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偏高,但给了相对弱势农户和农民更多机会——
辩证认识城乡差距
我国收入差距较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城乡差距。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中国城乡差距及其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呢?
之所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占全国收入差距的比重比菲律宾、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还要高,一个关键原因是当前中国农村的集体土地制度,使中国农村不存在大土地占有者,所有农民都几乎均等地承包土地,而且国家为了保护农民的退路,将农村土地当作农民基本保障,禁止土地不可逆流转,限制城市资本下乡。
在当前中国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经济条件好的农户进城成为城市居民,一般农户家庭青壮年劳动力也进城务工经商,被统计为城市人口,留在农村的大多是相对弱势的农户家庭和农村相对弱势、缺少城市就业机会的老弱病残群体。这些留守农村的老弱病残群体因为仍然有土地、有住房、有村庄这个熟人社会,有自己的家乡,可以获得并不低质量的生活。实际上,全国农村农民生活质量一直是在改善的。留守村庄的农民不进城,是因为他们缺少进城的能力,以及他们仍然有待在村庄的能力与权利。
在农村经济条件好的和在城市就业机会多的群体进城,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居民平均收入,但降低了农村居民平均收入。这样来看,当前中国限制城市资本下乡的政策和快速城市化本身,造成了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从世界比较来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偏高的原因大概就来自这里。
不过,中国限制城市资本下乡,以及农村经济条件好的农户进城,对于农民来讲却并不一定是坏事。有能力进城的农户和农民不是因为在农村待不下去了,而是因为城市有更多机会。农户进城后,就会让渡出之前在农村的获利机会,缺少进城能力的农户就可以借此扩大经营规模,从而提高农业和农村收入水平。限制城市资本下乡,给了缺少进城机会的农户更多留村获利的机会,这些农户也就不必被迫进城。尤其是农村中老年人缺少在城市就业的能力,他们与土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农业收入,而且有农业就业和因此产生的意义感与人生价值。劳动让人充实,与土地结合起来才可以让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变得充盈。
这样看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偏高,但给了留守农村的相对弱势农户和农民更多机会。
再来看菲律宾、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中国不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村地权都是严重不平等的,绝大多数土地都是地主占有,且国家并不限制包括城市资本在内的一切资本对土地的集中(或买卖)。地主所有制和土地集中将农村最弱势农民驱赶进城,流落在贫民窟中。因为富人下乡和穷人进城,这些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没有中国高,却并没有值得中国学习的优势,因为这些国家的穷人丧失了家园,城市大规模贫民窟也成为社会发展之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