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叔的第1557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小号:
体操冠军“擦边主播”,比卖金牌更彪悍。。
文章刚写完,女主播粉丝破了百万,也被MCN机构签下了,推演基本正确。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医疗问,你在线下见面会,办了这么多场,准备了这么多数据、内容,为啥不做成课,去赚卖课的钱?
达叔说,这个建议,有好几个参加过线下会,听过的内容,都给我提过。
是不是善意的?
是。
但出于善意的建议,也未必是好建议。
这批人普遍都对生意的周期,没有深刻的认知,分不清自己到底处在周期的哪个部分。
一个产品、公司、用户,都有生命周期的价值模型。
达叔准备的内容里,针对不同层次,做不同的信息分层,公众号、知识星球、线下见面会、一对一线下业务咨询。
有清晰的业务划分,有不同的信息密度。
不能掺和在一起,否则,同样的流量,放在你的手里,很快就被你玩崩了。
最经典的信息密度错配,是一个成语:
交浅言深。
对方压根就和你不熟,没和你到掏心掏肺的地步,你啪啪啪一股脑的隐私,全都掏给对方了。
立马,就把你给卖了。
你认为自己很真诚,对方觉得你是骗子,是在给对方挖坑,是信息过载的必然反应。
所以,在线下见面会,达叔就反复和大家说,这些内容,你要是想拍照,就拍了自己看。
别和身边的朋友聊。
房产多空、中医利弊、俄乌支持谁的话题,自己有答案即可,没必要和身边人争论。
自己选择,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非要争论,最后连朋友都没了,互道SB。
能和身边人,保持虚假繁荣的状态,也是一种能力,这不是虚伪,而是另外一种尊重。
尊重对方的命运。
那些号称自己说话比较直,遇到谁的观点和自己不一致,都要辩论一下,都要杠几句。
这种人,普遍都是穷人,下场很悲惨。
边界不清,也浪费了精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枕边人、自己的父母都很难说服,何况是外人。
为啥不能卖课?
没到时候。
等房价在接下来的时间,按照达叔的预判,彻底大涨后。
先知先觉的人,纷纷拿到大结果,赚到了百万规模以上的钱,后知后觉的人,才会跟进下场。
这个时间点,才有人愿意付费,才是卖课的好时机。
而卖课的钱,是小钱。
达叔在上半年,做了一个销售课,标价666元,卖了七八百份,也就50万左右。
看懂产品的生命周期,就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地里的。
走一步,能看三步。
每一步,都能踩在正确的赛点上,知道特定时间点,哪个动作,才是商业效率最高的。
而这种认知,只能关起门来说,不可为外人道。
否则,最先崩的,就是信息破圈的。
那些屠龙术没控制好,把各种科技树都分享出来的社群,一做大,就被干掉了。
其他的社群,为啥还活得很好,没被干掉?
一种解释是,规模不够大;
另一个解释是,信息密度控制的好,没破圈,没打扰不该打扰的人。
医疗说,听你这个逻辑,仿佛房地产的业务,名声和色情产业一样,臭不可闻。
不能公开讨论。
只有在特定的社群里,相互之间,才能打出对接暗号,1024,好人一生平安。
社群内部充满和谐,很少争论,不撕逼,都在贡献自己的种子和资源。
又都是刚需。
达叔说,色情业的祖师爷、青楼鼻祖,是管仲。
古代的凯恩斯主义者,也是搞经济强国的鼻祖,用国营色情业来增加色情收入,来吸引外国人才、增强城市经济活力。
从这一点看,和房地产业类似。
但是,在当代房地产业比色情业,规模要大很多,工具属性、金融属性也要高很多,不能类比。
是全世界绝大部分经济体的支柱产业,而色情业,就只能是弱鸡经济的产业,不上台面。
只能在特定时期,名声一样臭,一样是刚需,一样挨骂,又同样无法根除。
被打压过头后,都会导致社会治安恶化,暴力事件上升。
前者,是导致财产性收入下降,负债率被动上升,破产风险增大,家庭矛盾增加,导致暴力;
后者,社会边缘人的精力无处宣泄,正常需求得不到低成本的满足,而需求又是刚性,容易导致暴力。
而在真实世界里,一个地区如果房地产市场不繁荣、特定的娱乐场所不繁荣,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违常识。
只有在穷人眼中,在不食人间烟火的卫道士眼中,这两者是可以消灭的。
有道德洁癖的人,特别容易制造人间惨剧。
但底层人,又每每喜欢拿道德去要求、去评价一个公司领导,这就是荒诞之处。
真正成熟的经济体,是可以选出一个出轨的、一个酒鬼、一个在办公室和实习生瞎搞,一个天天选美比赛的人。
只要他能把公司管理好,能帮大家赚钱,就够了,其他都是次要的。
医疗说,我看房地产的官媒开始发文,要重新认识房地产,要重新认识房价。
全面认可房地产的支柱地位,承认房地产的复杂性、中枢地位,对经济的拉动效应。
还承认,是在2016年之后,房价上涨,舆论界的压力下,导致学术界和决策界,都要淡化地产的作用。
造成了意外的结果。
现在,要重新回头。
达叔说,这个文章评论,写的很功利主义。
符合操盘手的一贯作风。
而他提到的学术界,在面临舆论压力、上有所好的时候,并没有秉笔直书,而是投其所好。
眼睁睁看着,局面恶化,都揣着明白装糊涂,牺牲了一批生意人,也牺牲了一批中产阶级。
从这个角度看,房地产业就不是色情业,而更像是几十年前的知识分子群体。
都知道跑偏了,为了自保,都沉默,然后就变成互害了。
等多年之后,自己处于崩溃边缘,实在受不了,开始猛回头。
从这点看,如果有人和你说,士可杀不可辱,那就是胡扯的。
真正的世界是,士可杀,也可辱。
这群人,公司创始人一眼就看穿,这群人具有软弱性,也就有了工具属性。
地产公司、搞工程的生意人,破产了那么多,有一个敢发声的么?
没有。
为啥不敢,自己心底还没个鸟数么?
底子都湿,每个环节都不干净。
在特定时间里,误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还不如都赶到山里、乡下去种地。
有没有得到公司底层员工的拥护?
都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