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宋代外国人入境需要办理的手续,成寻和尚在宋朝旅行的经历,包括他如何获得公移、在旅途中的观察以及受到宋朝皇帝青睐的情况。文中还提到了大运河的管理和走私行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宋代外国人入境的手续
宋代外国人入境需要办理公移,相当于现代的护照或签证。由于当时没有照相技术,所以要求入境人员在文书中提供详细信息以确认身份。
关键观点2: 成寻和尚的旅行经历
成寻和尚在宋朝获得了为期十天的公移,能够自由行走。他在旅途中观察了大运河的水位和控制水位的设施,注意到了走私行为,但并没有揭发。他还受到了宋朝皇帝的青睐。
关键观点3: 大运河的管理和走私行为
成寻观察到官员管理大运河的情况,包括水位控制、船只检查和运输方式。他还注意到船上存在走私行为,船老大利用他的身份躲避检查。
关键观点4: 成寻的社会智慧和影响
成寻不仅有虔诚的宗教信仰,还展示了世俗智慧,能够在宋朝自由穿行并受到皇帝的青睐。他的旅行经历和观察也将在《在宋代如何旅行?》节目中分享。
正文
外来人员留宋需要哪些手续?
蔡霄
我们知道去国外旅行都得办理签证,古代也是如此。成寻是个日本和尚,他是怎么在宋境自由行走的呢?
对于入境的外国人,宋朝也有一套手续要办。宋代人叫它公移,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护照或者签证。
宋代没有照相技术,无法通过照片确定公移持有者是否为本人。但是聪明的宋代人也想到了理想的解决办法。他们要求入境人员在文书中写清楚如下信息:一行有多少人,带队者是谁,乘的哪艘船,来宋的目的等等,这些信息就相当于一本护照。
成寻想去天台山。唐朝时圆仁和尚在扬州待了半年,因为没有拿到公移,所以任何地方也去不了。幸运的是,成寻拿到了一个十天左右的旅行的公移。杭州的商人和他同去天台山,通关的时候,找几个人验证一下彼此的身份就可以了,很难串供。公移是给一批人的,这一批人是十几个日本人。
公移比我们想象得要灵活得多。成寻拿着公移从杭州出发,到达天台山后,他的公移就不能使用了。
成寻一行人在天台山待了几个月。带他的领队,兼翻译官的人很早就离开了。他离开时拿此前的公移到天台山当地政府申请,再办成两个公移。一个公移给成寻,让他留在天台山;另一个翻译官自己拿着,证明他离开了当地,原先共同的公移就撤销了。
宋神宗知道成寻来京,便请他进京,成寻进京走的是粮道。
唐宋对运河的管理非常严,每一段都有管理的官员,来往的船要通过闸门进关,才可以进入下一段运河,运河处在整个帝国的控制之下。
成寻的日记记载得很详细:大运河的水位有些地方高有些地方低,水是没办法终年自然流淌的。大运河的水闸就是控制不同航段的水位并保证每一段都有水通航的。成寻观察到:官员要等集齐了一批船之后才开闸门,靠牛绕着磨盘运力把闸门拉起来。
此外,他还注意到,他乘坐的这艘船存在走私行为。船老大利用成寻的身份,躲开了很多检查,从南方一直到开封,都没有人检查他们。船老大从南方偷运了很多东西,在路上就把这些东西卖完了。由于自己的组团能力有限,成寻和船老大是共生的,所以他没有去揭发船老大。
编辑│晓风
成寻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同时他的世俗智慧又帮助他在宋境内自由穿行,还获得宋朝皇帝的青睐。下周三
兰阇将推出《在宋代如何旅行?》的第五集《宋朝皇帝的接见》,敬请关注!
猜你想看
《在宋代如何旅行?》
其他精彩内容: