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网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科学社区,科学网(www.sciencenet.cn)致力于全方位服务华人科学与高等教育界,以网络社区为基础构建起面向全球华人科学家的网络新媒体,促进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混沌巡洋舰  ·  读书笔记|A Thousand Brains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网

哀悼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吴文俊先生

科学网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5-07 12:05

正文


中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先生今天早晨去世。



这是个悲伤的消息,吴先生是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而且是第一次的得主,绝对的实至名归。当时一共有两个人,另外一个就是更为大名鼎鼎的袁隆平。

和搞水稻这种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袁先生不同,吴文俊先生是纯粹的数学家,后来尽管也从事机器证明的研究,但那毕竟也是数学,算不得计算机。

吴先生是学问人,也在系统内做过小官,但是时间不长,所以基本上是学术一生,就凭这一点就值得大家敬仰。



吴先生有很多传奇故事,但多也是与做学问相关。比如他在抗战时期读书,先把书看一遍理解下来,然后把所有的定理都记下来,随后把书烧掉(抑或藏起来),然后自行从头到尾把所有的定理重新证明一遍,认为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掌握知识,其学习精神令人咋舌。

吴先生当年和华先生层次相当,当年中科院所系结合,都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当过教授,其时,关肇直、华罗庚和吴先生分别带一级学生,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五年级的那种,并以自己对于数学的理解进行课程内容整体设计,分别称为关龙、华龙和吴龙,就是一条龙教学法。尽管后来王元先生对于华龙有过评价,认为培养出来的学生并没有比当时北大数学系的强到哪里去,但是,三位大数学家都分别努力培养本科生的精神令人感佩。



吴先生在数学所一分为四的时候选择去了系统所,其实这一点和他本人的纯数学研究方向并不相应,倒是留数学所更为恰当,据说原因是吴与关的关系更好,不管怎样,也算是一件轶事了。

我在思源楼听过若干次吴先生的报告,科普的学术的都有。吴先生有关于人口会变成人力资源的说法,经过他的好友林群院士的不断传播成为公众新闻,现在从国家开放人口二孩政策看,果然人口不仅仅是负担,还是能够成为资源的,也算是一件有远见的提议了。

吴先生在申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时候,有一个支撑材料是,他所证明的定理因为重要而基础,已经在各种文献中不再提及他的名字,也不再引用参考文献,成为同行认为众所周知的基本事实。这对于如今总是强调引用率的所谓时尚可以说是一种比照。



之前思源楼还没有叫思源楼的时候,主楼与裙楼间往往有兵乓球台以供大家锻炼身体之用,结果有人会不分时间地在那里打球,我知道吴先生为此事发过雷霆之怒,尽管他当时并不是官,但是因为学问在那里搁着,所以还能震慑得住,打球的人就只敢在规定时间才去打球了。

眼界极高的丘成桐先生在评价中国数学家时,认为华罗庚先生(多复变函数)、冯康先生(有限元)、陈省身先生(微分几何)是有世界影响的大学者,他且认为陈景润先生的成就在世界数学界影响一般,也没有提及吴文俊先生,其实,吴也算得陈省身先生的弟子,数学成就至少也应该在他提到的这些先生不远的地方。在中国,肯定是首屈一指的。



哀悼吴先生!大师远矣!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105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