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东京女子图鉴》刷屏已经很久了,刚开始是推荐前沿影视剧的公众号,接着是洞察人心、长于批判和价值观输出的社会观察类公众号,然后是随便什么材料都要榨出点鸡汤的情感励志类公众号。
究竟是什么样的剧,才会让自媒体一拥而上地讨论它?《宿敌》第一季第三集看完之后,有点剧荒的我,带着好奇心点开了它,结果一口气就看完了。
《东京女子图鉴》以主人公绫20岁到40岁的恋爱、工作、生活的轨迹为主线,描述了东京女子群像。它描述的生活太现实了,现实地让人觉得扎心。
就像一个没有滤镜和美化效果的前置摄像头,让你和真实的自己、迫切的处境、赤裸的现实,猝不及防地打了个照面。
也许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女性,特别是那些不安分的姑娘,面临的处境本质上都是相似的,她们的选择和焦虑、她们的欲望和骄傲也是没有国别的,所以很多人从这部日剧里看到了自己。
那,究竟这些不安分的姑娘后来都怎么样了?
天真的人会不断上一门叫“阶层”的课
来自小地方的绫是个不安分的姑娘,她憧憬杂志上描述的精致生活,想要人人羡慕的人生。可是小城只能给她安稳平凡的幸福和一眼望到尽头的未来,小城装不下也配不上她的野心。
所以她鄙夷在半径五米内追寻未来的同学,鄙夷没见过市面、经常大惊小怪的邻居大妈,鄙夷小城里的一切。她向往东京,因为只有东京这样的繁华大都市才能给她想要的一切。
可是绫不知道,她瞧不起小城,东京的人也瞧不起来自小城、毕业于地方学校的她。她不断地上一门叫“阶层”的课。
绫的第一堂“阶层课”是从租房开始的,她天真地跑到了梦寐以求的南青山,可是却懊丧地发现这里房租贵、离车站远、而且没有方便吃东西的地方。
房产大叔看穿了女孩的心思,女孩不知道这里是高档住宅区,城市里,同类的人通常会聚居。住在这里的人大都有车、也不会吃特价食品,所以他们根本不用考虑女孩考虑的这些问题。
是的,租房是有阶层的,饮食起居通通都是有阶层的,什么样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就决定了你会有什么样的饮食起居。就像刚开始北漂的人会发现,偌大的北京,她只能弄到一张床位。
中介大叔看破却没有说破,只是提醒绫,房租再贵也不能超过工资的三分之一,并给她推荐了更平民的三茶。
很快,当初被嘲笑很土的绫穿着打扮上已经和东京白领无异。这个时候的绫还不知道,她们只是表面上看起来一样而已。
你可能和她们乘坐了同一个写字楼的电梯、在同一个路口等红路灯、在同一个电影院看电影,可是你就敢以为你们是同一类人了吗?
从出租车上走下来的漂亮女人可能已经拥有一段丈夫愿意给她买爱马仕的婚姻、在十字路口等红灯的女孩可能从小就住在豪宅里、深夜从车站走出来的职业女性可能是掌握多国语言的顶级商务精英。
阶层壁垒、贫富分化平时或许是不明显的,但却是残酷的。
绫的第二堂“阶层课”是恋爱给的。
绫交往了一个高富帅男朋友,她当时正因为交到优质男友和工作升职而志得意满。当她躲在卫生间里听同事在洗手池旁边交换对她的不满,她甚至有点享受来自其他人的嫉妒。
高富帅男友告诉绫自己是不婚主义者,美其名曰真正重要的是互相需要的心意,但其实早有出生名门、门当户对的未婚妻。
绫生日的那天,高富帅男友把她约在米其林餐厅,为了配得上高雅的餐厅,她咬牙用一个月的工资买下了昂贵的裙子,却被高富帅放了鸽子。高富帅从那天起就毫无征兆地在她的世界消失了。曾经温存的公寓她怎么按门铃也没有回应,那个本来就不属于她的地方永远地向她关上了门。
高富帅还愿意撒谎骗他,但后来交往的精英律师,连骗都懒得骗她,他的优越感更加赤裸和残忍。当时的绫已经是GUCCI的品牌公关,刚离婚。一起学插花的女性朋友问她是否会再婚,绫笑说暂时不考虑,来自富人区的律师就这样被介绍给了绫。
有一回,朋友们问她律师如何时,绫说作为再婚对象很不错,大家不约而同地沉默,然后迅速转移了话题。
尴尬的沉默是因为:绫误会了,她不是作为妻子的候选人,而是作为情人的候选人被朋友介绍给律师的。出生港区的律师在一次约会中直言,自己会和门当户对的人结婚,不会和港区之外的人结婚,希望绫不要有不必要的期待。
她尝试借由高攀的婚姻,来实现阶层快速跃升。但是绫忘了,她在掂量男人的时候,男人也在掂量她。头破血流之后,她才终于感到那看不见的阶层壁垒有多么坚固和难以超越。
而现实的吊诡之处在于,绫在贫富差距的世界里头破血流,不断地被残忍的优越感伤害,后来她进阶之后,又用这种优越感伤害别人。
她嘲笑隔壁桌消费2800日元(人民币不到200元)的年轻男女,嘲笑他们点那么点东西可能吃不饱;嘲笑女生提出AA,男生虽说不用,却只肯多出一点点;嘲笑女生为了少付的区区400日元,还要说多谢款待。
她嘲笑住在房价较便宜的低层公寓而感到自卑,虚荣心作祟而解释自己有恐高症的家庭主妇。
她尖刻地指出自己来自大城市,看似屈尊嫁到小城的母亲,不过是东京平民区水果摊老板的女儿。
作恶的是“比较”,绫就像在一条长长的鄙视链上生存,一点一点努力地往上游爬,逢迎讨好上游的,鄙夷厌弃下游的。
贫富、阶层的分化是生活的真相,人人努力在鄙视链上争上游也是生活的真相,可是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自处呢?
女孩总要变成女人,成长的每步都不容易
很奇怪的一件事是,男孩都想早点变成有力量的男人,女人却希望自己永远是小女孩。可是女孩总要变成女人的,而且女孩变成的女人的路一点也不轻松。
女孩变成女人的路,一点都不轻松,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选择,随便挑出来一个都是大命题。
女孩变成女人是从挑选男人开始的,你想要的是一起买菜做饭、跟你说“今晚的月光很美”的平凡温情,还是让你衣着光鲜,带你出入顶级餐厅的长腿叔叔?
绫到东京之后,交的第一个男友是有着温暖笑容的同乡大男孩直树,两个在大城市的孤单灵魂互相取暖,贫穷但很开心。但她越幸福越警觉:这样平凡的幸福,老家到处都是,我费尽心思到东京,这样就够了吗?
她开始和能带她去高级餐厅吃饭的那些男人交往,希望通过一段高攀的婚姻,实现阶层快速跃升。可惜这些男人始终没有把她当成妻子的人选,她只能尴尬地当小三和情妇。
因为她忘了,女人挑选男人的同时,男人也在挑选女人。
当她惊觉,周围的朋友都已结婚,而随着年龄增长她在婚恋市场市场越来越贬值,选择也越来越少,她务实地嫁给了早早就购置高级公寓的经济适用男。
可是有了婚姻之后又要面临选择:你的生活是以事业还是以家庭为重心?是以自我实现为先还是以承担家庭责任为先?
对女人来说,经济独立很重要。社会能力差、靠男人养活的女人依然有很多,但这个社会对一无所长的女生,宽容度越来越低了。和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同,这个时代的女孩变成女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在社会安身立命、取得经济独立的本领。
故事的开始,绫觉得她可以凭借可爱的外表拥有一切,但很快认识到“人生呐,只有可爱可不行”。所以她虽然周旋在男人的世界,但从来没有停止过卖力的工作。
婚后,绫也不希望自己身上都是烟火气,不喜欢加班回家很晚还要做饭、洗衣服,伺候只会葛优瘫的丈夫,瞧不起三四十岁却只有孩子可以炫耀的女人,和自己说:会生孩子的女人路上到处都是,但能在一流企业凭着自己的专业判断推动企划的女人很少。
可是她的丈夫却因为一颗扣子出轨了。在事业上一路高歌猛进的绫相比家庭型的女人,对丈夫疏于关心。渴望回家就有饭吃的丈夫,碰到会注意到他扣子掉了,肯给他缝扣子,给他生孩子的女下属,外遇就发生了。
“未婚的时候被说,结婚的女人才是幸福的。结婚又被说生小孩的女人才是幸福的,被女人幸福的定义无止境地驱赶着。”
女孩总要变成女人,成长的每一步都不容易,有些东西是舍弃了另一些东西获得的,有些成长是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换来的。
被消费主义引诱的物欲,是温柔的陷阱
城市繁华耀眼,应有尽有,可是都是为付得起价格的人准备的。
绫面试GUCCI公关经理的那天,进入一家高档和服店。她被漂亮的和服惊艳到,可是不菲的价格让她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老板对她说:
“与其有三件便宜货,不如有一件合身的上等品。”
“人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开始接触好的东西,品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
“不能以外表来判断人是骗人的。好衣服会让人觉得胜人一筹,有自信,指引你过更高质量的生活。”
还有人会告诉你:“贵的东西,除了贵之外,没有其他缺点”“不知道买哪个,就买能买得起的最贵的那个”
让人信服,难以反驳,对不对?追求体面的消费,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消费社会就这样编织出一个又一个温柔的陷阱,人就这样被教唆着,越来越放纵自己的欲望。
绫的东京进阶之路,其实就是消费升级之路:工作收入越来越高,住的房子租金越来越贵,吃穿用度越来越精致。从表面上看,这甚至是励志的,因为你没法指责一个追求生活品质的人。
但是超出自己经济实力的欲望,是危险的。这种危险会吃人。
裸贷的新闻没有出来之前,我们都低估了这种危险。谁会相信,一个女大学生会为了一套护肤品做出那么疯狂那么没有廉耻心的事?
绫嘴上说的不要平凡的幸福,说难听点就是嫌同乡男友穷,她不想继续穿起球的内裤,不想住在房租廉价的街区,不想为了周末吃点好的,平时为了省钱要自己做饭。她想穿有品位的高跟鞋,想去号称“三十岁之前能在里面约会,就是好女人”的米其林三星西餐厅Joël Robuchon。
绫的收入增长,永远跟不上她的欲望生长,她一直处在消费超出自己经济实力的状态,所以她每一次消费升级,都伴随着男人升级。
绫靠男人买单拔高的生活质量,刷信用卡也要维持。因为生活质量一旦上去,再掉下来是非常痛苦的。
林依晨在《234说爱你》演一个受雇当小四,帮正房挤掉小三的小剧团演员。她顺利成为多金男的小四,出入的顶级的餐厅对她来说慢慢成了习以为常的事。没想到入伍服役的男友突然回来,兴冲冲地用攒了好久的钱要带她吃一顿好的。
去的就是林依晨常和多金男常去的餐厅,她正准备点餐的时候,男友迅速点了特价套餐,服务员问要不要水的时候,男友也迅速回绝,还压低声音告诉林依晨这里的水好贵。
也许,在从前,攒钱吃大餐于这对刚毕业的情侣而言,这是一件幸福浪漫的事,可是当林依晨试过不考虑价格、随心所欲在顶级餐厅点餐的生活,男友的举动让她第一次感到了巨大落差和贫穷的尴尬。
所有的这些,都特别真实,你很难用一句虚荣完全概括。
城市金光闪闪,应有尽有,但是一切都标好了价码。但被消费主义引诱的物欲,却在城市的土壤里疯狂地滋长。
不存在正确的生活,也许过程就是奖励
凭着一腔孤勇,在东京闯荡了二十年。这二十年,绫不断地在得到,也不断地在失去。和经济适用男离婚,被包养不起的小鲜肉抛弃,又被出身港区的金牌律师嫌弃,绫有点颓废有点累,努力了二十年好像到头来两手空空,便回了趟老家。
偶然地,她碰到了中学时期的老师。让绫惊讶的是,老师恭喜她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把她当成得意门生,甚至把她当成学弟学妹的榜样挂在嘴边。
老师珍藏着绫作为成功女性接受采访的杂志内页,看到杂志的那一眼,绫突然失声痛哭。绫一句台词也没有,但是我明白她的心情:
原来不知不觉我已经成为别人羡慕的人,原来在别人眼中我已经是实现梦想的人,出发得久了,竟然没察觉自己已经走了那么远,却因为走了太远了,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
走过了许多弯路又怎么样?被人背叛和欺骗又怎么样?跨越不了阶层壁垒又怎么样?没有获得世俗的成功又怎么样?我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的渴望,全力以赴、痛快淋漓地活过了,就够了。
根本不存在正确的人生。
过程就是奖励。
一 END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