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史普罗
我觉得我们正处于基督教历史中最严重的一个反理智(anti-intellectual)时代。我并不是说我们反学术、反科技、反科学,而是反理智,也就是反对用头脑去思考。
我们生活在一个对理性过敏的时代。因为存在哲学影响广大之故,我们变成一个只注重感受的社会,连我们所用的语言都显露出这一点。我们神学院的学生在试卷上常这样写道:「我觉得这是错的……」;或「我觉得这是真的……。」我总是把他们的觉得一词改作认为,因为觉得是凭感受,而认为是经思考而来,两者的差别太大了。
基督教信仰把头脑(mind)放在第一位,也把心(heart)放在第一位。从表面上看来,这似乎是个矛盾的说法,怎能二者同时占第一位呢?不是只能有一件是占首位的吗?当然我们不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上将两者同时放在第一位上。当我说两者均占首位时,我是指两种不同的情况。
从重要性上来说,心是首要的。
如果我头脑中拥有正确的教义,但心中对基督没有爱,我就不可能进入神的国。我的心在神面前是否正确,远比我的神学观念是否无懈可击更为重要。
但是要使我的心正确,从次序上说,理智则是首要的。我们头脑所没有的,心中也一定没有。我怎能爱一个自己完全不理解的神或耶稣呢?只有当我愈多了解神的性情,我才愈能爱他。
神藉着一本书向我们启示他自己,此书是用文字写成的,这书中的观念必须靠头脑去理解。不错,书中存在着一些难解的奥秘,但神赐下启示的目的,就是要我们用自己的头脑去理解,然后这些真理才会穿透我们的内心。轻视神学研究就是轻视学习神的话。
本仁约翰所写的《天路历程》(Pilgrim's Progress)一书中,那位名叫基督徒的主角在奔走天路时,第一个所面对的试探就是世智先生(Mr.Worldly Wiseman)。世智先生并没有被称为假神学先生,但他所教的正是假神学。
世界藉着情欲、物质和享乐主义等来引诱我们,但
其中最有力的引诱之一,是叫我们去接受在今天文化中流行的真理观。
布卢姆(Allan Bloom)在其《美国思考力的结束》(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一书中,论证现代教育几乎全是属于用相对主义作为主导的认识论。美国人将可用理性认知的客观真理拒诸门外。相对主义最终是属于非理性的;说「真理是相对的」,实在是不经大脑,这句话不可能是正确的。
「一切真理都是相对的」这句话本身既然是相对的,因此也就没有真实的价值。
世俗教育的这种思维方式——即反理智的思想倾向——已经渗透且几乎战胜了福音派信仰。如今福音派信徒都极乐于肯定各种两极化的矛盾思想,并接受互相排斥的各种神学思想。
但福音派信徒不会称这种现象为相对主义或主观主义。这种哲学思想已经经过洗礼而属灵化,并且被人披上宗教术语的外衣。圣灵的引导已使得无数认识论的罪变得合法化,人人可以凭着圣灵的引导去做圣经明文禁止的事,这种主观式的引导被用来取代了圣经,因为真理已被视为是相对的。他们借口说神心中有更高层次的逻辑,使自己这种肯定非理性之矛盾思想的态度,得以合法化。
如果我们想为圣经找出一个连贯性、一致性,且又合乎逻辑和理性的解释,立刻便会被人指责敬拜亚里斯多德为偶像。因为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一直是与基督教为敌的,所以基督徒便远远逃避一切貌似理性主义的思想。再加上,由于基督教包含的真理是不能只由理性思考就发掘出来的,因此我们便认为理性是可以牺牲掉的。
基督教不是理性主义,但却是合乎理性的。基督教的信仰中包含着理性所无法洞察的真理,但这真理是远超理性,而非不合理性。追求对神话语有连贯性的认识,是一种美德,而非恶行;神的话不是非理性的,他的话是设计好让我们头脑去理解的。
灵修式的读经会不会成为基督徒成长的障碍呢?如果用这种读经方式取代严谨的圣经研读,我的答案是:会。
但我也必须承认,我不知道「灵修式读经」与严格的圣经研读真正分别何在。严谨的研经本身就是一种灵修方式。鲁益师(C.S.Lewis)在其《老书选读》(On the Reading of Old Books)—书中写道:
此书是一种尝试。此书是为一般人,而不是专为神学学者翻译的。如果成功的话,其他伟大的基督教著作也会跟着被这样翻译出来。但此书也不是同类书的第一本,(效法》(Imitation),《完美的尺度》(Scale of Perfection),和英国诺里奇城的祖莉安夫人所着的《启示》(Revelations)等作品早已在市上流行,而且很有价值,虽然其中有些作品的学术性不髙。不过它们全都是灵修书籍,不是教义书籍。但信徒除了需要激励外,也需要教导,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信徒在知识上的需要愈来愈迫切。我虽不会在这两类书之间把界线划分得太清楚,但对我来说,教义著作在灵修上对我的帮助远较灵修著作为大,我相信不少人也与我有同样的经历。我也相信有许多人当他们坐下或跪下读一本灵修书时,只觉得「一切如常」,但是如果他们一手拿着铅笔,一面很严肃地阅读一本神学著作时,心中会不期然地歌唱起来。
每日灵修的读物很多,但每日肯花十五至三十分钟读圣经的人却是少数。当然,每天读十五分钟的圣经比完全不读好一点。但问题是,我们只靠每天读十五至三十分钟的圣经,便足以掘出圣经的深奥么?任何一个学科都不能靠这么简短的时间去掌握吧!要想深入了解神的话,便需要付出更大的专注、更大的努力,而不是一些短时间的灵修阅读而已。灵修阅读可作为深入研读的辅助,但不足以取代研读。本书每一章都列有思考经文,而且每章内也有对那些经文的解释,这些都可作为深入研读的开始。
巴特(Karl Barth)指出,堕落之人类有三样最基本和最严重的罪,那就是:骄傲、不诚实和怠惰。我不知道巴特对这几样罪的排名次序是否正确,但是这几样在圣经中的确是很严重的罪行。
如果堕落的人性中有强烈的怠惰倾向,那么我们便须小心提防。千万不要以为重生之后,我们便立刻能脱离怠情。正如我们不会一下子就从骄傲和不诚实中改正过来一样,我们也不会一下子就从好逸恶劳中改正过来。
基督徒生活要殷勤。我们是藉着与神同工来完成成圣的过程,神应许赐给我们帮助,但神的帮助并不能免除我们的责任。「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2〜13)
这得救的工夫不会为我们换取功德或使得我们称义,它乃是称义之后当作的努力,也是信心所结的果子。懒惰的基督徒因为不肯用心研读神的话,便不可能成长。
我常常警惕我的神学生说,神学的错误是罪恶。他们反驳说,犯这种错并没有道德上的责任。但我告诉他们,人们错解圣经并不是因为圣灵不作工,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努力。我们未能尽心、尽性爱神,以致不肯全心全意研究有关神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