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哲学王
哲学家的自负+理想国的蓝图=柏拉图的奥秘,在此享受人类堕落之前所能享受到的幸福和欢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园  ·  乔治·萨顿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哲学理解 ·  14 小时前  
哲学王  ·  王朔:我在美国呆了半年...... ·  16 小时前  
哲学园  ·  科幻小说连载:接受:胚胎纪元(3)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哲学王

秦晖实在是太敢写了(无删减)

哲学王  · 公众号  · 哲学  · 2025-01-31 22:10

正文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999 有惊喜


本书以秦晖在清华大学讲授“秦汉史”课程为蓝本,增加了近年来不断发现的考古资料,几经整理修改而成。秦晖的书很多都不容易买到,有些已经完全买不到了。这本书值得细细品味。无论深度亦或者广度。在原讲义基础上,新增18万字。秦晖原定书名是《走进di zhi》,现在只能显示在背景上了。


不同于最初的课堂录音,此次成书比录音记录多出近一倍内容。而且,不同于传统的断代史著述,而从纵(时间上的周秦、汉唐对比)横(空间上的秦汉与罗马帝国对比)两个维度来探讨秦汉帝国那套政治经济制度和观念的由来,以及它们在秦汉以后的影响,高屋建瓴,对于当下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秦汉史讲义》中,秦晖首先回顾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西周时期,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形成了以宗法血缘为基础的政治结构。这种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但也导致了地方势力的割据和中央权力的削弱。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加剧,原有的分封制逐渐难以适应新的形势。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来增强国力。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尤为突出。商鞅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如废除井田制、实行郡县制、奖励耕战等,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些改革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等一系列标准化措施,加强了全国范围内的行政管理和文化交流。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有利于快速决策并执行大规模工程项目(如长城修建),但也容易导致权力垄断、个人独裁现象的发生。

秦晖在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外儒内法”的政治模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这一模式最早出现在汉代,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面上推崇儒家学说,实际上却在国家治理中大量采用法家的思想和方法。这种“外儒内法”的策略既维护了儒家伦理道德的社会地位,又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


“外儒内法”的模式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并不断演化。在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儒家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但实际的政治运作仍然离不开法家的严刑峻法。明清两代,虽然儒家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实际治理中,皇帝和官僚们依然依靠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维持统治。


儒家思想强调仁政、礼治,为统治者提供了道德上的合法性,这是给被统治者看的;而法家思想则强调法治、严刑,实施愚民政策,为国家治理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两者相结合,使得中国历代王朝能够在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统治。


秦制从未消失,人们也会继续“难得糊涂”。这本书值得去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