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今天下午芯片股的拉升的多重因素。包括中芯国际CEO强调的汽车等产业向国产链转移、国补拉动客户补库存、外资对芯片股的投资热情以及特定公司的合作和业绩等信息。文章还提到了外资对中国科技资产的兴趣提升,分析师调研把握水温,但买入意愿确定甚至已经开始购买。
中芯国际CEO强调了汽车等产业向国产链转移,国补拉动客户补库存等信息,这些都是芯片产业的重要拉动因素。
外资对芯片股的投资热情高涨,表现在对特定公司的投资和对整个行业的信心上,如高盛上调中芯国际评级至买入,外资对SMIC的兴趣在提升。
文章中提到了唯捷创芯、卓胜微等与特定公司的合作以及业绩情况,这些公司的表现也是芯片行业的重要关注点。
从外资的行动来看,对中国科技资产的兴趣正在不断提升,不仅体现在投资上,还体现在分析师的调研和对科技的信心上。
今天下午芯片股的拉升,可能多重因素
1. 中芯国际电话会,CEO重点强调了以下:
汽车等产业
向国产链转移
切换的进程从验证阶段进入了起量;
国补拉动客户补库存
,消费、互联、手机等出现
急单
,一季度淡季不淡;“在地化生产”(国产替代)带来了更多需求,日益增长。但依然有国内同质化竞争问题、高投入带来的折旧压力、地缘风险导致的订单提前
2. 唯捷创芯、卓胜微等可能与端侧AI发酵有关(星球贴了端侧为什么需要FEM射频前端)
3. 智驾平权确实拉动CIS等芯片价值含量(这些被笛子压榨力度相对也较低)
但说实话以上信息对于A股资金来说,
都不算新鲜事
。目前看起来更像是算力之外的
芯片股被无脑扫货
(今天的外资交易台看到寒武纪是卖出)。加上港股中芯国际、阿里巴巴、美股中概最近的赚钱效应,个人倾向于认为是
外资增量资金
。把最近发生的列出来,会发现原因是多重和复杂的,但对外资吸引力已经足够强:
-
阿里和苹果的合作。如果DS是证明了中国AI research的水准,那阿里苹果合作是证明了中国AI产品体系化的水准。支撑整个ios在中国的服务,需要在模型对齐、产品化、算力储备、安全与隐私等等方面,满足
全球to C最高标准的苹果的要求。
-
高盛上调中芯国际评级至买入
。要知道这是高盛
过去3年来首次
给smic买入评级。具体报告细节不说了,核心无非就是“localization”本地化。我个人想法是这样的,记得多年前研究完台积电UE模型,再看smic觉得这公司永远不可能赚钱。但显然过去几年
非经济的因素超过了市场因素
,连intel都可以苟活到今天....而SMIC已经主动和被动的收获了一个巨大的中国市场。
-
而芯片作为科技行业最上游风向标,
代工龙头的资本开支是有强指向意义
的(你就看外资多么关心台积电的capex)。相应的SMIC也是,不仅意味着上游设备的景气,也意味着下游需求的旺盛。老外喜欢这逻辑。
-
今天恰好是高盛在上海的中国半导体tour
,一堆芯片股小会:
韦尔、唯捷创芯、卓胜微(瞧,全涨停了)
。唯捷会上也提到了国补带来需求刺激、与比亚迪合作车载4G到5G升级。韦尔会上提到比亚迪让CIS单车从4到7,1.3M升级3M/8M。卓胜微董事长甚至提到了机器人应用...具体
这些信息都不算什么边际增量
了。但可能调研本身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反而表明外资对中国科技资产的兴趣在提升,分析师来调研把握下水温,但买入意愿确定甚至已经开始买了。
-
大摩扒宇树科技的那篇报告估计都看了,对中国机器人供应链评价还是很高的(也确实啊,电动车机器人,这肯定中国人效率最高)
-
最后,今天贴在星球了,
UBS中国策略团队直接出了份中国科技对标名单
,大概是让外资客户更好理解,便于“采购”,比如中国英伟达:寒武纪;中国特斯拉:小米;中国台积电:中芯国际。与美股对标之前都是段子、自嘲,没想到有一天真的出现在了外资研报...外资替大家先实现了科技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