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以研究的态度解读中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北京大学马丁/中国科学院大学周武合作,最新N ... ·  11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多伦多大学介相电化学碳工程博士后研究职位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重庆医科大学白燕/西南医院李江峰《AFM》: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香港中文大学魏涛团队Adv.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煮“面条”,煮出一篇顶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科学报

荐书 | 《大明风华》之外的朱高煦

社会科学报  · 公众号  ·  · 2020-01-22 18:04

正文

点击上方 “社会科学报” 关注我们



随着电视剧《大明风华》的热播,汉王朱高煦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在俞灏明演绎的电视角色之外,少时暴勇、谗构篡位,最终兵败惨死的汉王,如同其他祸国奸臣,其贪婪和不择手段令人震惊。

从宰相到宦官,从臣工到帝王,本社新书 《大明王朝之祸国巨蠹》 将精彩叙述他们的一生,缓缓展开大明王朝兴衰历史。


“每一只巨蠹的诞生都加快了帝国的衰弱,

每一位谏臣的殉难都加速了信念的崩塌。

这是一部大明贪墨史,

也是一部大明谏臣史,

更是一部帝国衰亡史……”


以下文章节选自《大明王朝之祸国巨蠹》





战场救父,累立殊功




“高煦为文皇第二子,强力善骑射。

燕藩兵起,摧锋陷敌,从征有功。”


燕王举兵造反,朝廷派李景隆率三十万大军讨伐。燕军以寡敌众, 战局异常艰难。白沟河大会战中,南军的弓箭手得到命令,不许杀伤燕王,于是瞄准他的坐骑发箭。朱棣连换三匹坐骑浴血奋战,但始终无法冲出南军的包围圈。


燕王正在危急中,突然一彪燕军赶到,为首就是二王子高煦。燕王急忙高呼:“王儿来得正好,速与为父退敌!”高煦率领亲兵勇猛地冲入瞿能阵中,一阵砍杀。瞿能见这员小将十分骁勇,只得放弃追赶燕王的企图,悻悻地引军离去。

到了年底,燕军转战山东。先被山东参政铁铉阻于济南坚城之下。朱棣在马上弯弓搭箭,瞄准追近的南军射击。可很快腰间的两袋箭都射完了,身边的骑兵也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南军却越聚越多。在一名军官指挥下向两侧迂回,准备将他围困在中央擒获。


正在这危急时刻,高煦和指挥华聚领兵赶来援救。高煦一面挥刀砍杀挡在他马头前的南军,一面高喊:“父王别慌,儿臣来了!”他和华聚率一队精锐骑兵冲入南军的包围圈中,一阵气势如虹的大砍大杀,逼得南军节节后退。然后高煦保护父王冲出重围,脱离险境。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燕王陈兵江北,积极准备渡江与朝廷做最后的决战。此役燕王朱棣身先士卒,结果在一处隘口陷入南军的层层包围中,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此时,又是高煦率领兀良哈番骑杀到。燕王见高煦带领番骑到来,顿时精神一振,高呼:“我已精疲力竭,儿当鼓勇再战!”

在兀良哈番骑的冲击下,燕王终于杀开一条血路,于黄昏降临时回到大营。


另有一次,朱棣在战场上被骁勇善战的南军都督平安穷追不舍,几乎陷入绝境,就在要被平安擒获时,时时护卫父王安全的高煦拍马赶到,奋勇挡住平安厮杀,救出濒临绝境的燕王。在将燕王扶上马脱险归营时,朱棣不由地向救出自己性命的儿子许诺道:“世子多病,他日事成你当继之。”


得到父王这样的许诺,高煦日渐野心勃勃,满怀希望将来能取代多病的兄长高炽,成为王位的继承人。眼看靖难大业将成,父王若登大 宝,自己的太子之位就大有希望了。






困守孤城,束身就缚




“当年他的父亲燕王就是喊出这样的口号发动靖难,登上皇位,大概他也想复制其父成功的经验。”


朱高煦反形既已显著,朱瞻基召集诸臣商议讨伐之策。杨士奇、蹇义等大臣力主瞻基御驾亲征,方能杀高煦的气焰,一鼓而荡平之。


大军行至山东境内,不时有逃出乐安的叛军士卒,讲述乐安城内的慌乱情况。瞻基令杨溥草拟诏书,再次正告高煦。


高煦见大势已去,心乱如麻。王斌、朱恒等情知即使开城投降,王室贵胄或得恩赦,附逆的他们必遭寸磔之苦,因此极力怂恿高煦拼死一战。高煦待其退去后,密遣心腹出城至大军御帐,传汉王口信,奏请暂 缓攻城,待今夜诀别妻子即出城归降待罪。


那天夜里,乐安城中火光烛天,通宵不绝。原来高煦为了销毁罪证,将所有私造卤簿仪仗、龙椅、龙袍、花名册和与各地串联交通的文书付之一炬。


天明后,高煦率他的几个儿子出城投降,直抵大军行幄,惶恐地伏地请罪。


瞻基升帐,两旁护驾的文武官员排班整齐,军容肃穆威严。高煦匍匐而进,不敢仰视,口中嚅嚅地请罪。群臣纷纷奏请将逆藩明正典刑,以儆效尤。高煦连连叩头请罪,昔日在朝中趾高气扬傲视群臣的派头荡然无存。


瞻基命令将高煦拘押军中,俟回京交宗人府处理,并命高煦写信让他的儿子们归降。这次喧嚣一时的汉王叛乱终告平定。从八月初十出征,到九月初六凯旋,新皇帝不到一个月就平定了这次牵动全国人心的叛乱。

此次叛乱,王斌、朱恒等倡导叛逆的罪首,以及山东、天津、山西 等地答应响应举事的指挥都督等被处决的共六百四十余名,流放戍边的一千五百人。瞻基亲自撰写了《东征记》记述此事,为后世叛逆者诫。





铜缸燃炭,身首为灰




“彼岂真有阍戕戴吴,筑击秦庭之智哉!

要不过桀骜不臣,适以杀其躯耳。”


明朝的律法规定,谋反叛逆是十恶不赦之首,首犯须处凌迟极刑。但宗室藩王需由宗人府议罪,一般均废为庶人,不一定处死。高煦被押解到京,关在天牢待审时,极不安分,对狱官称孤道寡,时常大呼大叫:“给寡人拿酒肉来!”吃饱了喝足了就呼呼大睡。睡醒了继续闹腾。狱官怕他伤人越狱,给他上了头号铁叶大枷。可是高煦一犯横,那大枷就有崩裂的危险。

后来,宣宗传谕在西安门内建筑一座石室,四周都用大石块垒砌而成,似一个巨大的鸟笼。把高煦囚在石室里,每天送去酒肉供他吃喝。久之,人们称此石室作“逍遥城”。

不可一世的汉王高煦如果安分,本可在逍遥城里度过他的余生。这样关了一年多,江西的宁王上疏,请念宗室之情赦宥高煦。宣宗动了骨肉之情,亲到“逍遥城”来看高煦,希望能劝他悔罪自新。

宣宗来到逍遥城时,高煦正疯疯癫癫赤着一双脚在石室里乱舞乱跳。宣宗命内侍去喝止他:“皇上来了,你还不老实点?”高煦只当没听见,照样喧哗喊叫。宣宗走近石室想看个究竟,冷不防高煦伸出一只脚,猛地将宣宗勾倒在地。


宣宗大怒,内侍和护卫们忙上前将皇帝扶起。高煦见宣宗被他绊倒,竟在石室里哈哈大笑。宣宗气愤不过,命令护卫将殿前那口三百余斤重的铜钟抬来,开了石室的铁门,将铜钟罩在高煦身上。高煦力大无穷,竟然将铜钟顶起,仍是不服。


宣宗气愤至极,“你还敢顶起铜钟,朕叫你碰都不敢碰!”他吩咐内侍,在铜钟四周堆积柴薪木炭,点起火来,霎时间铜钟被烧得通红。那朱高煦先是在铜钟内高声喊叫,慢慢就无声无息了。柴火熄灭,移开铜钟,钟内只剩一堆焦骨,那就是叛藩朱高煦的遗体。

宣宗命宗人府按藩王礼将其下葬。随后汉王诸子均被诛杀,汉王终被灭嗣。








大明王朝 之 祸国巨蠹


周建行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优惠价:37.35元

书号:9787552028645

点击书籍图片即可优惠购买


作者简介

周建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