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钢是天然气运输的重要管材。要保证在野外受到压力冲击不易断裂或变形,天然气管道要能承受极高的压力。此外,管线钢生产中,杂质元素、夹杂物、窄成分都必须严格控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细微错误,都会导致产品不合格。
了解中国能源结构的应该都知道,中国的陆上天然气资源中,近90%都蕴藏于西部,特别是塔里木盆地,其天然气资源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而天然气的消费量却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的区域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
为了把西部的天然气运输到东部地区,自2002年起,中国开工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目前已完成三条干线、若干支线和联络线建设,构成了4万公里的能源大动脉。支干线已惠及18个省市自治区,使5亿人从中受益。
西气东输工程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受益人口最多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同时也是中国管道建设史上距离最长、管径最大、管壁最厚、输送压力最高、技术最先进、施工条件最复杂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指标世界罕见,复杂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在这项工程之中,国产管线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天然气从西部运输到东部,离不开管线钢
通俗地说,管线钢就是加工管线钢管的钢铁材料,包括中厚板和板卷。
通过加工,管线钢后期可以卷成大口径的管型,然后再通过焊接把这些独立的钢管连成一条条管道,成为输送天然气的钢铁长廊。
天然气的管道一般或埋于地下或埋于深海,而且输送管道在运行时还要承受不同地质条件的影响,此外,为了提高天然气的输送效率,大型天然气输送管道设计时总是希望增大输送管道的口径、提高输送压力,这都对管线钢的强度提出了巨大挑战。
为适应管道输送对性能的要求,现代管线钢普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焊接性的特点。
高韧性和焊接性意味着钢管在野外环境下可以保持良好的整体性,不易在压力冲击下断裂或变形。而高强度则保证了管线钢制成的钢管可以在实现大口径的同时,承受天然气高压输送过程中的极高压力。
目前,管线钢的强度已普遍由最初的300Mpa左右提高到500-600Mpa以上,这意味着管线钢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可以承受一头重达5吨的大象的压力。
(管线钢制成的钢管)
2
管线钢生产: “傻大黑粗”中的绣花针功夫
依照强度的不同,管线钢划分为不同的标号等级。国际上,管线钢等级划分通用的是美国石油学会(API)《API Spec 5L 管线钢管规范》中的标号,标号越高,意味着钢等级越高。
目前,X70和X80是全世界范围内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两种高强度管线钢,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中使用的管线钢全部属于这两个钢种。
以X80为例,X代表管线钢,80代表强度级别,其单位是kpsi(千磅/平方英寸),X80表示最小屈服强度是80kpsi,转换成公制单位为551MPa。
在中国,国标《GB/T 9711-2011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规定了管线钢的等级标准,并与美国石油学会标号一一对应。X80对应中国L555标号,L代表管线钢,555代表强度级别,单位是Mpa。
(国标与API规定的钢级对照表)
根据测算,在管道施工中,在输气量相同的情况下,管线钢每提高一个等级,可节约钢材使用量7%~8%,节约管道建设成本3%~5%。
与传统印象中钢铁工业“傻大黑粗”的形象不同,管线钢属于“高精尖”产品。现代管线钢属于低碳或超低碳的微合金化钢,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管线钢生产几乎应用了冶金领域的一切工艺技术新成就。
(现代管道特征与管线钢的基本要求、关键技术)
即使拥有了上表中的各种关键技术,也不是所有钢厂都能生产出合格的高级管线钢。管线钢生产技术代表和体现的是一家钢厂在生产控制水平、质量保障水平和综合技术水平方面的综合能力。
管线钢对于杂质元素含量、夹杂物、窄成分都有严格的控制要求,从铁水预处理到冶炼、精炼、连铸,再到轧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细微的错误,都会导致产品不合格。
(管线钢热轧板生产流程)
3
X70级管线钢填补空白,从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开始
西气东输一线途经沙漠、戈壁、黄土高原等多种地貌,穿越江、淮、黄三大水系和地震断裂带及高强度地震活动区。
为保证管道安全,设计输送压力为10MPa,管径为1016mm,采用的钢级为X70,厚度为14.6mm,-20℃的横向冲击功≥120J。然而,工程启动之时,中国尚不具备X70级钢材生产能力,日韩钢厂坐地起价,垄断了X70钢板供应。
为了打破国外垄断,降低管线成本,中国历经多轮试制生产,终于在2003年,将第一批、两万吨国产X70钢板交付西气东输工程。X70管线钢的应用,填补了国内管线钢生产、制管、焊接的空白,标志着中国管线钢生产和制管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管线钢转炉冶炼)
(管线钢轧制)
在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中,国产钢管使用率达52%。至此,中国天然气输送管道管线钢被国外垄断的格局被打破。
4
曾经不足8公里试验段的X80级管线钢,三年铺到5000公里
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开始研发X80钢级产品。1992年,全球首条采用X80钢的鲁尔管道问世。但在西气东输二线建设之前,全球采用X80钢建设的管道加在一起也只有2000公里左右,而中国只有不到8公里的试验段。
国内科研院所和14家钢铁及制管企业组建研发团队联合攻关,赶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开工以前,研制出了合格的钢材和钢管,使工程所需的434万吨X80钢管全部实现国产化。
在西气东输二线开工后的3年之内,中国采用X80钢建成管道500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