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带孩子四处旅行有意义吗?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当代“植物系青年”,用一屋子花花草草治愈生活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男到中年,我与不足1米7的身高和解了 ·  6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给孩子的思辨课——如何看懂科幻作品?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周刊

中国中产的家居装修为什么这么恶俗?

新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3-31 08:09

正文


家是品位的体现。图/KINFOLK


这世界上有一种丑,叫做“我爸妈、大姑、二姨、三舅姥爷家装修了新房子”。


文/郑依妮


中国装修界有个未解之谜:防盗门为什么是棕红色的?这种自带老年富贵感的颜色实在难以讨年轻人喜欢。家居审美的代际差异,仿佛隔了一条东非大裂谷。中产阶级的精神导师保罗·福塞尔说:“小心你的房子,它使你的社会等级一目了然。”


这世界上有一种丑,叫做“我爸妈、大姑、二姨、三舅姥爷家装修了新房子”。199元两件的花开富贵瓷梅瓶里插着一支风姿绰约的鸡毛掸,电视柜旁边滑稽且廉价的卡通毛绒,搭配着棕红色的雕花桌椅,无处不散发一种无法抑制的乍富心态。而卧室里满墙的碎花墙纸,写满了女主人的粉红公主梦和男主人的家庭地位悲剧。


马家辉说:“上世纪60年代的人们喜欢西化的审美,但玩得并不熟练。所以他们的家里一方面有国人看来十分华丽的欧美风格,一方面又掺杂了中国传统的乡土味道,混搭起来难免显得恶俗。”


“我爸妈、大姑、二姨、三舅姥爷家装修了新房子”类似的吐槽帖在网络上层出不穷。


Micheal Young是定居在香港的英国设计师,他从1995年就开始涉足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据他观察,在90年代初期,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室内装修尚无统一风格,更无审美可言。他们的房间杂乱无章,尤其茶几和餐桌上几乎都是餐巾盒、果盘、杯子等各种零碎物件,甚至剩菜。衣柜、床头柜挤得满满当当。


“欧洲人的家居和中国有许多不同之处。如果没有特别的需要,欧洲人的卧室家具很少,有人干脆把电视放地上。西方家居大部分都用白色的门,给人干净、明亮的感觉,而中国人喜欢把门包得很复杂。地毯和地板也有着巨大差别,欧美很多家庭使用地毯,而在中国,别说地毯使用比例,找一家专门卖整体地毯的实体店都很难。我喜欢地毯带来的温暖和舒适感,但很多中国人的客厅,进去都是反光的地砖,显得很冰冷。”


不过,这种观感在慢慢改变。随着中国年轻一代有了自己的房子,家居装修成了新中产另辟蹊径体现自我格调的新舞台。再也不用忍受一进门就是三层水晶、打开后闪耀着乡镇 KTV 霓虹光芒的客厅主灯;再也不用看到硕大的中国结挂在自家墙上,被批发城档次的“鸿运当头”国画辣眼睛;再也不用看到红棕色流线型木沙发争夺存在感而头疼,坐上去更是腰腿疼。


“为官三代,始知吃饭穿衣”,中国人的家居品位提升的速度很慢,在品位没有提升上来之前,通常被称为“暴发户”。钱锺书曾说,俗意味着比合适过度。


因此,当中国新中产们看到“极简”与“克制”的无印良品家居时,仿佛找到了一剂解药。无印良品被认为是当代最有代表性的“禅的美学”体现,设计师原研哉赋予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是“空”。这符合新中产大力追捧的 “断离舍”生活哲学,仿佛迫不及待要与过去的恶俗家居审美一刀两断。


无印良品收获了大量年轻的中国粉丝。图/无印良品


“藏青是中上阶层的颜色,紫色属于贫民阶层。除藏青色外,颜色越柔和或黯淡越有档次。”


随着“广州设计周”“设计上海”这类家居设计展的参与人数不断创新高,设计师和商家们发现,中国新中产更愿意把钱花在家居设计上。 


2016年的中国厨卫报告显示,相较于60后、90后消费群体,70后、80后群体装修花费占比高。作为中流砥柱的70后和日益崭露头角的80后新中产,有着坚实的经济基础,表现了较强的购买力。台湾新锐设计师邵唯晏说:“台湾接触外界的时间较早,民宿的装修审美都走得比较前。但近几年内地整体的审美开始有很大的提升,人们渐渐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盲从主流。” 


这些新中产跨过开发商给的奇葩户型和装修公司理所当然的蛮横建议,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装修实用经验谈”等种种深坑之后,渐渐找到了自己要的生活格调。住在上海的80后摄影师Seven刚刚装修了自己在静安区的120平方米新家,她一口气打掉了五个房间的六堵墙,把家里设计成餐厅、客厅、厨房都连在一起的超大空间。她说:“家是你的,你有你的生活习惯,你有你的生活态度,你有你的审美观,要坚持做自己。”


格调与品位的体现,依然是划分普通中产和高级中产的重要指标。从物以稀为贵的说法到新中产对暴发户消费习惯的鄙视,隐隐有一种小众等同于高级的心态。小众的装修风格也意味着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看法和独特的品位。中产之家在中国尚无前车之鉴,他们需要不断地调整才能确立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手中有至少两本家居类的“圣经”,比如KINFOLK和CASA。时尚博主DC常给粉丝推荐小众而有品质的家居美物。她说:“我是小众时髦患者,只有美的东西是最好的解药。在我的家里容不得任何一件有用但是不美的东西。”


KINFOLK已然超越“家居”范畴,成为中产逼格“圣经”。图/KINFOLK


选用不同色系的家居装饰也代表了中产所属的阶层与身份。保罗·福塞尔说:“藏青是中上阶层的颜色,紫色属于贫民阶层。除藏青色外,颜色越柔和或黯淡越有档次。”


如今,最热门的墙面颜色就是“高级灰”,这类极简的、禁欲式的冷感美学成了新中产眼中的高级。他们往往把家里布置得一眼看上去就像一个画廊,把冗杂、琐碎的各种内饰都尽可能地隐藏起来,将极简主义贯彻到了极致。家里墙壁的莫兰迪色、简洁的高级灰搭配金属线条,以及挂得恰到好处的艺术品,都向客人宣告了主人的阶级地位。


1989年出生的李美珍在一家科技公司担任人事经理,婚后她和先生一起买了一套二手公寓,对于翻新装修有一番心得:“粉刷墙壁是最快的翻新方法,我在网上问了一些家装达人他们的墙面色号,然后自己在网上买油漆自行调色。我在客厅墙面用的是灰色,卧室是藏蓝色和靛青色。”毫无疑问,这是目前在各大家居网络上最流行的颜色。


中产买得起的小件艺术品也进入了家庭,李美珍为自己的卧室与客厅精心挑选了几幅后现代主义的画。在墙上挂放艺术品的技巧也颇为讲究,细致到高度和位置。



年轻人对家装自有一套。图/Furniture Packages


差异不只在审美标准,还有需求意识和生活态度的转变。串门如今是不礼貌的打扰。


为了将来能和父母、孩子同住一个屋檐下,李美珍把70平方米的房子硬是隔出了三个房间。最小的一个房间大约4平方米。


房价上涨让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缩小的问题越来越明显,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大户型成为奢侈,小户型是大多数年轻中产的选择。日本设计师青山周平说:“现在很多房子都越来越小,如果你是大房子,就不需要考虑太多。但如果你的房子是30平方米、40平方米,那么你必须要考虑生活中最需要的功能。所以我觉得装修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让人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到底是什么、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这个是很重要的。”


更小的生活空间要求所有的家居产品具备更多的功能性,比如可以随意移动的折叠沙发床,既可以折叠收纳,也可以在有需要时撑开为一张可以睡觉的床。与宜家合作的英国设计师Kit Neale说:“英国的年轻人通常居无定所,经常要搬家。而且他们喜欢混搭的感觉,他们很少会成套地购买家居用品,而是选择其中某一件单品。”


能当外套穿的沙发毯。图/宜家


对于新中产们这种需求的转变,宜家2017年的PS系列更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流动性,比如可堆叠的储物箱、拼在一起能变成沙发的扶手椅、能当外套穿的沙发毯等。宜家的产品设计师Lina Vuorivirta说:“我们希望创造一个更为灵活且具有流动性的家居环境。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人买沙发床来代替沙发了,这是一种 fluid home 的想法。”她所提到的 fluid home,大致可以理解成流动的家庭空间,客厅不仅仅是社交的地方,也可能成为很多人用餐和睡觉的主要场所。


年轻新中产们和上一代人的审美差异,其实不只在审美标准本身,更多在于对自身需求的意识以及生活态度的转变上。上一代人相互串门是基本的社交娱乐方式,客厅是一家人坐在沙发上喝茶闲聊嗑瓜子看电视待客的重要场所。如今,城市人际关系不再热衷于互相走动,串门甚至是一种冒昧打扰。


电视显而易见不是新中产们的媒体,电视墙怎么装本身就是个伪命题,电视、茶几、沙发这“客厅三件套”也并非必不可少。相比起来,防盗门太丑要怎么补救以及开放式厨房如何控制油烟,才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年轻中产家庭而言,客厅不再是以社交功能为主的场合,其地位甚至低于厨房和卧室。现代装修本身已经打破传统空间间隔的概念,更强调私人的舒适感。


舒适灵活成了关键。图/宜家


居住空间的功能区分会越来越模糊,忙碌的中产更希望拥有一个能融合就餐、休闲和工作的综合空间。


年轻中产家庭注重卧室的布置。对于患有轻度失眠都市病的新中产而言,睡觉更加成了一件需要仪式感的事。枕芯应该选记忆棉还是荞麦、床垫选弹簧还是乳胶、睡前听音乐还是白噪音、往 MUJI 香薰机里放薰衣草还是葡萄柚精油,每个问题都马虎不得。床垫比床更重要,睡衣质地是否足够柔软,眼罩分夏季款和冬季款,必备助眠设备以及记录深度睡眠的时间,每一个都必须清楚分明。


Lina Vuorivirta说:“我们创造这个宜家的PS系列,就是给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一代,制作一个可拆卸可变化、灵活的可以适应他们家居需求的系列产品。舒适变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如今新中产家庭的厨房不仅仅是烹饪空间,同时也是社交空间。宜家每年都会推出《中国都市人家居指南》,这两年的关注点也从客厅变成了厨房。宜家2016年的报告指出,大多数中国人的厨房拥有非常多的炊具,如何合理安排所有厨房用具、小家电及各种食材,如何合理利用空间、让烹饪变得更有效率,以及如何更好地和家人共度用餐的美好时光,大家还有些不知所措。


中国人的厨房总是拥有非常多的炊具,却不知如何合理安排所有厨房用具。


宜家家居设计总监 Marcus Engman 说:“宜家不断传达希望人们更好地享受‘在家吃饭’这件事情。”她估计有 70% 的购物者都想在厨房有自己的“小岛”,派对客人可以在这里围观做饭,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做作业,家人能在这里吃饭。


空间融合将成为未来家居的另一个趋势。居住空间的功能区分会越来越模糊,忙碌的中产们更希望拥有一个能把就餐、休闲和工作三者融合在一起的生活空间,客厅不只是休闲,餐厅不只是吃饭,而卧室也不只是睡觉。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4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