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2月13日
国家公祭日
这个特为哀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纪念日
于2014年设立
所以今年是第三度
上午在南京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活动
晚报君想说的是
这不是一个简单过场的仪式
痛彻心扉的国民记忆已成历史
痛过之后呢?
在欣欣向荣的当下
我们是否能始终居安思危?
今天不能忘的有她——张纯如
美国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生前出版了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1997年),使得南京大屠杀得以被西方世界更多了解,也因此遭到了日本右翼势力的恐吓报复,2004年11月9日留下遗书后自杀。
今天我们还需更多冷静思考
为什么南京大屠杀会发生?
为什么为数不多的日军
就能押送成千上万中国军民赴死?
大背景不用赘述,因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积弱已久的中国所能组织的正规军队,无力在城市攻防战中抵挡火力和战术素养更强的日军,南京保卫战失败了。随后的事情,已经有太多中外亲历者的回忆录、照片能证明,侵华日军所实施的南京大屠杀无可抵赖地发生过。
强者会欺凌弱者,有的征服之后会还会发泄兽性,今天的人们不难理解,但最大困惑的在于:为什么为数不多的日军就能押送成千上万中国军民赴死?为什么大量汉奸不但指引日军轰炸中国军队弹药库、宿营地,还帮助日军指认守城官兵,使他们死于异族侵略者刺刀之下才满足?
(1名日军士兵押着大批南京百姓)
在过往诸多对于这种行为的解读中,大抵会谈到,彼时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已近百年,国家受列强欺辱、割地赔款已成常态,造成中国人缺精神信仰、缺民族自信,不知抗争、麻木不仁的国民状态,以及苟且偷生的汉奸群体才会出现。
(汉奸潘毓桂)
晚报君觉得,解读到这一层面还不够。就拿“7·7“卢沟桥事变中的关键人物汉奸潘毓桂为例,他向日军出卖国民党29军作战计划,导致重要据点失守,他的野心还不止于当个北平伪公安局长、伪天津市长,甚至觉得自己才是带领中国、尤其是华北走向自主的英才。翻查这类汉奸履历,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特别是留学过日本,早就被日本潜移默化地从文化到精神完成了俘虏,摇旗鼓吹亲日友好,呐喊华北自治,误导民众,也就不足为怪。
今天,中国的网络世界也有这样的人:
(八路军当时编制上只能算国民革命军一个军,当然战死的各级指战员最多只能到军级了,而国民党军队当时旅长就授将的不在少数,怎么比?有那么大秀智商下限而恬不知耻的比较吗?)
幸而,不久前中央就高校思想教育做了明确的要求,这类早就引起网友众怒的所谓公知大V,相信不久就会被清理出队伍。
相信很多人与晚报君的感觉差不多,当微博、微信这些网络平台出现后,人们更不愿意谈论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一旦身边有人谈及,就会被视为异类,甚至会被人扣上左派、鹰派的帽子,而当我们的官方媒体提到“敌对势力”这个词时,也有不少人困惑:谁是敌对势力?他们在哪?中国不是已经和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建交合作了么?
稍有些讽刺意味的是,这时候咱们的西方朋友来神助攻了——一部名为《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的纪录片在英国上映后引起震动,转到中国网络后,也引起了网民强烈关注。
这部由澳大利亚籍导演John Pilger拍摄的讲述美国与中国可能触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电影,开门见山曝光了西方主流媒体在面对中国时的伪善和双标:这些媒体一直在敲打着“战争的边鼓”,拼命通过南海等一系列问题渲染着“中国是全世界新的‘敌人’”,然而一个从未被西方主流媒体提及的事实是:中国根本早就处在美国“400多个”军事基地的导弹、战舰与轰炸机的包围下。
通过视频中导演Pilger的讲述,我们不难看到美国代表的西方强权对于中国人的恐惧由来已久,而且也不是如今西方主流媒体乃至国内一些人所炒作的“意识形态”问题那么简单,更多还是因为他们害怕我们会抢走他们的“利益”。实际上,“意识形态”的不同,不过是美国为了打压、围堵中国而在全世界面前摆出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下面这段视频,便是电影中值得观看的一组片段:
正如影片中所介绍的:美国不仅在这些美丽的太平洋岛国频频进行核弹和氢弹的爆炸试验、彻底摧毁当地人的家园,还用当地百姓乃至他们子孙后代的生命进行“人体核试验”……
对于这部影片为什么是这个时候上映、又传递出什么样的信号,网民们的解读不一。晚报君归纳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有一定可信性,客观世界格局摆在那里,美国针对中国的野心和战争计划不可不防。
2.当前中国正在力图留住外资,让经济稳定得到更多回暖因素助力,该片释放战争讹诈信号,心思歹毒。
3.虽是澳籍导演执拍,但电影还是英国出品,想起了当年英国制作纪录片《太空竞赛》揭露美苏太空争霸,影片背后揭示的多方暗斗细思极恐。
晚报君不能判断高下,只知道两点:中美关系是大命题,有些事情双方心知肚明;而纪录片至少警示我们,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革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没有敌情意识,没有预案准备,只讲合作不考虑对抗,是非常危险的,捍卫中国人民几十年来奋斗的成果,只能依靠中国自己日益强大的国防所形成的制衡能力——能战,方能止战。
为什么《炎黄春秋》会以学术研究为名诬蔑狼牙山五壮士?为什么邱少云牺牲的细节会被@作业本和加多宝拿来做网络营销?最关键的是,为什么当初网络上还有那么多人会相信他们?这些网络事件随着法院判决尘埃落定也已成历史,但折射的问题不能不说道说道。
除去网络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给予这些人放肆的空间外,直接反映出的是不是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国防教育失之于形式化,未能深入人心?
是的,现状已经再清楚不过,老将军张万年去世关注度敌不过姚贝娜香消玉殒,王宝强婚变热度盖过中国抗战胜利日纪念,以及近年来不时见到的适龄青年拒服兵役等问题,无一不拷问着中国未来是否还能亿万心齐、年轻一代是否记得曾经的历史教训?
就在今年,爱国姿势、究竟怎么样才是爱国,也曾成为网络持续的热点。有人煽动打砸肯德基,有人跳出来持利斧为证、声称打倒爱国贼,这些最终都被揭露为假爱国,是别有用心的混淆网络视听、打击爱国热情行为,有组织、有策划,绝对不简单。
而那些充斥在微信朋友圈中的《掌握了这门技术,中国就能成为海上霸主》《美国雄风不再,对华开战将遭重大伤亡》《美宙斯盾不再世界第一:052D详解》《中国一巨大武器将飞临太空!俄罗斯称他们已经落后了》……捧杀中国、故意抛出话题引诱网民留言。如果对国防教育认识不深,不小心着道很有可能。而事实正如下面这某公号的警示性文章所言,国防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中国沉住气,今天还没到吹牛的时候!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