)电池:欣旺达,珠海冠宇;4)光学:舜宇光学科技;5)ODM/OEM:华勤技术;6)品牌:小米集团。

图片

#5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 AI眼镜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存在不确定性,若AI眼镜渗透率或产品接受程度低于预期,可能会对产业链相关企业的营收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迭代不及预期。 AI眼镜轻量化、长续航等相关技术较为复杂,开发成本庞大,且大模型由于“幻觉”等因素逻辑推理准确性受到质疑,产品体验存在不确定性,若后续技术层面未能很好解决,则可能会影响AI大模型端侧落地的进展。


行业竞争加剧。 AI眼镜相关产品竞争激烈,已有大量企业布局AI眼镜赛道,当前的AI眼镜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产业链各环节供应商格局也较为分散,若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则整体盈利状况可能面临下行风险。

现开放投研情报群体验名额,更多投研情报服务,请往下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  首航新能IPO注册成功!
昨天
独角兽智库  ·  阿里AI重估
昨天
信息平权  ·  今天的上涨
2 天前
信息平权  ·  今天的上涨
2 天前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小艾热线|专利申请文件篇
7 年前
VC/PE/MA金融圈  ·  人有贵气的八大特征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