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给巴斯奎特拍摄的肖像照
他喜欢浓烈的色彩,跳脱的笔触,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上王冠。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这个名字最近又回到公众视线中。他的涂鸦《无题》于5月18日拍出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5亿元)高价,这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第一幅超过1亿美元的作品。
“黑人艺术家”“黑人毕加索”,这些标签他都不喜欢。巴斯奎特说,他只是艺术家,与肤色无关。至于“黑人毕加索”,这称呼并不让人引以为傲,听上去像是赞美,但在他看来是一种贬低。
以他为原型的电影是《轻狂人生》。二十多岁的巴斯奎特绝对有轻狂的资本,他是首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黑人艺术家,在纽约Annina Noisei美术馆举办个展,和麦当娜谈恋爱,风头一时无二。
如果说巴斯奎特是千里马,那么波普艺术教父安迪·沃霍尔便是“伯乐”。两人的缘分始于1979年,沃霍尔买了一张巴斯奎特手绘明信片,对其产生兴趣。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沃霍尔为了将巴斯奎特打造得符合艺术名利场口味,甚至为他编造了贫民窟出身、只身游荡纽约的故事。
而事实上,巴斯奎特的父亲是海地移民,母亲是波多黎各后裔,他家境优越,自小上天主教教会学校。只是巴斯奎特年幼时就迷上了“地下艺术”,辍学离家,混迹街头。他喜欢浓烈的色彩、跳脱的笔触,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上皇冠或符号。巴斯奎特的标识性符号是“SAMO”,意为老掉牙的臭狗屎。
拍出天价的涂鸦作品《无题》
他还会用记号笔或喷漆罐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常有基于其他艺术家作品的再创作,其字句的组合结构就像诗歌一样。朋友弗莱德·布拉斯维特认为,从巴斯奎特绘画的文字中可以听到让·米切尔的思考。这位涂鸦艺术家喜欢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灵感,“在月亮公园挨打/定格于广场醉汉/给鸽子带来这个/摔倒在柏油路上/厌恶禁酒的法令”就是其中一例,从各种碎片中,能够看出那个时代的特质。
尽管他想要将“黑人艺术家”的前两个字摘掉,但血脉里粗犷而疯狂的特质仍不可忽视。他在作品中展现非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问题,讨论贫穷与财富,诉说自己对社会议题的思考。
在27岁的黄金年华,巴斯奎特离开人世,留下了三千余幅作品。那是1988年,他因沃霍尔的去世一蹶不振,加上依赖毒品,死于海洛因过量。至今,他离开的年数已经大于他的岁数,而他的作品,也在时间打磨中,经历了苛评、冷遇、沉寂、重现、爆红这样一条起伏颇大的曲线。
巴斯奎特作品造成的市场现象在专家看来,是因为美国“婴儿潮一代”和“被遗忘的一代”开始具有话语权,他们是巴斯奎特作品的知音。而买下《无题》和《无题(恶魔)》的都是日本收藏家前泽友作,他说自己痴迷于巴斯奎特艺术创作中的文化以及他传奇一生的精髓。
巴斯奎特的踪迹甚至从美术领域扩散到了时尚领域,Valentino将他的作品嫁接进服装,Komono把他的涂鸦印在表带上,The Skateroom用他的设计作为滑板板面,Francfranc以他的作品来打造家品,Reebok鞋底印着“SAMO”的标志。借助巴斯奎特的作品来赋予物品灵魂的设计师们,大抵是看上了他传达出来的自由精神与叛逆之声。
和巴斯奎特一起组过摇滚乐队Gray的音乐人米盖尔·霍尔曼说,他内心住着一个国王。如果巴斯奎特认同这个说法,他大概也只会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涂鸦之国,在作品上写下“SAMO”的嘲讽标签,再加上一个王冠。
文/高伊琛
编辑/孙凌宇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