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3岁和7岁在古代虽然只是一个概数,但却不无道理。
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特别是在孩子们的7岁前这整个阶段,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哪些好习惯呢?以下摘取自育儿论坛,供各位麻麻们斟酌参考哟~
▽
懂礼貌
▽
你不难发现懂事的孩子总是喜欢对人说“谢谢”,这么简单的两个字,很多人却说得很少,可能大部分人总觉得一家人,没有什么谢与不谢的。而且很多家长也不会身体力行,从来不会对孩子说谢谢。
小孩子小时候说谢谢可能是模仿,可是当长大了,谢谢说多了以后内心就会对他人心存感激,对任何得到的事物都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培养出的孩子不仅仅是懂礼貌,对他人说谢谢,而且还会更加懂得感恩。
▽
爱读书
▽
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让孩子把图书作为一种爱好和乐趣,而不是为了简单的目的才去读书。
小时候给孩子读绘本,孩子对故事里面深刻的意义不明白,可是即便孩子一时半会理解不了故事的内容,但是渐渐地也会培养出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甚至从故事中学会了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行为。
但是很多家长读书恨不得一蹴而就,直接让孩子边读书边认字,觉得认识更多的字对于孩子帮助更大。他们却不知道过早地给孩子认字,孩子根本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反而可能对于枯燥的认字行动厌恶,从而一起讨厌上读书。等到孩子渐渐长大一点后,他自然会对上面的字感兴趣,从而会明白读书也分泛读、精度等。兴趣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
会表达
▽
我们身边不乏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一提问就爱低下头。这是因为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害怕自己说的和答案或者他人不同时,害怕自己被认为是另类,更是不敢积极主动的讲出自己的想法。
想要孩子善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那就要锻炼孩子能自己想的事情自己想,能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定。今天穿什么衣服,明天想去哪里玩,让孩子自己动脑筋。
▽
善交际
▽
人类本身就是群居动物,人类具有社会性,而且很多时候想要成功需要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协作,所以,善于交际的能力,对于人来说非常重要。
孩子上 幼儿园,每个班有很多小朋友,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交朋友最好的时刻,也是孩子第一次面对那么多同龄小朋友。所以幼儿园时期对于孩子来说,学习与他人交流,与他人交朋友就成了重要的事情。不要问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那还不是学习的时期,你可以问问孩子今天有没有交到新朋友啊。
孔子曾经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有益友就一定有损友,所以家长要善于帮助孩子筛选孩子的朋友们,多帮助孩子选择与益友进行交流。
▽
做家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