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说:“和今天教室里的很多老师相比,我算是刚进入培训行业的新兵,所以需要向各位学习。
我曾经在两家500强企业工作过,做过十多年的大项目销售,接触过很多销售培训,发现绝大部分都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后来才知道,因为这些课基本上都是在灌输,转化极低,所以基本无效。机遇巧合,进入销售罗盘,为了帮助客户的销售团队提升销售能力,也站上讲台开始讲课。非常幸运,我最开始接触的课,就是建构主义的课程。
最近七个月,加起来讲了七十多天课。今年6月份,上过田校长的公开课“牛师训练营”,收获很大,我写了六千多字的学习心得。
这次过来上课,其实又是带着很多新的困惑过来的…”
(1)困惑之一:为什么还要线下培训?
现在移动互联网这么发达,几百块钱就能听到各种直播、微课。我从来不反对客户用摄像机录像,因为我觉得只要他们想录,总有办法。
我在想,如果把我讲课的内容完整的录下来,反复听,效果虽然打点折扣,但是成本低很多啊。客户为什么还要花几万块钱,请我再去反复讲?
这次总算是明白了——如果我只是做灌输式、讲授式的培训,那么我被录像、被互联网取代,只是早迟的事情。
学习的本质是为了改变,只有让学员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对话,才能在学员心中种下改变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产生效果。
(2)困惑之二:看似热闹的课堂,大有不同。
为什么有的课堂,让讲师和学员都深入思考,感觉非常有收获?有的课堂看起来热闹,但讲师和学员,都觉得自己在表演?
前者,是在对话,是意识和意识、潜意识和潜意识、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在对话,是高能量的场。
后者,学员是在看讲师表演,互动看起来很多,其实学员在配合讲师表演,主要在动手,动脑不多,有问答,质量也不高。
(3)困惑之三:为什么有时候学员高度参与,对话很顺畅,有时候却很艰难?
原因是学员大脑里有超过5个以上的“小孩”。我只擅长逻辑和意义,而情感、感受和想象力却都是短板。
所以当“逻辑”和“意义”过载的时候,学员就觉得疲惫了,就不陪我玩了。今后,我要刻意练习,加强情感、感受和想象力的调动能力,多与这几个小孩对话。
(4)困惑之四:课堂上需要多讲故事吗?
有位销售讲师的课程,有人统计,2天课能讲67个故事。有些讲师,故事讲得很精彩,以至于后来学员只记得故事,忘记这个故事要表达什么了。
这两天听完了才明白,故事为是主题服务的,是为了让学员更好的“悟”,为了种下改变的种子。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为了让学员更好的理解、吸收和转化。
一个好故事,之所以要包含多个要素,是因为大脑中的五个小孩本来就想听这些。故事是可以设计的,可以不断优化的。
我要按照今天下午的形式,整理课堂中的关键故事,不断的优化。
(5)困惑之五:这书,到底要怎么写啊?
最近签了个出版合同,要写一本关于销售实战辅导方面的书。我把之前写的内容,给几个朋友们看。
朋友们说,“……内容不错,不过都是在讲道理啊……没有人喜欢听道理啊……” 听完我心中一凉,我这种写法,不就是和填鸭式、灌输式的讲课方式一样吗?怎么会有人喜欢看呢?估计写完了,出版了,也是销量超级低…
既然学习了建构主义,既然田校长鼓励野蛮关联,那么我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呢?
田校长说,用建构主义改造传统教学的有三句话:把课程大纲变成问题,把要讲的内容变成研讨,把真正想讲的内容变成点评。
那么我也野蛮关联一下,把目录变成问题大纲,把要写的内容变成学员的研讨过程,把关键点变成每章的点评。
尝试用这种思路,重新去写。就算失败了,也不会比之前的写法更差,所以没什么担心的。关于知识点本身,各位老师已经总结的非常全面,通过文字、思维导图等整理的很好,我就不重复了。
最后,感谢田校长,大师兄,以及各位同学构建的这个高能量的场域,期待明天有更多的收获。
(本文作者鲁冰山,销售罗盘授权讲师。本文是鲁冰山老师上完田俊国弟子班课程之“让教学在对话中进行”第二天课程晚上写的感言)
2017年12月8~10日(周五、六、日)三天,田俊国老师的行动学习公开课将开班,感兴趣的小伙伴可点击链接“赋能型讲师公开课:行动学习让工作更容易”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