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琢磨先生
生活,就是心怀最大的善意在荆棘中穿行。即使被刺伤,亦不改初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世相  ·  问了DeepSeek100个问题,发现它比我 ... ·  3 天前  
界面新闻  ·  保时捷将解雇两位重要高管 ·  3 天前  
t0mbkeeper  ·  将军难免阵前死,嫖客未必马上风。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琢磨先生

致崔永元:孤独是一个人的骨头

琢磨先生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8-06-05 20:00

正文

如琢如磨

崔永元,自带了些悲壮色彩,像极了尼采。从悲观的内心世界发出欢乐而恶毒的笑声,因为有勇气,有野心,有尊严,有人格的力量,有幽默感和独立性。是崔病了吗?恐怕不是吧?是这个社会病了。

致崔,致未来,致勇气、智慧、正义。





文 ✎ 柴静


《分家在十月》是他做的,很多人都看过。


在2000年的年会上,看了这个片子之后,我来了评论部。


刚到就赶上评论部的主持人合影。


在《焦点访谈》的演播室里,前排是敬大姐,白岩松,水均益…还有他。


我是刚来的小姑娘,自然而然站在后面。


他转头看到我。


轻轻扶了一下我的胳膊,把我带到第一排中心他的位置。


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我的名字。


他也不知道,后来每一年评论部的年会,看他的主持都是我的大节目,看他在台上手挥目送,开领导的玩笑,戏噱锋头人物,逗逗女同事,但让大家永远在最真挚的东西面前掉下眼泪。


台下众人呼喝,叫彩,吹口哨。


大家都爱他。


后来常常在食堂遇见他,远远看着,面色不太好,我们几个都为他担忧。


有次去部里开会,他晚来,众人面前,自自然然地说“我的抑郁症…”。


我呆住,只顾看他。


很久后,发短信,去看看他。


他那时正寄望于童年幻梦,一大屋子,都是老电影的剧照,他自己穿了各种各样的旧年代的衣服,扮戏中人。


我们坐谈数小时。他说得病的前后经过。


他说的淡定,我听得揪心。



再见他,是某个下午。


坐在电脑前头的时候,突然办公室门开了,他走进来。


“咦?”我很惊喜。“你找谁?”


“找你。”他坐下了。在我对面。


然后我们聊天,我坐他对面。杜小静过来说“荷,真象调查的采访。”


真的,这不似普通办公室里的谈话。也不是普通的聊天闲谈。


他一句寒暄没有,那么认真,谈的是直见性命的事。


他谈的问题我当然不陌生——社会的良知的失去。缺少希望,缺少坚守的人,让人想要放弃……


这些话,很多人在摄像机的红灯面前说,很多人在文章里说,很多人在喝酒后说。


但是他只是在一个平凡的下午,坐在一个并不熟络的同事面前谈这些。


他谈起这些的时候,并不仅仅是在表达,就好象,就好象这些东西都是真的,就象是石头一样,死沉地压着他。逼着他。


我隐隐地有些不安。


我只能对他说他不能放弃,因为我们需要他。


并不是因为他有名,或是幽默,而是他代表着我心中评论部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还有他身上的真诚,和绝不伪饰,有了这个,他才有勇气和智慧嘲弄那些可笑而巨大的东西。


大姐找我问号码,他立刻起身走了。


临走的时候他拉开门又回身说了声“谢谢”。


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觉得有一点心酸。


今年年会,他仍在台上。


只是没有象《分家在十月》那样的片子了。


“评论部,现在也得了抑郁症么?”他站在台上说。


底下悄然无声。


这一场年会,他亲自张罗,请了赵本山,郭德纲…一个部里的小小年会,不知他花了多少功夫。


但是陆陆续续,台下的人有些走了,或是打着手机出去了。


最后一个节目,他请来罗大佑。


罗大佑一直坐在场下,喝了两瓶酒,一直到11点多上场。


大佑也不登台,踩支凳子抱住吉它。一束光。


对着话筒说“小崔,不怕,我也抑郁过,不是我们有病,是这个时代有病”。


他们拥抱。


我和大群人离开座位,围坐在他身后侧的地上。


小崔向我招招手让我去他身边坐—-那里正对罗大佑坐着,看着他晶光闪烁的双眼。


我怕挡着大家,脚手着地地爬过去,与他并肩坐。


大佑说“唱什么?”


“光阴的故事”四百多条汉子齐声喊。


大佑轻捻弦索,琴声清洌。


我们高唱“流水他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


我看到对面坐的小宏眼里的泪水。


后来他说“知道吗?不是因为歌声,是因为我看到小崔热泪盈眶。”


今年,是他到评论部的十年。


我听过他提起过一个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